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雪标|【《论语》品读】其为人也孝弟

 涓涓小泉 2023-04-24 发布于江西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图|扇枕温席,作者:王春力,来源于网络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君子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是仁道的根本吧!”

有若(即有子)虽然是“七十二贤”,但并未位列“孔门十哲”之中,而孔门弟子能把有若的这句语录放在《论语》第一篇第二章,足见孔门弟子对这句话的认可程度。当然,孔门弟子在编订《论语》时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逻辑划分,不过孔子弟子的语录能单独作为一章被编进《论语》也确实不简单,因为《论语》中大部分记录的是孔子的语录或者是孔子与他人对话的语录。

古代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宗法制社会,而宗法制社会就形成于周代,《周礼》对当时社会生活法则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古代,维护国家稳定,长治久安是统治者的根本追求。而国家想要稳定,那么社会必须要稳定;社会想要稳定,那么家族必须要稳定;家族想要稳定,那么家庭必须要稳定。那如何才能让家庭稳定呢?那就是要讲究“孝弟(悌)之道”,子女孝顺父母,兄弟相互敬爱,那么家庭自然和谐稳定。所以,一个人孝顺父母,他就不太可能会有犯上的想法,不喜欢犯上而喜欢造反作乱,这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父亲还有个别称,叫“家君”,从这个名称的逻辑推说开来,家族的族长或许可以叫做“族君”,国家的掌管者自然就是“国君”了,如果这个“孝弟之道”能够由下而上,层层传达,那么自然是,子女孝于父母,族员尊于族长,臣民忠于君王,这是西周统治者最想看到的。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最想看到的就是人人能都按《周礼》的规矩办事,去践行“仁”的思想,而有若的这句话恰恰十分契合孔子的思想,特别是有若最后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直接触及了孔子的核心思想,无怪乎后世的孟子认为有若是跟孔子最为神似的,也无怪乎在《论语》里,孔子的弟子之中只有有若和曾参两人被尊为“子”。

自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之后,“孝弟”的思想成为“忠”的思想基础,“忠”和“孝”成为历朝历代维护家庭和谐,国家稳定的两大重要思想。当“忠”和“孝”不能两全时,儒者会选择为国尽忠。《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话语表现出历代儒者对忠孝的推崇,“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专权肆横,欺凌君父……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南宋覆灭之际,30万军民更是追随南宋末帝赵昺投海殉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孝”二字对世人的影响。

在我们当代社会,一般情况下不会面临对“忠”和“孝”的艰难抉择,但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父母都不孝,那么他怎么可能会对国家忠?

作者简介:刘雪标,公务员、衢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原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研究。在《中国作家》等国家、省、市级各类刊物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曾应山西教育出版社邀请,与大学教授、中学名师一起编写了《初中统编新教材名著导读与备考》;独立编写的校本选修教材《诸子简述》通过衢州市高中精品课程验收。自2019年11月入职公务员以后,仍笔耕不辍,积极撰文,最近,研究兴趣在《论语》。刘雪标也是涓涓小泉公众号主笔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