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2022-24

 初丹德月 2023-04-22 发布于四川

《放牧人生 湖区故事》

最近看的书是英国作家詹姆斯·里班克斯的《放牧人生 湖区故事》,同样把书中我觉得有意思的观点和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下文中划线句子为书中原文)。
牧羊人赶着羊群回家。他们步履匆忙,好像群山低处坡上飘过云的影子。
所谓的乡村风貌,就是无数这样看不见的小事的总和。
聪明是农民中难能可贵的品质。在周围人评头论足的言论中,你却能坦然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我的祖父会关注日落这类“美好”事物,但他大多数时候都是从实际功能角度加以说明,而非抽象美学角度。他对身边的景物充满激情和热爱,但他与这些景物的关系更像长久坚韧的婚姻,而不是转瞬即逝的露水情缘。他的工作把他和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丝毫不受天气或季节影响。欣赏春季日落这样的景象对他而言富含深意,他可是熬过了六个月的风霜雨雪才赢得这样的机会,获得点评这些景物的权利。他当然认为这样的景物是美丽的,但这种美包含着实际功能性暗示-预示着冬季的结束或更好天气的到来。
渐渐发现生养你的士地深受其他人的喜爱是件新奇的事。尤其是当你逐渐意识到,在他们赋予这块土地的故事和意义中,竟然没有你这样的本地人的一席之地,这难免更让人感到讶异,还有一点心绪不宁。每当大雨倾盆或冬季大雪纷飞的时候,这里一个游客也没有,因此,不妨把人们的这种喜爱视为“好天气之爱”。而我们与这片土地的关系则是不论风霜雨雪,一直守在这儿。在我看来,其中的不同就像是你对年少时认识的漂亮女孩的感觉和你对结婚多年的妻子的爱的差别。
过去与现在一直在我们的劳动生活中相伴相连,交织牵绊不断,有时很难分清过去结束于何时,现在开始于何处。每一年的工作也是对过去重复过无数次的工作的一种回忆,回忆中还有当时与我们一起劳动的人。只要工作还在继续,那些曾经与我们一起劳动的男人和女人们也都会继续好好活着,他们既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的故事和回忆的一部分,同时还是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的一部分。
祖父能读会写,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个聪明人,但他的家里只有一本书,是本关于马的疾病的书。他肯定没有读过华兹华斯或梅尔文·布拉格(Melvyn Bragg)的作品。书籍和学校对这个男人来说有什么用呢?
每个事物和每个人某些时候都会被腌臜污秽“淹没”。这只是农牧生活的一部分。你要学着接受有一天你会被溅一身屎,或口水,或胞衣,或鼻涕,闻起来就像一种动物。一个人对于我们的世界是疏远还是亲近,从他面对污秽的惊恐程度就可以辨别一二。
我知道人们从前为何如此期盼阳光,并且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辞冬迎春。正是我们年复一年对大自然施予我们的一切的忍耐,塑造了我们与这片土地的关系。我们就像生长于此的花楸树一样饱经风雨洗礼。它们随风弯折,经受狂风肆虐,被风吹得歪歪斜斜。但风雨过后,它们仍然扎根在这里,正因如此,它们才属于这里。这样的风吹雨打也塑造了我们。
我宁愿我的孩子们看见血,知道这是真实的存在,也不愿他们与农牧生活和食物保持一种幼稚的关系-一切都是塑料封装,每个人都假装塑封下的东西从没活过。
我们圣诞节也不休息。羊群像在其他日子里一样要吃东西,需要照顾。听起来有点苦,实则不然。对于出生在遥远的牧羊人之家的饲料槽里的人来说,照料羊群或喂牛仿佛与生俱来的职责。平安夜我们会去教堂,在那里可以见到朋友和邻居们,我喜欢唱那些有关牧羊人的圣诞颂歌和吃肉馅饼。平安夜准备好一切能让节日更轻松,所以圣诞前一天可是相当忙乱。我们要填满干草架,准备好第二天早上要用的饲料袋,清理好羊圈,再做一些其他日常琐事,这样就不必在圣诞节那天做这些事。然后就只需要完成主要的放牧工作,喂饱所有母羊,检查它们是否都平安无事。
我们之所以属于这里,是因为我们是这片土地的一部分。因此,我一大早起来放牧,半小时的劳作就让我重新找到属于这里的感觉,好像卸下了一层伪装。草地上的露水或者说雾气很重,母羊的背部镀上了一层银色。当我返回家里吃早餐时,靴子已经被浸透。然后,我们在一片秋色中开车驶出伊顿谷,清冽的空气沁人心脾。在太阳经过漫长的午后跋涉爬上山之前,山谷中的阳光如烟似雾。长满地衣的石头在薄薄的阳光下闪着银光。蔷薇果在树篱上留下斑驳的猩红光点。农舍的烟囱飘出清晨的第一缕炊烟。
