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

 普脩光明正大堂 2023-04-26 发布于广东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225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司法实践中,由于执行行为纷繁复杂,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具体如何把握,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执行程序的正常进行,应当慎重对待。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异议的执行行为,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几类:

1、执行法院所采取的执行措施

执行措施,是指执行人员在实施强制执行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2、执行法院在强制执行时应当遵守的程序

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强制执行应当遵守程序有明确规定,如果执行法院在实施执行时违反这些规定的,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应赋予其提出异议的权利。

3、强制执行中作出的某些法律文书

执行过程中,为推进执行程序正常进行、处理某些程序性事项以及采取执行措施等,执行法院需要发出裁定、决定、命令、通知等相应的法律文书,如果执行法院依法应当发出而未发出相应的法律文书,或者不应发出而发出了某种法律文书,或者发出了错误的法律文书,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赋予其提出异议的权利。

4、其他侵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执行行为

执行行为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上述三项外,执行过程中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执行行为,都有可能出现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情形。例如,执行法院没有执行依据而实施执行,超过执行依据所确定的债权的范围进行执行,违法追加、变更执行当事人,对法律禁止执行的财产予以执行,违法进行搜查,对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计算错误,执行机构直接裁定分割被执行人与案外人共有的财产,等等,在上述类似情形下,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均可提出异议,以资救济。

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上述几种情形往往很难截然分开的,许多执行措施实施时往往需要发出相应的法律文书,许多程序性规定往往又是采取执行措施时应当遵守的程序,实践中没有必要对某种执行行为究竟是违反了关于执行措施的规定、执行程序的规定还是其他相关规定过多纠缠,关键是判断某种具体的执行行为是否存在违反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侵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