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慎轩实验经济方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3-04-26 发布于内蒙古

王慎轩实验经济四方

王慎轩先生(1900—1984)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中医妇科专家,是近代吴医和越医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20年代初,毕业于由清末民初孟河医学代表人物丁公甘仁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嗣后悬壶于苏州,并在上海和苏州先后创办了上海中国医学院、苏州国医专门学校、苏州国医研究院及《苏州国医杂志》。

◎乌梅饮(自制方)

【疗效】治夏日暑湿交盛,饮食不慎,发热口渴,心烦自汗,胸闷呕吐,腹痛泄泻。或因冒暑远行,奔走劳动,头目眩晕,口渴汗多,脉象虚数者。并治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脉象虚弦者。

【药品】乌梅肉一钱

【用法】以水一大碗,煮取汤,分多次徐徐饮之。

【附注】昔年苏州暑疫霍乱流行,七子山庙会人众,顾姓医家以大量乌梅汤供给行人饮用,竟得减除疫病。盖乌梅善于消暑杀菌,价廉效高,值得推广。

◎益母膏(验方)

【疗效】治妇女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及产后诸病,有瘀血者。并治折伤内损,瘀血积滞,天阴则痛,面色苍黯,脉象涩结者。

【药品】鲜益母草二十斤

【用法】开花时连根带叶,采取洗净,置石臼中捣烂,以布滤取浓汁,入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如砂糖色为度,每服一汤匙,沸汤或陈酒调服。

【附注】普通药铺所制售益母膏,多系用干枯之益母草熬煎而成。此方见于《验方新编》,以鲜益母草捣取汁,熬成膏,其功效较高,或于十斤益母草膏中加赤砂糖,则疗效更好,且能久藏。

◎麻黄汤散(《本事方》改汤为散)

【疗效】治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身痛无汗,气喘,脉浮紧。

【药品】生麻黄(去节)一两半 桂枝尖一两 生甘草半两

【用法】研细末,每服一钱,一日二服,百沸汤送下,盖被静卧,取微似汗,多饮百沸汤,断食避风。

【附注】许叔微《本事方》之麻黄汤,系仲景麻黄汤去杏仁,研粗末,每服五钱,水煎服。余认为本方去杏仁甚合理,因此证之喘,由于无汗。汗出则喘自止。且麻黄亦有治喘作用,不必再用杏仁定喘,此实为后贤改进之优点。惟许氏此方麻黄,以百沸汤煮去黄汁焙干,反致减弱药力,且研粗末,水煎服,经过煎煮亦减药力,莫如生研细末吞服,则药力不致耗散,药量可以减少,适合经济简便之原则。

◎麻黄散(自制方)

【疗效】治气喘,浮肿,黄疸,而略兼表证,小便不大利者。

【药品】麻黄三两  生甘草一两

【用法】研细末,每服五分,治气喘,浮肿,百沸汤送下。治黄疸,黄酒煮一沸送下,一日三服。盖被静卧,取微似汗,避风寒。

【附注】本方即从《金匮》甘草麻黄汤、麻黄醇酒汤及《局方》三拗汤改制为经济简便方。因改汤为散,一省煎煮之简便,二不因煎煮及去药渣而耗费药力,三经济。屡经试用,与原方效力相同。

◎益母大黄丸(自制方)

【疗效】治产后恶露不下,或下而不多,或淋沥日久,少腹硬痛,甚或头晕甚剧,恶寒发热,大便难者。并治难产、闭经、痛经及一切月经病、带下病属于血瘀而大便不畅者。并消疔毒痈肿,紫红肿痛甚剧。脉象弦数而涩,或沉涩而结者。

【药品】益母草三两 整块生锦纹大黄三钱

【用法】先以益母草浸一宿,煎三次,滤取汁,熬成膏,再以整块生大黄打碎,研细末,和入膏内。如太干可加开水,如太潮,不可再过火,须待阴干。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至五分,一日二至三服,空腹时热汤送下。

【附注】江南各地民间产后及月经病,每以益母草煎汤热服,或向药店购服益母膏,均有相当疗效。因益母草功能消除瘀血,调整血脉,确为妇女经产之良药。但余尝以配入大黄为丸,屡经试用,并与益母草及益母草膏对比,其疗效高,可以增高二三倍。例如同一病症,服益母膏或益母草汤须三四剂取效,服此丸一二剂即效。且可节省临服煎汤之麻烦,或熬膏加糖之浪费糖类。因余曾以益母草汤加赤糖及不加赤糖者,作对比试验,效力相同,足以证明,不必加糖。惟熬膏不加糖,不能久藏,故余以膏和大黄末为丸,既可久藏,又便服用。但制法必须如上述,使益母草药汁完全熬出,大黄末不受浸洗切片煎煮等损耗,则治上述诸证,可以小量,而取速效。

