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书告身帖』,我学到了什么?

 虚室生白夜 2023-04-22 发布于浙江

『自书告身帖』据传为颜真卿的作品,也有说不是其本人书写,而是他人托名伪作。说伪作的一种理由是:颜真卿怎么可能自己书写『告身帖』?这应该是皇帝的『敕书』。说不是伪作的一种理由是:皇帝敕书有何关系?颜氏可以自己抄写呀。我倒认可后一种说法,一份『告书』,那么喜欢写字的颜真卿抄它几份也可以吧。

不管这是哪位高人手书,我被难住了。4A大小的纸六页,33行,253字,单字大小约在1到5公分。它却花去了我两个月的时间,目前为止,所占时间比最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总结下来,其一,我没有真正领悟到颜体,尤其是晚年颜体的书法精髓;其二,我领悟到的十之一二也写不出来;其三,我至今不会使用毛笔!!!

第三点是今晚小文的主题内容。本来想用『唯笔软则奇怪生焉』作标题,这句话竟然争议很大,争论的焦点在『奇怪』做何解。

什么样的笔才算不软呢?『不软』在毛笔的哪个部分呢?我一直认为自己对毛笔『不软』的驾驭能力很强,因为我手里的毛笔一直都是『直的』,对毛笔最大的掌控问题应该是不能『圆转自如』,『随我所欲』。直到写『自书告身帖』一个月后。

原来,毛笔在我的手里一直是『软』的,『软』在笔锋,也就是说,用毛笔时必须把力量一以贯之,从手握笔杆处直到笔锋的最末端,甚至可以将这股力量贯穿到笔接触纸瞬间的时空里!!!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李世民说『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甚至清人王澍说『隔笔取势,空际用笔,此不传之妙。』

然而,没有一位大家或者古人告诉后来者——用笔之力,需绵绵不绝,直至笔锋与纸相遇的刹那间!

『隔笔取势,空际用笔,此不传之妙。』——这哪里是『不传』呢?实在『难以』相传吧,唯有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中摸索每一个环节,探究每一个新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