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自陈怡派 2023-04-24 发布于浙江

前段时间,我们在讲文言文《司马光勤学》时,碰到了这样一句话:“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当我问,“众兄弟既成诵”的“诵”是何义时?小朋友们脱口而出“背诵!”

理由有二:

1.学《孟母诫子》时,碰到过“诵”字,当时就解释为“背诵”。

2.《司马光勤学》第三个注释“讽诵”解释为“背诵”。

所以,“众兄弟既成诵”应该翻译为“兄弟们已经能背诵了。”



娃娃们十分自信,我不愿泼冷水,我委婉提醒他们再读读,再好好读读,我提示道:“解释字义,除了积累外,还需要联系上下文,大家看看前面,看看后面,再想想这个“诵”到底解释为什么更贴切呢?”

有个女生在座位上小声地说,是不是解释为读啊?她很不确定,小鹿般灵动清澈的眼睛偷瞄我,似乎想从我的脸上窥出蛛丝马迹,我面上波澜不惊,但是又怕吓着她,好不容易有了不同答案,等下缩回去了。我接着问:“说说理由看。”

“后面说唯独司马光闭门不出,等到能背诵才停止。他自己还说:'花费经历多的人收获就长远,一辈子都不能忘记。’如果兄弟们是背出了,司马光也是背出,那他怎么会说自己花的精力比别人多,收获比别人大呢?所以我想兄弟们应该是会读了,就出去玩了。司马光不仅要求自己会读,还要求自己会背,只有自己背出才算完成。”



看,说得多好!
我此刻很庆幸我给了他们时间去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记住诵的三种意思。我们理解字义,的确要看平时积累,但是学会结合语境理解也是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我们想要理解词、句的意思都必须了解它们所出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正确理解。

这节课也给我提了一个醒,我让学生积累古文常见字词的意思,他们会养成一种定向思维,下次在其他文言文中碰到这个字或者词,第一反应就是写上自己平时积累的字词义,我认为这点没问题,但是这也导致了他们太过于相信自己的积累,很少有同学再去结合语境判断与检查这个字词义放在这是否正确。

近年来中高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活学活用”,都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思维定势能应对的。
所以如何让学生学会积累的同时又能突破定势,培养出随机性的智慧,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我妈没和我说!”

2023-04-14

“33+45+19”是我两个月半在公众号留下的足迹

2023-04-15

“感谢陈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2023-04-13

4月9日晚,我给某小学语文老师做了一次线上教学培训(文末附视频)

2023-04-12

说好的教师终身学习,怎么被百度网盘难倒了?

2023-04-10

阅读和做人一样,须牢记这一点

2023-04-09

语文教学常见困惑解答及读写实操分享

2023-04-08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背课文?

2023-04-04

这样分析试卷,考试才能成为进步的助推器

2023-04-01

“语文考了全年级唯一一个满分!”

2023-04-02

引刀裂其织的“裂”引发的教学思考

2023-03-23

这短短500字,让人怎么也读不尽

2023-04-20

看到这样的留言,我不知道如何回复🤨

2023-04-16

不被定义,庆幸自由,我可以是任何模样

2023-04-19

毕业班的学生直言舍不得你怎么办?🤔

2023-04-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