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荨麻疹的名家经验方(四)

 为什么73 2023-04-26 发布于北京

肖相如频道 2023-04-26 07:03 发表于河南

导读:今天继续学习治疗荨麻疹的中医名家经验方。


13

鸣岐诊治经验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周鸣岐老中医认为荨麻疹表现为疹块发红,瘙痒不绝,触之微硬,境界明显,大小不等,从豌豆大至成人手掌大,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
急性者很快消退,慢性者病程漫长,风邪久恋,缠绵不愈。
周老认为本病系外受风邪(风寒或风热)郁于肌表,使毛窍阻闭,不得宣泄,久则郁结化火,伤及阴血。
在治疗时以疏风为主,常用荆芥、防风、白鲜皮等周老重视夹杂湿、热、寒、虚的辨证。
如湿胜者疹块见水疱或大疱,伴有腹胀,纳呆,大便溏泻,苔白腻。常用苍术、滑石、地肤子等。
热胜者疹块色红灼热,遇热则剧,瘙痒不绝,得冷则舒,心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数。常用公英、地丁、连翘、大黄、黄芩。
寒胜者疹块色白,遇冷则剧,得热则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常用麻黄、桂枝、附子等。
虚是营血不足。多见疹块反复发作,缠绵数月或数年不愈,劳累增剧,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濡细。常用黄芪、当归等。
在临床上周氏将荨麻疹划分为四个类型进行治疗。
风寒型:皮疹呈白色或粉红色风团,瘙痒,遇风加剧,多伴有发热恶寒,无汗体痛之症,脉浮紧,苔白。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药用:麻黄7g,桂枝10g,防风10g,荆芥10g,白芍15g,羌活10g,独活10g,杏仁10g,白鲜皮 25g,甘草10g。
风热型:皮疹扁平,稍高于皮面,潮红、灼热、剧痒,心烦口干,溲赤、便秘,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痒。
药用:蝉蜕10g,牛蒡子10g,荆芥穗10g,薄荷10g,浮萍10g,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芩15g,苦参15g,地肤子20g,甘草10g。
胃肠湿热型:皮疹持续不已,反复发作,奇痒难寐,并伴有脘腹痞满疼痛、纳呆嗳腐、便秘或腹泻、溲赤之候,脉滑数,舌苔黄腻。
治宜清解表里,通腑利湿。
药用:防风10g,荆芥穗10g,栀子10g,黄芩15g,连翘10g,制大黄10g,苍术15g,白鲜皮25g,滑石20g。
大便秘结者,改用生大黄15g,加芒硝10g(冲服);热泻者加黄连10g,白芍20g;寒泻者加白术20g,白蔻15g,茯苓15g;
脘腹痞满不解者加炒神曲、山楂、麦芽各15g,枳实10g;由肠寄生虫诱发者加乌梅15g,黄连10g,苦楝皮15g,使君子 10g。
气血双虚型:皮疹多反复发作,常因劳而发,午后入夜加重,兼见头晕体倦,失眠多梦,多伴有纳呆便溏,面容少华,舌淡苔薄,脉细缓。
治宜调补气血,疏风止痒。
药用生黄芪2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0g,当归15g,白芍15g,何首乌15g,生地25g,防风10g,蝉蜕10g,刺蒺藜40g,地肤子25g。
如治瞿某某,女,40岁。全身起风疹团5天。疹块焮红,大小不等,此起彼伏,瘙痒不绝,夜不能寐,伴发热恶寒,口苦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为荨麻疹。系内有湿热,复发于肌肤。治以疏风清热,利湿止痒。
处方:防风10g,荆芥10g,苦参15g,白鲜皮15g,大黄15g,公英25g,黄芩15g,滑石30g,甘草10g。连服3剂,疹消痒止而愈。

