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僖宗给两个人改名,不料一个敲响唐亡的丧钟,一个直接灭了唐朝

 历史研究室 2023-04-23 发布于江苏

唐僖宗是唐朝倒数第三个皇帝,一生热衷于游乐,喜欢打马球,加剧了唐朝的衰退,而在位期间更是引发黄巢之乱,在逃亡平叛路上,唐僖宗曾经给两个人改了名字,一个是李茂贞,一个是朱全忠,可惜这两个人既没有对唐朝忠心,也没有扶持大唐,并且一个敲起王朝丧钟,而另一个更是直接覆灭大唐,不得不说唐僖宗“眼光”真好。

李茂贞一点都不贞

从小兵到凤翔节度使

李茂贞原名叫宋文通,是博野人,在乱世中,当兵是唯一的出路,和其他人一样,宋文通早早的参加了当地的藩镇牙军,成为博野军的一员,之后奉命到关中驻防,因为此时不可一世的黄巢大军一路越过长江,攻克洛阳、潼关等军事重镇,最后进入长安,在含元殿内称帝,建立大齐了。

志得意满的黄巢决定挥军西进,彻底灭了逃亡蜀地的唐僖宗,很快,黄巢命令尚让带领五万大军,兵锋直逼凤翔,大唐能不能保住就看能不能守住凤翔,守住凤翔的关键就在龙尾陂。

龙尾陂一战,尚让的西征军主力损失殆尽,也让黄巢失去了对唐僖宗征讨的战略优势,这一战中,身为守军主力的宋文通表现极为出色,战后被封为神策军指挥使,从无名小卒到神策军指挥使,这个功劳可不小,也让把握机会的宋文通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大战中为自己搏出了一个锦绣前程。

唐僖宗回到长安后并没有快乐多久,叛乱是平定了,但内部宦官和藩镇们又忙着争权夺利,光启元年(885年),掌控朝廷的宦官田令孜打着振兴朝廷经济的名义,拉着另外两个节度使李昌符、朱玫去攻打河东道节度使李克用,结果全军覆没,一看形势不对的田令孜立马带着唐僖宗逃出长安。

剩下的李昌符、朱玫二人一看田令孜居然不讲义气的先跑了,一气之下直接拥立宗室李煴为帝,朱玫自任侍中掌握朝政,甚至派兵攻打出逃的唐僖宗,出逃路上,唐僖宗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很多人都逃回去攀附新君。

唯有神策军不离不弃,尤其是神策军指挥使宋文通抵挡朱玫手下大将王行瑜的追兵,保护了唐僖宗的安全,让唐僖宗觉得宋文通不错,是个大忠臣,顺便还封他为武定节度使。

不久,其他人节度使对朱玫以及他拥立的新君不服,纷纷前来攻打,不久就被推翻,唐僖宗不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安排宋文通前去讨伐叛逆,这种捡功劳的机会宋文通肯定不会放过,顺利的诛灭了逆贼,被加封凤翔和陇右节度使。

此时的宋文通在唐僖宗眼里是要能力有能力,要忠心有忠心的大忠臣,开心之余,就给宋文通赐了国姓李,并且改名为李茂贞,加封陇西郡王,将李茂贞当做自己人看,对于唐僖宗的封赏,李茂贞自然感恩戴德,可惜唐僖宗命太短,未能彻底掌控好李茂贞后就去世了,原本以为给大唐留下一个镇守关中的大忠臣李茂贞,却不料李茂贞却借助关中靠近长安的便利,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肆吞并关中地区

此时唐昭宗继位,外有叛党肆虐,内有宦官杨复恭把握朝政,一点都没有把他这个大唐天子放在眼里,一气之下准备和杨复恭翻脸,吓得杨复恭直接跑到兴元那里,准备和养子杨守亮那里准备反叛,李茂贞一看,这不巧了么,兴元就在凤翔附近,是吞并的好时机,于是自作主张的攻打,吞并一大片土地,并且安排自己人担任地方官,完全不想朝廷插手。

虽然明显在欺负朝廷无能,但唐昭宗也无奈,毕竟关外的朱温和李克用都在大肆扩张,李茂贞要替大唐守卫关中,如果他们杀过来自己抵挡不住怎么办,看在李茂贞“忠心”大唐的份上,唐昭宗一再忍让,却让李茂贞趁机吞并其他势力,整个山南、大部分陇右都被他收入囊中,也让唐朝丧失在关中最后一片能够掌握的地方。

敲响了大唐帝国覆灭的丧钟

李茂贞一而再再而三的行为让唐昭宗很不满,唐昭宗一心想恢复大唐荣光,对于李茂贞这把插在心口的利刃,必定想先处置而后快,当然打先不打,而是以朝廷的名义将李茂贞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离开关中地区,李茂贞自然不答应,唐昭宗决定讨伐李茂贞。

但李茂贞也不是吃素的,双方大战了几次,李茂贞杀的朝廷大军溃不成军,反攻长安,一生要强的唐昭宗不得不低下头,杀了身边几个重臣平息了李茂贞的愤怒,也让一部分朝臣寒了心。

