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人眼中元大都的繁华商业景象

 北京的骑士 2023-04-22 发布于北京

马可·波罗曾长期居住在元大都,对其建制颇为了解,他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观察元大都,讲出的故事的确别有一番风情。作为商人之子,马可·波罗对大都商业的繁荣印象深刻。商业区在当时被称为“市”,主要有两个,一个“市”在皇城以北,钟楼、鼓楼地区。钟楼以西靠近海子的斜街,现在是什刹海东岸的烟袋斜街,当时就是著名的商业区,这一带分布着缎子市、皮帽市、鹅鸭市、珠宝市、铁器市、米面市等。在会同馆往西,斜街北口还有一个馆舍名为“既醉”,浑然是今天后海酒吧的风格。另一个“市”在都城南部,皇城以西,顺承门内,被称为羊角市。主要有羊市、马市、牛市、骆驼市、驴骡市等。除了这两个主要的商业区外,中书省前还有文籍市、纸扎市。在城外也有不少集市。

图片

《马可·波罗行纪》插图,桑干河(永定河)和河面上的卢沟桥(西方称马可·波罗桥)

城南西侧的顺承门作为主要商业区之一,吸引了很多外国商人,这里不但有许多客栈,也逐渐形成了外国人聚居区。高丽的中文教科书《老乞大》中就记载了高丽商人到顺承门客栈投宿的事。马可·波罗显然经常前往南城附郭,并且很可能在那里度过了美妙时光。他说:

汗八里城内外均有大量房舍居民。每座城门外都有附郭。这些附郭非常大,彼此相接,长达三四英里,没人能说得出到底有多少人住在那。这些附郭中住着许多商人和外国旅行者,他们从世界各地带来许多礼物呈献给大汗或卖给朝廷,还有很多人在那里做生意,这城市实在是好市场。那里还为不同的人分为不同区,譬如一个归伦巴第人(日耳曼人的一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后迁徙至今日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北部),一个归德国人,一个归法国人。我还要告诉你,附郭里有非常美的房屋和宫殿,和城里一样——只是没有属于大汗的那些宫殿。……人死后不许葬在城里……都葬在远离附郭的指定地点,这样人们所居之地更加卫生,魔鬼也不会在城里,只会在附郭之外作祟。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马可·波罗行纪》中的大都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