14

诊治经验


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中医院刘学勤教授认为荨麻疹属过敏性疾病,往往经年难愈,广为考证,此证与风、湿、食关系甚密。
临证常用经验方消疹一号治疗湿蕴中焦,风寒客于肌表者,药用净蝉蜕12g,独活7g,防风9g,荆芥9g、地肤子30g,焦槟榔7g,草红花12g,白鲜皮12g,皂角刺7g。
若病情急重,瘙痒无度加全蝎8g,炒刺猬皮12g;若胃脘疼痛,饮食难进加炒枳壳12g,川厚朴9g;若脘腹胀痛,烦躁不宁加炒枳实9g,生大黄9g(后下);
若痒疹鲜红,疹块发热加京赤芍12g,粉丹皮12g;若缠绵难愈,病久血虚加全当归12g,蒸熟地12g;气虚加黄芪12g,明党参9g。
按现代药理分析,其中荆芥、防风、地肤子、蝉蜕、白鲜皮等均有较好的脱敏作用。
刘老体会服药期间尚有几个问题,应予注意:消化不良是诱发此证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治疗时在祛风脱敏的同时,应注意消食导滞。
忌食鸡、鸭、鱼、虾、奶、蛋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病愈后亦应注意。免受风毒。临床治愈后,应继续服药3~20剂,以期巩固疗效,铲除病根。

15

诊治经验


苏州市中医医院奚风霖教授提出从肝论治荨麻疹。
实证:①肝气郁结型:反复发疹,常伴精神抑郁,性躁激怒,或劳倦后,风团瘙痒更甚,并有气闷叹息,胁肋疼痛,或气撑攻逆,舌苔薄,脉弦。
治以疏肝理气。药用柴胡、赤芍、枳壳、香附、川芎、生甘草、菊花、薄荷等。
②肝郁化热型:风团瘙痒,色红,头昏目赤,胁痛呕苦,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
药用龙胆草、黑山栀、淡子芩、生地黄、柴胡、菊花、白蒺藜、金银花、生甘草等。
③肝火肠燥型:风疹瘙痒,鲜红,头痛,目赤,性躁易怒,口苦咽干,胁腹胀痛,大便秘结,肛门灼痛,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以清肝通腑,表里两解。
常用:防风、薄荷、连翘、银花、当归、赤芍、淡子芩、桔梗、生甘草、大黄、芒硝。若大便不畅,或燥结不下,加更衣片日3次,每次2片。
虚证:①阴血不足型:瘾疹瘙痒色淡,头晕目眩,情志抑郁,胁痛隐隐,舌红、口干、脉细弦或带数。治以养血柔肝。
常用:生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桑叶、菊花、赤芍、白蒺藜、醋炒青皮等。
②冲任不调型:发疹常在月经前期,或经期加重,反复发作,经后消退,发病时伴有胸乳胀痛,腹痛,性躁易怒,月经不调,或量少,苔薄,脉弦,面色不荣。治以调摄冲任。
常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黄、白芍、制香附、茺蔚子。月经过多,去桃仁、红花、茺蔚子,加炮黑姜、炙甘草、乌药;胸乳发胀,结核触痛,加柴胡、失笑散;腹痛甚,加金铃子、延胡索。
③气血两虚型:多见于体弱患者,风团色淡,或白,搔之略呈红色,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劳累加甚,面白,食少,神疲,欲睡,苔多薄润,脉象濡细,治以调补气血。
常用:生黄芪、白术、党参、当归、炙甘草、广木香、龙眼肉、白芍、生地黄、粉丹皮等。
④肝肾阴虚型:瘾疹愈发无定,发时散在不密,颧红。眩晕,腰酸膝软,心烦,盗汗,舌光红,脉细数,治以壮水涵木。
常用:生地黄、丹皮、山萸肉、怀山药、制首乌、炙龟甲、黄柏、赤芍、沙苑子、生牡蛎等。
上述各型,无论虚实,大多数属于慢性。以下药物均可随证选加。
有外风侵入,可加荆芥、防风、薄荷、桔梗、羌独活、蝉衣、牛蒡子等;如药、食、气、味过敏所致者,可加紫苏、僵蚕、蛇蜕、地龙、全蝎、乌梢蛇、苦参;
如有虫积,可选加使君子、雷丸、榧子、南瓜子、槟榔等;瘙痒不已者,可加白鲜皮、地肤子、乌梅、土槿皮、蛇床子等。