其他几个节度使看到唐昭宗如此被揉捏,也纷纷染指朝廷,还是听命于大唐的李克用解了围,李克用率军击败了他们,恭迎唐昭宗还京,看到李茂贞等人如此跳,李克用建议斩草除根,但唐昭宗不想在河东的李克用染指关中地区,不然赶走了狼,又来了虎,这不更坑了吗。

于是坚信自己可以搞定,这一次唐昭宗准备挟胜利之威,迫使李茂贞离开凤翔,打了败仗的李茂贞思来想去,还是保命要紧,但唐昭宗此时却派大军来到凤翔,想给点李茂贞颜色看看,顺便“威慑”一下其他藩镇,但没想到搞砸了。

乾宁三年(896年),唐昭宗派四万大军威逼李茂贞,结果带兵的是没啥打仗经验的皇室子弟覃王李嗣周,在前几次被李茂贞打怕了的情况下居然有点怕李茂贞,在夜里自己吓自己,居然溃散了。

李茂贞一看,没了李克用的朝廷大军居然如此废物,那还怕个毛线,跟着溃散的大军一路杀到长安,唐昭宗再次逃离长安,想要投奔李克用却被李茂贞等人的大军抓住,李茂贞等人大肆劫掠长安城,且第二次焚烧大明宫,让繁华的长安城狼烟遍地。

李茂贞与朝廷的几次交锋让关外的藩镇们彻底看到了大唐的窘相,连连被关内藩镇欺负成这样,大唐王朝这个旗帜一点前途都没有,可以说李茂贞彻底扒下大唐王朝最后一丝尊严,尤其是朱温等人,目露凶相准备占据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让大唐天子成为藩镇手里的吉祥物,可以说李茂贞一己之力敲响了大唐帝国覆灭的丧钟。

朱全忠一点不忠

朱全忠原名朱温,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恰逢黄巢起义,他投靠黄巢的起义军,因为骁勇善战,为起义军立下汗马功劳,深受黄巢的赏识,黄巢建立大齐后,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在进攻朝廷军队中却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击败,在求援无果加上起义军颓势已现的情况下,朱温投降了唐朝。

唐僖宗一看,对方的大将居然投奔自己,心里非常高兴,不仅赏赐官职,还赐名“全忠”,希望他能够忠心于大唐,早期的朱全忠的确如此,带领旧部不断平叛,立下功劳后担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前往河南上任。

但汴州地处河南四战之地,东南西北都是强敌,因此朱温采取联合和分化的手段有步骤的消灭了秦宗权、时溥、朱瑾等人,并且控制了重镇魏博,一举成为北方最强的势力之一,但此时朱全忠身边还有另一个强大的对手,这就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为了让朝廷和李克用自相残杀,朱全忠利用唐昭宗急于削藩的心理,串通宰相张濬诱导唐昭宗讨伐李克用,唐昭宗贸然进攻李克用最终惨败,也让朝廷的禁军主力损失殆尽,威严扫地,不过李克用也元气大伤,至此中原逐渐被朱全忠掌握。

引狼入室

之前唐昭宗被李茂贞等人掠走,在朱全忠等人的压迫下,李茂贞被迫放入了唐昭宗回到长安,但宦官他们早已和李茂贞眉来眼去,怕回到长安的唐昭宗报复,密谋废黜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而唐昭宗和宰相崔胤也不满宦官专权,准备借朱全忠之手杀了宦官们。

天复元年(901年),封朱温为东平王后,崔胤矫诏令朱全忠带兵赴京师,朱全忠在路上还顺便占领其他地方,兵临长安附近,宦官韩全诲挟制唐昭宗投靠李茂贞,朱全忠率兵围攻凤翔府,李茂贞屡遭挫败,被迫杀了韩全诲,将唐昭宗送回长安,和朱全忠议和。

至此朱全忠手握唐昭宗,彻底掌控朝政,由于之前唐昭宗多次削藩,朱全忠放心不下,不仅拆毁长安都城迁都洛阳,还杀了唐昭宗身边的亲近之人,彻底让唐昭宗成为自己手上的俎上之肉。

朱全忠此举自然遭到其他藩镇的反对,李克用、李茂贞、王建等人组成联盟以兴复唐室讨伐朱温为名,倡议天下共伐之,朱全忠担心唐昭宗响应,决定先杀死唐昭宗,立唐昭宗嫡次子李柷为帝,此时朝廷内外还有不少忠心于大唐的大臣,朱全忠觉得留着迟早是祸害,毕竟他已生出称帝之心,于是在滑州白马驿一举屠杀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唐朝灭亡就在眼前。

这个时候,朱全忠称帝已经昭然若揭,连脸都不要了,甚至不想搞虚头巴脑的三劝三辞的把戏,想要直接称帝,在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接受唐哀帝禅位,建立梁朝,至于朱全忠这种带有大唐色彩的名字他不想要了,全忠却取而代之,这不是留给天下人耻笑么,于是改名“朱晃”,至此大唐灭亡。

可以说李茂贞和朱全忠都是靠黄巢之乱崛起的,双方不约而同的都受到了唐僖宗的重视,还被唐僖宗赐名,毕竟赐名可是朝廷看重的人,也是希望笼络他们守卫大唐,却没想到他们二人看到晚唐乱糟糟的局势,自己拓展自己的势力,一个敲响大唐灭亡的丧钟,一个直接取而代之,不得不说唐僖宗治国方面不行,眼光倒是独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