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时何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字如其人”就是颠扑不破的真迹;可是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这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历史上的那些大奸臣,比如严嵩、秦桧,他们的书法都是称雄当世的存在。 在北宋有一个“奸臣书法家”也是如此,人人都恨他,自己也最终不得善终,但是他的书法水平却不输“宋四家”,这个人就是蔡京。 我们今天不讨论蔡京的诸多恶行,就书法而谈论书法,站在纯艺术的角度去评价蔡京的字,就会发现,要不是蔡京的品性被人诟病,“苏黄米蔡”中的蔡襄,只怕是要换成蔡京了。 蔡京的书法取法晋唐,曾和苏轼一起学习过徐浩的书法,后又师法沈传师,最后直入魏晋,专意“二王”,同时其个人书法中带有浓厚的宋人“尚意”的意趣。 元代书法家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曾评价道:“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 “冠剑大人”、“贵胄公子”、“光彩射人”,这些都是带有鲜明的积极正向色彩的词。 陶宗仪身为元朝人,没有必要再为了趋时去说一些违心的话。至于他到底说得对不对呢,我们可以通过蔡京的作品来进行分析。 因为人品为人所不齿,蔡京的很多书法作品都被毁坏了,留下的传世作品极少,有一件行书《雪江归棹图跋卷》,是他写在宋徽宗《雪江归棹图》上的题跋,所以有幸被保存了下来。 这件行书字势沉雄,字形错落间章法跌宕起伏,颇有意趣。其笔法虽带姿媚,但是整体的字势是相当豪健的,一点都没有所谓的奸臣气。这样的书法造诣不同凡响,难怪米芾当日会说:当世“无人出其右”。 蔡京的书法多被损毁不传,是书法史上的巨殇。“因人废字”其实是个人道德情绪在书法作品上的泄愤,这样的观点对我们的艺术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这件《雪江归棹图跋卷》字法严而不拘,像这种点画姿媚又字势沉雄的作品,书法史上极其少见。这是我们能感受宋人书法意趣的佳作,也可以当作学习行书的范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