16

诊治经验



北京积水潭医院胡荫培老中医认为荨麻疹多为风邪侵袭腠理遏于肌表而成,或因肠胃积热,及阴虚血热,营卫失调,内不得泄,外不得达,郁于肌表而成。
胡老采用针刺疗法。取穴:大椎、曲池、血海、合谷、足三里、中脘、列缺、风门。
大椎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有疏风解表清热作用;曲池可祛风清热;血海为脾经穴,为血之海,可清血热凉血、健脾化湿;
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足三里为阳明胃之合穴,两穴相配可清泻肠胃邪热;中脘为手太阳、少阳、阳明之会,任脉穴及胃之募穴,可升清降浊、补益中气;
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通肺气,疏调经气;
风门为膀胱经俞穴,可祛风宣肺,疏经解表,诸穴配伍,使之内泄外达,营卫调和,疹消痒止。

17

龚志贤诊治经验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龚志贤老中医认为荨麻疹多因感受风寒,蕴蓄化热,或风热兼湿之邪,或邪毒,或饮食生冷之物,或食物不洁,邪气与正气相搏,郁于肌肤,而发为荨麻疹。
或因素体血虚,血虚生内热,内热生风而发病。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瘙痒难忍,肿块游走不定。
治宜补血凉血,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
药用当归10g,赤芍12g,生地12g,玄参15g,丹皮10g,丹参12g,麻黄10g,连翘12g,升麻6g,茵陈12g,泽泻12g。水煎服。
方中当归补血和血,生地清热凉血、滋阴,赤芍凉血活血、祛瘀散肿,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行瘀,玄参滋阴泻火解毒,丹参活血祛瘀、清血热,麻黄开腠理、散邪毒,升麻、连翘、茵陈、泽泻清热解毒除湿。

18

祁振华诊治经验


北京中医医院祁振华老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肠胃积热,或因虫疾、湿热蕴毒肠间,或因蓄热蕴伏营分,外感风邪致发。
临床表现有风邪偏重者,有肠胃滞热偏重者,亦有以湿热蕴蓄,热伤营分者。分别以疏风和营卫,化滞导下,清热利湿、活血凉营治之。
风邪偏重者,表现为奇痒难忍,恶风寒,见风即起。
荨麻疹多发生在暴露之头面、四肢末端,时起时消,有时并见发热、无汗、脉浮之表证。
治疗上侧重于祛风疏表。
祁老常选用芥穗,因芥穗入血分轻扬疏风;风重者加防风,配以连翘、牛蒡子、薄荷等。
湿重者,表现为荨麻疹起落缓慢,瘙痒之处起疱疹,搔破皮肤流水浸淫,大便稀溏,口不渴,小便黄少,脉浮缓,治以清热利湿。
常选用木通,因其大苦大寒、利水力峻,用一、二剂湿热即可去大半,随停用木通,更换药力较缓的茵陈、白鲜皮、地肤子、苍术、大腹皮等再清余邪。
肠胃滞热偏重者,表现为荨麻疹昼轻夜重,伴腹痛,大便秘结或不畅,口不渴,舌苔厚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则以清热导下化滞,药选生大黄或熟军配芒硝,或红血丹,见通下即止,余热再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清之。
血分有伏热荨麻疹反复发作者,常治以凉血、活血、和血。药选丹参、赤芍、生地、紫草、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等。

19

何世英诊治经验


天津市儿童医院何世英老中医认为荨麻疹多因内有湿热,又加外风侵袭,风湿郁于肌肤而发。
治以祛风化湿、清热止痒。药用白鲜皮、连翘、萆薢、地肤子、建曲、金银藤、荷梗、黄柏、生龙骨、生牡蛎等。
对于慢性及顽固性荨麻疹,何老常常在祛风化湿基础上加用镇静安神药,特别是加生龙牡镇摄,对消除疹块、控制瘙痒多有奇效。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从书-皮肤病》,李元文、张丰川编著,中国卫生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