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山古堡今何在,无定河畔叹沧桑

 熟年人生 2023-04-24 发布于上海

11日下午。从统万城回榆林城沿途经过横山古堡。

黄昏时光。大巴在面向公路的寺庙旁停下。

我们一行在寺庙的右边朝村落上坡走去。

走了一段路,来到一座比较大的高坡。先看到这段有城堡洞黄墙。

不远处有新建的楼台亭阁。

四周是一些荒凉的土墙。

前面笔直的文峰塔,好像是古老的遗迹。

黄土坡上,树木稀少。

站在这高坡上眺望古长城和无定河。

无定河流经横山近百公里,在这流域有至少五个湾。

有着多层石阶的三层楼阁,一看是新建的,便没兴趣上去。

往破旧的地方走去。发现有一处院落。“西北民主联军骑六师司令部”旧址。

踏进门,是一座比较大的四合院。已是十分空落。

回望四周,高坡上已没有什么。远处好像有些正在建造的楼房。

难道这里就是昔日的横山古堡山顶?

据网络资料:横山波罗古堡,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无定河南岸的黄云石头山上,历史上西临大夏国都统万城,属明长城线上三十六堡寨之一的边关要塞。

相传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巡抚马恭建城池,比榆林建城还要早10余年,是具有典型明清风格的古城堡。波罗,因城堡西侧石壁天生巨大石佛而闻名。

古堡依地势而筑,大致呈方形,“城周二里二百七十步,有东、西二门,楼铺十座,系极冲中地。万历元年(1573)重修,六、七年加高,共三丈五尺”。南门外筑有一座小瓮城。明时波罗堡辖长城“三十五里四十七步,墩台三十五座”。

今堡城砖石砌筑部分,仅西墙和南、北两城角及北墙稍有残存。其余均被拆毁。

夯土墙除南门以东基本被毁掉外,多残存。今尚存砖砌券拱同洞及北门洞,进深10米、宽4米高约5米。1992年,波罗古堡被陕西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明清时期最为繁盛,人口逾万,店铺林立,为当时陕北军事政治要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被冠以“小扬州”的美称。

有城门4座,城高9米,巨石垒就,登高望之,街道狭长,昔日铺店尚存。

最为壮观的是傍晚站立有500多年的文峰塔旁,观无定河落日,唐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象与实景展现在眼前,令人感叹不已。

我们往另一方向沿村落周下去。来到一条类似商业古街上。这里新建山歇式样的新牌坊。

商业街正中有座好像翻新的古中心城楼。

城楼前有雕樑画栋建筑,照壁等。

山下,竖立着“横山起义纪念碑”。原来这里曾发生过影响全国的横山起义。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发动对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面对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严峻形势,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北线统战工作,争取榆林地区国民党部队起义,扩大保卫延安的战争的回旋余地”战略部署,积极策划和领导了著名的横山起义。

1946年10月13日,驻守波罗堡的国民党胡景铎部高举义旗,波罗实现和平解放。此后,西北野战军又全面发起榆横战役,解放了榆横地区无定河南岸的近5000平方公里土地和12万余名群众,为此后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提供了充足的战略空间。

“波罗古城指引图”。左侧山上,有波罗古堡群。因老建筑已被拆除很多,现在还在重新修建。

一到这里看见的寺庙“接引寺”,有着千年历史。

接引寺因寺里的天然巨大石佛而得名。唐观年间,有长老云游至此,见石壁隐隐有佛像显现,遂依山建寺,取名波罗寺

据传天生石佛即为佛来东土在此停留时的真身影像幻化而生,因此诸多帝王来此参拜。

宋时李元将此定为国寺,李继迁、李自成也都曾来此,清康熙帝西征准格尔慕名来此上香,并亲题接引,乾隆帝赐“慈悲千古”楠木,嘉庆帝钦赐御用红绸一丈,并题“奇佛一座万古流芳”。接引寺建成后,信士们不断在此周围兴建庙宇,形成了现在的庙宇群。

遗憾由于下山时间晚,寺庙早已关门。

横山古堡文化积淀深厚,山势雄浑险峻古老的无定河,与苍茫辽阔的塞北大漠隔河相望。

具有1400多年历史。站在古堡山顶,眺望无定河,还有旧长城等。在不确定的世界局势前,来到“无定河”这条陕北的母亲河流域,感慨万千!

有当地文旅部门介绍“无定河”取名,主要是因“河道不定,季节不定,深浅不定,清浊不定”。

代诗人陈陶在此写下慷慨激昂的诗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横山古堡见证了中原王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恩怨史。

2023年4月2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