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三国之时的魏文帝曹丕,曾经让他弟弟东阿王曹植写过一首诗——那应该是他为了除掉自己的亲弟弟而设的一个局:曹植必须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来,否则将被处死。而曹植不愧是天上的“文曲星”,真的在七步之内咏出了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无疑是首好诗。它好在哪里?好在“比兴”的运用巧妙而不著痕迹,好在其蕴含极其丰富,把为“刀俎”的哥哥的暴虐和为“鱼肉”的弟弟的无奈,非常生动地反映了出来。但对于这首诗的真实性,很多人是严重怀疑的,因为它仅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而不见于其它著作,包括曹植的作品集。所以,今天的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刘义庆假借曹植之名而创作的作品,或许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那么,刘义庆才是《七步诗》的作者,有这种可能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刘义庆生活的那个时代——东晋之后的南朝,皇族之间自相残杀的频率和程度都要远高于其他朝代,子弑父、臣弑君、叔侄相杀、兄弟相残层出不穷。也正因为看够了武打,闻够了血腥,因此,17岁就升任尚书左仆射的刘义庆,在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29岁之时就选择了便乞求外调——因为他担心遭不测之祸。 眼前所见是一方面,既往历史上的前车之鉴是另一方面:刘义庆更年轻一些的时候曾经担任秘书监一职。而因为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所以,他是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的。因此,他对于历朝历代因为皇位之争而上演的,发生在皇族之间的种种悲剧,应该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所以,如果是他创作了《七步诗》,那么,他创作的目的,一定是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次上演。 刘义庆的苦心最终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他的叔叔宋武帝刘裕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堂兄刘义符,是为宋少帝。而刘义符因为无能被权臣所废,不久即被杀死。其后,刘义符的三弟刘义隆继位,是为宋文帝,一度曾让国家获得了短暂的安宁,可后来他竟被太子刘邵用刀砍死,进而引发了国家长时间的动荡——不久,刘义隆的第二个儿子武陵王刘骏起兵攻入建康,将太子刘邵和始兴王刘浚枭首……整个宋,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