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并非虚构的民间微故事

 微游枣庄 2023-04-24 发布于山东

天下什么事情最大?天道最大。天道用目前通用的话说,就是百姓的衣食住行,老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道什么事情最大,和谐的家庭。也可以说是人世间男人与女人的一个情字。人间有了吃穿用,再有互助爱,就是普天下的和谐社会。
大道理中总是包含着无数的小道理。本文讲述的几个民间微故事,都曾发生在枣庄东部一些村庄,民间某些百姓真实的故事。也许不值得记述,但它却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人间烟火,看后值得今人一笑,也值得思考,会给人发自内心的奋进力量。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在世界范围内目前还尚未发现。
煎饼卷棵葱,吃完煎饼葱却好好的。中国人都知道,山东人喜欢煎饼卷大葱,没有吃过的人无法体验山东人煎饼卷大葱那种粗犷豪放的惬意。枣庄是个以煎饼为主食的硬食区,目前煎饼卷大葱类同喝杯白开水,是极为平常之事。然而,上世纪五十年代与之前出生的人,一般家庭有条件吃煎饼卷大葱也并非易事。什么原因,百姓实在是太穷了。
小时候,常听家里老人们讲,谁谁家太穷,吃饭不见油星,连盐也买不起,没见炒过菜,有时淡得荒,向家境好的邻居要棵葱,一家人吃几顿,一棵葱还好好的。小孩子好奇,问大人怎么囬事。老人讲,一棵葱先让家里大人卷煎饼,每当张嘴咬煎饼前,把葱向后一拽,咬下煎饼,咬不到葱。一张煎饼由葱引着吃完了,再把葱递给家里的大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轮流来,今天说说,不是可笑吗。
咸菜疙瘩穿线系在房梁上,全家人吃饭转圈看。   过去农村百姓无生意无买卖,仅靠种二亩薄地,多数人自家还没有地,只能给富人家干长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吃饭买不起盐的家庭有不少。人长期不吃盐怎么能行。聪明的人家向富裕者家庭借一块咸菜疙瘩,用线穿上,吊在小孩子够不着的房梁上,每天吃饭感觉嘴里没味,便可瞅着咸菜疙瘩转几圈,嘴里便感觉有了咸味。一次,家里二孩不守规矩,吃饭时多转了几圈,多看了几眼,大人马上训他,别紧着看了,再看齁着了。
砂壶盖借盐,谁家没干过。   中国人邻里互助是有传统的。不然,枣庄民间怎么流行着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说法。过去,日子过得都紧紧巴巴,谁也不会耻笑谁。邻里之间相互借食盐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借盐一般用过去的黑砂壶盖,几天后还给人家时也是用壶盖作容器盛装,谁也不会占对方的便宜。

四两油七口人吃饭,五个月一滴不少。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家住前面庄的吴姓人家,有三间土坯漏雨的草屋,一直拖着没条件找人维修。老婆孩子天天嘟囔,吴老汉七找八凑到安城打来了四两油,准备过了年麦收后有麦秸时找人帮忙修修房子。这件事他早就给要好的同龄人说了,朋友也都愿意帮忙。第二年麦收后,吴老汉请来了几位本庄上的要好邻居,忙曶了大半天,把漏雨的地方换上了新麦草。干完活总要吃顿饭,但是大家知道吴老汉家里人口多,日子过得紧巴,不愿在他家吃饭。吴老汉诚恳挽留大家,并说他头年在安城买了四两豆油,还留着没吃,就准备修理房屋时管大家饭用的。说话间,他老婆炒好了几个素菜,又让儿子打来二斤散酒,几个帮忙的人美美的饱餐一顿。
赶集丟了布袋子,三天不吃饭。这件事属于穷人的思维。北安城有位姓杨的老汉,五十年代一次去赶税郭集,胳肢窝夹个旧布缝的布袋子,步撵走路不知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把布袋子丢了,发现后心疼的顿时捶了自己胸前几拳。闷闷不乐回到家,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窝囊,恨自己竟三天不吃饭,为的是补偿丢失布袋子的损失。这就是过去农村老实巴交的老农民。

没钱买锅,在瓦盆里做饭。这是一个个例,却真实存在。农村百姓的日子,过得各不相同。有一户人家,老头在年青时就嗜酒如命,有钱就买酒喝,地里长的葱姜蒜,辣椒黄瓜,箩卜韭菜,地瓜花生,只要能生吃的东西,都是他的下酒菜。家里过得日不聊生,最值钱的电器仅有一个常常没有装电池的手电筒。家里做菜做饭没有铁锅,把瓦盆作铁锅用。唉,人怎么过都是一辈子。
救济买鞋的十块钱,割块肉吃了。这是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活困难时期的一个真实事情。一九六一年初,临近春节,下了一场大雪,天气特别寒冷。有一户人家大人40多岁了,穿着淌棉花的破棉袄,里面没有内衣,下身穿一件打明铁的破单裤,一双胶鞋早就穿得没了后帮,光着脚当拖鞋穿,天天冻得瑟瑟发抖。他家成份贫农,生产队经研究决定作为特例,救济他十元钱,让其过年买双新棉鞋穿。谁知,他拿到钱没买鞋,却到安城割了几斤猪肉,买了一瓶酒,全家人美餐了一顿。事后还见人就说,有钱还是买好东西吃到肚里才稳当。
赶集快到街,肚子要大便,急忽忽跑回家。这是一则笑话,却是老农会过日子的真实写照。老话常说,庄户老头你别犟,粪底就是你的样。又说,种地不用夸,全凭粪当家。在化肥没有普遍使用之前,农村种地全靠土杂肥和大粪(人粪),枣庄过去就有专拾旱厕的金枝业建制。大粪很臭,但对农民种地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好肥料。
话说几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结伴去赶集,其中一个怕婆子会过日子的老好人,快走到集头了,感觉肚子里不舒服,需要大便。大家有说有笑地正向前走着,他却没给别人打招呼,急匆匆回头往回赶,别人一问才知道,他要回家蹲茅坑去。嗨,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精彩不错过

了言凡语|盘道一一货郎
百年百人百事|运河南北的抗日斗争
粗犷简约枣庄菜
滕县保卫战后续:川军在西仓桥皇殿村英勇阻击日军
了言凡语|顽童

作者:王新权
微游枣庄   编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