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人研究:我国中老年人的肥胖或与维生素B的浓度密切相关

 Mylong1 2023-04-22 发布于陕西

#大有学问#

肥胖大流行的社会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发布的欧洲区域的肥胖报告[1],2021年全年发生在世卫组织欧洲区域的死亡中有将近90%都是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而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的四个主要因素包括烟草的使用,酒精的摄入,缺乏体育锻炼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肥胖作为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增加了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已经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B族维生素缺乏与肥胖的关系

文章图片1

肥胖是一种营养障碍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及代谢紊乱的人群表现出不同程度以及不同种类的B族维生素缺乏。如与不肥胖的受试者相比,严重肥胖的受试者的血清维生素B6浓度显著降低;在一项有1000名肥胖受试者的队列研究中,BMI与血液维生素B12的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一项超重或肥胖队列中,13%的受试者处于维生素B12缺乏的状态[2]。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报告称,低血清叶酸(维生素B9)浓度水平与较高的体重指数(BMI)和腹部脂肪有关。维生素B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在肥胖和其他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3]。

这是一个有趣的切入点,倘若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肥胖与B族维生素的关系,将会更有助于肥胖的预防和管理。

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与武汉科技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维生素B1,B2,B6,B9在中国中老年人体内的浓度状态和肥胖的关系研究[4],该研究对于肥胖的判别标准除了BMI以外,还包括了腰围(WC)、内脏脂肪面积(VFA)和体脂率(BF%)。

文章图片2

研究纳入了887名平均年龄在60.8岁的受试者,其中93.7%是女性受试者。每位受试者都接受了标准体检,测量了身高、腰围和血压,进行了生物电阻抗分析评估了身体成分,包括体重、体脂率和内脏脂肪面积。数据显示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8.6%(BMI),33.7%(WC),52.4%(VFA)和48.6%(BF%)。

文章图片3

利用干血斑技术快速检测血液中的多种维生素含量

快速测量受试者血液中的维生素B浓度,研究人员使用了干血斑法(Dry blood spot)。受试者的血液样本会滴在一张特殊的滤纸卡上,干燥后单独储存在带有干燥剂的密封袋中,然后通过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干血斑(Dry Blood Spot,DBS)是通过将全血滴在特制的滤纸片上 ,自然干燥后得到。检测其中相关组分的含量,即可得到被检者相应标志物的定量检测结果。目前,干血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新生儿代谢疾病筛查、药物临床研究、治疗药物监控等,其在营养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在逐渐增多。目前,干血斑相关设备中比较先进的是干血斑全自动分析。该平台通过机械手无错操作,其特点是快速、高通量、廉价、精准可靠,通过“一滴血”可以实现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小分子代谢物及大分子蛋白等的全自动连线检测,从而实现个体营养状况的精准评估。干血斑技术的优势是随时随地均能进行样品采集,无须到专业医疗检测机构采样,且样品保存非常简便,无须低温保存和冷链运输,配合全自动分析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个体营养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

研究结果

对各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定义的肥胖标准下,B族维生素的浓度与肥胖的关系有不同的表现。

维生素B1: VB1浓度与WC/VFA/BF%定义的肥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文章图片4

除了BMI定义的肥胖之外,肥胖与非肥胖的受试者体内的维生素B1浓度都有显著性差异,肥胖受试者的血液维生素B1浓度显著低于非肥胖的受试者(表1)。

文章图片5

同时,将维生素B1的检出浓度分为四个区间后的结果显示(表2):以修正过的模型(Model 2)为例,在WC定义的肥胖下,与维生素B1的最低四分位浓度(Q1)相比,Q4的OR值为0.47(95% CI: 0.30, 0.73)。在VFA定义的肥胖下,与Q1相比,Q3和Q4的OR值分别为0.58 (95% CI: 0.39, 0.86)和0.52 (95% CI: 0.35, 0.77)。在BF%定义的肥胖下,与Q1相比,Q2,Q3,Q4的OR值分别为0.66 (95% CI: 0.35, 0.77),0.55 (95% CI: 0.37, 0.82)和0.46 (95% CI: 0.30, 0.69)。

文章图片6

以上这些结果都表明:除了BMI定义的肥胖之外,其他三种定义的肥胖都与维生素B1的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在该研究检出的范围内,维生素B1的浓度越高,肥胖的风险越小。

文章图片7

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2/B6/B9与各种定义下的肥胖风险无显著性相关

维生素B2

对于WC定义的肥胖,相比于Q1,Q4的OR值为0.62(95%CI: 0.40, 0.94)。

文章图片8

维生素B6

对于VFA定义的肥胖,相比于Q1,Q4的OR值为0.64(95%CI:0.43,0.95);对于BF%定义的肥胖,Q4的OR值为0.64(95%CI: 0.43, 0.96)。

文章图片9

维生素B9

对于VFA和BF%定义的肥胖,相比于Q1,Q4的OR值皆为0.67(95%CI: 0.45,0.99)。

文章图片10

也就是说,虽然维生素B2/B6/B9的浓度趋势与肥胖的风险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是高浓度(Q4)的维生素B2/B6/B9都分别表现出了对WC、VFA或BF%定义下的肥胖的潜在保护作用

文章图片11

Visceral fat: 内脏脂肪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B族维生素含量与肥胖的显著相关结果

除了上述结果,研究团队还对已有结果进行了二次分析。分析发现,在60岁以上的肥胖受试者中,维生素B1的浓度同样与除BMI定义的肥胖外的三种肥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同的是,维生素B2的浓度与WC和BF%定义的肥胖的风险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维生素B6则表现出于BF%和VFA定义的肥胖风险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这两种维生素在先前的所有受试者分析中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另外,研究人员发现60岁以上的女性受试者的B族维生素浓度与肥胖之间有显著关联,但在男性受试者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关系

体内B族维生素浓度与肥胖关系的可能机制

◆ B族维生素对体内能量代谢十分重要。缺乏维生素B的状态下,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会受到影响,从而刺激脂肪的生成,导致肥胖[5]。

◆ B族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6][7]。缺乏会导致体内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增加。研究显示,肠道的氧化应激加剧会影响膳食叶酸的肠道吸收,导致叶酸缺乏,会进一步恶化叶酸的体内循环[8]。

◆ B族维生素中的B6和B9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密切关系,缺乏维生素B6和B9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从而抑制脂解过程,导致肥胖[9]。

综上所述,该研究表明在使用WC,VFA或BF%来定义肥胖的情况下,B族维生素(VB1,VB2,VB6,VB9)与其中一种或多种肥胖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这提醒我们与常规的用BMI定义的肥胖相比,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不同肥胖特征人群的体内B族维生素水平,这对预防和控制肥胖有潜在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https://www./europe/publications/i/item/9789289057738

2. Obes Rev. 2022;23(2):e13377.
3. Nutr J. 2020;19(1):53. Published 2020 Jun 4.
4. Nutrients. 2023;15(3):483.
5. Int J Mol Sci. 2021;23(1):30.
6. Front Vet Sci. 2021;8:663698.
7. Life Sci. 2017;178:9-16.
8. Cell Biol Toxicol. 2012;28(6):369-381.
9. Arthritis Res Ther. 2005;7(6):R1254-R1262.

|本文由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内容团队原创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