分享

马寅初坚持锻炼的毅力值得敬佩,91岁时仍不忘登颐和园万寿山

 singer0852 2023-04-21 发布于北京

马寅初,名元善,字寅初。1882年,他出生于浙江绍兴,长于嵊县浦口镇的一个酿酒作坊主家庭。中学时就读于上海教会学校育美书馆,1901年考入北洋大学,学习矿冶专业。190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被保送到美国耶鲁大学矿冶系官费留学。在美国所见所闻使他觉得要拯救中国就必须改革中国经济,于是改学经济学,1914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15年,马寅初谢绝了哥伦比亚大学留校任教的聘请,回到祖国。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马寅初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还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教育家。马寅初留学归来,目睹“四大家族”在民族危亡之际大发横财的丑恶罪行,他多次在重庆大学发表反对官僚资本、反对通货膨胀的演讲,抨击时弊、为民请命。惶恐不安的“四大家族”将马寅初逮捕,监禁在集中营里。最终,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马寅初才从集中营里被营救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世人除了尊敬他的高风亮节,还敬佩他坚持锻炼的毅力。马寅初在美国留学时学会了两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一是冷水浴,二是爬山。这两种锻炼方式,马寅初一直坚持至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他晚年双腿瘫痪后,冷水浴改用冷水擦身;在他91岁时,仍不忘登颐和园万寿山。

1951年5月,马寅初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全家也从杭州来到北京,住在东总布胡同。那时,他在工作之余或节假日时,常带家人去爬景山公园或爬香山“鬼见愁”。

1952年秋,新北大成立,校舍从城内沙滩搬到京西燕园。有时因校务工作繁忙,马寅初就经常留宿校内。因校园离颐和园较近,所以,他就常常去爬万寿山,或早或晚,几乎天天去爬,从没有间断。根据其家属和同事的回忆,马寅初在爬万寿山时,往往觉得慢爬或只爬一次,仍不过瘾,就要上下跑好几遍才罢休。

马寅初不但自己非常重视锻炼身体,而且也鼓励同事和学生要加强身体的锻炼。他于1957年撰写《谈谈我锻炼身体的体会》一文,刊载《新体育》杂志第八期上。他说:“当前我国人民为了社会主义建设,都在忘我地工作和学习,这是十分令人高兴的现象。但是,如果有人偏重于工作和学习,而不顾自己的健康,不去锻炼身体,长此以往,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身体搞坏,以致未老先衰,或者只能长期休息。这不仅是个人的一种损失,而且是不利于国家的。”

他还将自己锻炼身体的体会和方法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世人。他说:“我于洗冷水浴之外,也喜欢爬山。抗战时期,我住重庆歌乐山,教书则在重庆沙坪坝重庆大学,每天上山下山一次。胜利后回杭州,也天天爬山一次。现住北京,北京城内的景山太低,郊外,西山又太远,幸在北京大学附近,有颐和园的万寿山,但上下跑一次不过瘾,往往非上下三四遍不可。我年轻时,常常骑马,亦会游泳,并学过太极拳,但对身体益处最大的就是冷水浴与爬山……”

根据《忆父亲马寅初二三事》以及《走进马寅初》等书籍的记载,马寅初最后一次来颐和园“爬”万寿山,已是91岁高龄。那时他动了大手术,已不能行走。然而,他十分怀念多年来跑万寿山的情景,十分渴望再一次爬到万寿山的山顶,看看他所熟悉的风景。为了满足马老的愿望,家人和护理人员带上轮椅,先驱车到颐和园,再将马老抬到轮椅上,推着他慢慢地走进长廊。这时,马老异常兴奋,一边看风景,一边给陪伴他的家人和护理人员讲解长廊的历史及一幅幅画上的内容,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不少游客也走过来跟着听起来。游完长廊,马老决定到万寿山山顶看看。于是几个人分左右两边,把轮椅从长廊推到万寿山山底,将轮椅抬上几阶,推上一段,然后再抬几阶,再推一段。马老非常感激,在途中不断地说:“谢谢!谢谢!”“歇一歇,别累坏了!”

这是马寅初最后一次登上颐和园的万寿山。他生前虽然没有写诗文赞美颐和园,但他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这座美丽园林的喜爱。

(原标题:马寅初爱爬颐和园万寿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