成功爬出“劳工镇”后,温赖特也告别了一起长大的男孩们、属于他们的磨坊和工厂以及粗鄙的英语。他加入了背井离乡改变命运的迁徙大军,成为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中产阶级。他确曾怀疑过他的老友们认为他是个“势利小人”。不过他又结交了新朋友,他们都是爱读书的中产阶级,会做一些中产阶级才做的事,比如登山、徒步以及做做在异国他乡冒险的白日梦。但你就是觉得,他与他的新世界总是有一点格格不入,从来没有完全适应-一直有点孤单,他的聪明就像一块磨石一样压在他的脖子上。他的一些新朋友去过湖区,还读过几本关于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书。他们满怀浪漫主义情怀,梦想着逃离布莱克本,奔向山区。
这本书不厚,如果足够贪婪,半天不到的时间就可以看完,我并不知道英国的“湖区”有多享誉全球,吸引我阅读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放牧人生”这几个字,作为同样来自半农半牧区的我,提到放牧,总是会感到既亲切又好奇。
看完整本书后,只觉得这是一本十分真诚的书,他诚实的描写了牧区生活原本的模样,也诚实的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迷茫到热爱的感情变化。我们总是会读到很多站在第三视角来描写农民或牧民生活的作品,他们总是用一种外来者的角度或审视,或赞美,游离在农民和牧民真正的生活之外,只能吸引部分同样对这些区域好奇的外来者,但并不能真正打动真正从这些地方出来的人,而这本书的作者却是真实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牧民,由他的视角描绘的这片土地,是真实而朴素的。
看书的过程中总是会仍不住想起小时候在家放羊的日子,我和弟弟两个人,赶着几十只绵羊和山羊,往远处的山坡走去,有时候尘土飞扬,有时候大呼小叫,羊群走走停停,我们也懒懒散散,有时候一不小心玩得忘乎所以,一回头发现羊群不见了,急的我们漫山遍野的跑着找羊群。不过相比于作者的放牧生活,我们的放牧生活要落后的多,我们没有机械设备,也从不给家畜打疫苗防病毒,更没有训练有素的牧羊犬,一切的一切都靠人和周围的大自然。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一大早喂完简单的早食,就会把所有的猪牛羊都赶出圈,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所有家畜都会自己回到栏杆外等着,打开栅栏喂它们吃完晚饭就各自回各自的窝睡觉去了。第二天又继续,循环往复,日复一日的,猪会在过年前养肥屠宰掉,羊会在入冬前卖掉一些换钱,牛就留着春天耕地干活。
看这本书的时候,同时也让我想起李娟的《冬牧场》和《阿勒泰的角落》,也是写放牧生活,感觉他们生活的环境也相似,冬季漫长,夏季短暂,一片草原和森林和谐共处的土地。我不知道英国的湖区是什么样的,但阿勒泰我去过,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漫山遍野的阿勒泰大尾羊群时的震惊,感叹着居然有这种屁股大大的羊,哈萨克牧民大叔热情的宰了一只羊请我们吃,羊肉端上桌吃的时候,我在心里发出惊叹,这一定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羊肉。大概作者在书里写的赫德威克羊也像这些阿勒泰的大尾羊一样可爱吧。
“牧羊人赶着羊群回家。他们步履匆忙,好像群山低处坡上飘过云的影子”,这是书里作者的原话,这样的文字一定要真实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才会讲的出来,他足够了解,也观察的足够仔细,为此,在这里忍不住感叹下。
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场无尽的追逐游戏,那不管这些日复一日的疲惫和琐碎显得多么冗长,只要我们还爱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只要我们还能偶尔为这些美好感到幸福,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