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食台 镰仓属于神奈川县的下属城市,亦被划分在大东京城市圈内,从东京市区的池袋、新宿、涩谷等站出发,乘坐“湘南新宿线”都只需1小时左右即可抵达。虽然贵为日本三大古都之一,又毗邻繁华的东京都会,但镰仓似乎没有沾染喧嚣、拥堵等常见的“城市病”,这与它们的大海、寺庙、历史息息相关。 无论是否带着异国、二次元或者天气滤镜,都很难不被镰仓清澈而远阔的海域触动,进而也就不难联想,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口只有十多万,面积不足随便一处国内三线开外城镇的弹丸之地,却能过着如小国寡民般不紧不慢的生活,清幽而独美,这多少都要归功于大海慷慨的馈赠。 魩仔鱼生 一到镰仓逛吃,很快就能发现这里的特色海产——魩仔(mò zǎi)鱼。日语写作“白子”、“shirasu”等。这种鱼的外形及煮熟后的口感和小银鱼很像,但它其实是沙丁鱼、鲱鱼、鳗鱼等各类鱼苗的合称,大多以鯷科和鲱科为主,并不单指某个品种。其产量极受地域季节等因素的制约,亦受到海洋政策的保护(每年1~3月为禁捕期),并且不便存放,只有像在镰仓湘南海岸一带才有条件获得,是与樱花虾齐名的珍贵食材。 当地商家物尽其用,刺身、丼饭、包子、可乐饼、鸡蛋烧……种种料理皆可入馔。喜欢尝鲜的,要先试试只在本地才能吃到的魩仔鱼刺身和军舰寿司,生魩仔鱼入口滑溜,海腥味弱到几乎没有,搭配姜蓉、紫苏和醋食用,正应了“最好的食材只需最简单的烹饪即可”。保守一点也可尝试熟制的单品,例如全熟的魩仔鱼丼、荞麦面和吐司,这些料理也在《海街日记》中有所展现,出自文佐食堂、海猫亭等店。 畳鰯·沙丁鱼干 魩仔鱼还以干货的形式呈现,制成如榻榻米一样的薄片,日语写作“畳鰯”(dié ruò)或“tatami iwashi”,可作为伴手礼携带。吃时可预先烤热,再蘸酱油、蛋黄酱或七味粉提升风味,适合小酌、吹水、磨牙。此外,鱿鱼烧、鳗鱼饭、竹荚鱼寿司同样是当地限定的海产名片,也都值得一试。 相传“怀石”的说法最早出自禅宗。据日本《大辞林》解释,“怀石”是指僧侣参禅悟道时,在腹部抱一块温热的石头以缓解饥肠辘辘。和老子《道德经》中一句“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同源,含有以心志抵御饥饿、只需少许食物即可温饱之意。 日本自镰仓时代起,宫廷至上流阶层便开始日益追求奢华隆重的用膳方式,以示身份和社交地位,这种耗费极多人力工本,然而却中看不中吃的吃饭方式,被御用茶道大师千利休强烈反对,提出无论哪种级别的贵宾拜访,他都只以“一汁三菜”招待。“汁”即是味增汤,“三菜”则不固定,多为鱼生、烤菜和煮菜,口味偏好清淡,如此既不会扰乱品茶时的味觉,亦与千利休的极简之道及所追求的禅宗精神相一致。而这也得以让原本养在深宫的贵族料理仪式变得亲和起来,遂流传于庶民之间,逐步形成了“不以香气诱人,更以神思为境”的怀石料理之道。 如果说镰仓必吃榜第一属于魩仔鱼,那第二的荣誉就要颁给紫薯,几乎每家甜品店必会推出紫薯系的单品。紫薯本身属于粗纤维食物,口感容易发干,但处理得当也能变得相当柔和,不会因为过分甜腻而盖过紫薯本味,像是小町通的人气老店IMO吉馆就以紫薯冰淇凌、紫薯可乐饼、紫薯丸子为主打特色,同时还能在店里买到饼干、年轮蛋糕之类的点心,等到当地绣球花开,商家又会相应推出绣球花型的冰激凌。 小町通特色团子 许多二次元里人手一串的团子(又称御手洗团子),也是小町通街上的特色招牌。团子主要由糯米粉制成,简单来说即是串起来的冷食小汤圆,可咸可甜,经典口味有红豆、抹茶、黄豆粉、鸡蛋、味增和酱油味等,而小町通的商家则推出了紫阳花、蜂蜜柠檬和樱花等更多高颜值花色,而且也会有各种季节限定,让食客每次光顾都觉得惊喜。 视觉味觉同样诱人的还有可丽饼(Crepes),这是一种源自法国布列塔尼,用小麦粉制成的薄饼,自带法式齁甜DNA,一般要搭配奶油、水果食用,而到了日本已经变得温和清新许多。圆形的可丽饼被改造成扇形,可人手一枚,无需坐下堂食。其饼皮边缘酥脆,中心部位仍保留了蓬松柔软的口感。流行口味的有芝士、肉桂巧克力、薄荷、柠檬糖等,专门店还推出酒香系列,如朗姆酒、甜橙酒等,也有咖啡店以大佛为造型的可丽饼打开市场,而这些都只有到镰仓才能一试究竟。 小町通“镰仓点心”店的猪肉包在日本赫赫有名,一样强调传统手作的匠人精神,味型以日式酱油为底,也有甜辣调味,面皮香软适口。除了味道,包子最拿人的就是馅料丰盛充足,肉丁显而易见的大块,鹌鹑蛋、粉丝等配料吃起来饱足过瘾。还有东坡肉、蟹肉、菠菜等不下十余个调馅选择,常年位居各大美食人气榜前列。 除了边走边吃的美食,镰仓也有像北海道“白色恋人”一样以取材当地为优选的伴手礼。LES ANGES出品的创意曲奇,使用的即是产自镰仓湘南海岸的海盐,以香草、西红柿、奶酪等天然食物赋予制品色泽和香味,里外皆透出精细考究的质感。 半月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