◎消癌马蚕散(自制方)

【疗效】番木鳖(去毛 香油炒)三两 炙穿山甲一两 炒僵蚕一两 川贝母四钱 制乳没各三钱 猪胆膏一两

【用法】研极细末,内服每次一分至三分,每日用蜀羊泉五钱,红枣十个,煎汤送下,一日三服。外治未溃者,以陈酒调敷,已溃者,以麻油调敷,一日三次。

【附注】此方系1954年江苏卫生厅召开中医座谈会,中医师萧向荣交流之验方。但原方尚有麝香一分,西黄一分半,猴枣一分半,经余详细研究,此三味药价甚贵,而药量甚少,每服均不到一毫,实无医疗作用,莫如省减。且外科用麝香,实与番木鳖相同,因外科用麝香之目的,重在行气活血以消散红肿热痛,而番木鳖亦有同样功效。如外科消毒丸、小金丹,均以番木鳖为主,已为医界公认之验方。此方已有大量番木鳖,不必再用麝香,惟西黄对于治疗癌瘤,确有效验。据常州屠揆先中医师说:曾见一妇人患乳癌已溃,外敷大量西黄而痊愈。但西黄价贵,且多伪品。余尝研究各种动物胆汁,治疗西黄适应证,疗效大致相仿,尝于每年冬至节边,采取大量猪胆汁,以慢火熬膏,赠送病人,以代西黄,且因药价甚廉,用量可以随证重用,既可内服,亦可外敷,并可作灌肠剂,或子宫坐药,均有相当疗效。故以原方减去西黄、麝香、猴枣,而加猪胆膏一两。曾经试治患在表部的癌肿初起,或已溃微久者已有多人,均有效验。1957年5月,曾在南京中医学校门诊部,治疗镇江储某左上腭肿瘤,已经溃腐,脓血淋漓,肿痛甚剧,经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切片检验,诊断为鳞状上皮癌。余用此散内服外敷,并兼服蜀羊泉饮。1959年12月7日,来信报告:治愈后,并未复发。按此病治愈之后,已隔二年有余,未见反复,已可证明,此方治疗癌症,确有效验,且药价甚廉,值得推广。

(编者注:穿山甲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且不再被载入2020年版《中国药典》。本处方涉及穿山甲,一是为呈现原方而保留,二是仅供学术研讨。临证确需使用者,建议以其他类似功效药物替代)。

栀硝消肿膏(自制方)

【疗效】治一切外科伤科之红肿热痛,及猝然头痛甚剧,胸闷呕恶,或胁肋热痛,寒热往来。并治胁下或脘部腹部癥块肿硬热痛,咽喉肿痛,关节肿痛。

【药品】生红栀(外治用栀子,选取小而红者,疗效较高。如无红者,黄栀亦可用) 芒硝各五钱

【用法】研细末,和入荞麦粉五钱(如无荞麦粉可用麦麸中漂出之淀粉或麦粉), 鸡蛋白一个,加冷沸水适量,调匀如厚浆糊状,隔水炖热,乘热涂敷患处。如治头痛甚剧者,涂头门,咽喉肿痛者,涂喉旁。

【附注】此方以栀子麦粉鸡蛋白治外伤,本是民间流行之验方。因栀子蛋白均有消退红肿热痛之功效。麦粉外敷,能保持局部体温,不易放散,藉其高温而消散肿痛,确有效验。余加芒硝,效用益广,疗效更高。因余初从民间得到验方二则,一以芒硝外敷,治愈肝炎肿硬疼痛,一以芒硝泡汤,疮疖而愈。余遂于此膏加用芒硝,试用于上述诸病,确有比较更好之疗效。

◎栀子大黄汤(自制方)

【疗效】治痈疽疔疮,红肿热痛。或眼目肿痛,或咽喉肿痛,或牙龈肿痛,或口舌生疮,已经三日以上,恶风已解,头痛亦轻,发热口渴,心烦不得安寐,大便不通或不畅。或兼见鼻衄齿衄,舌衄,耳衄等。或不外见肿痛,而仅见后列诸证,舌苔黄糙,脉象数实者。

【药品】生山栀三钱 生大黄末八分

【用法】先以山栀打碎,水煎两次,滤取浓汤,调入大黄末,分两次微温服。忌食鱼肉辛辣厚味,并减少食物。

【附注】此方服药后,四至六小时,即得大便通畅,诸恙轻减,服三五剂后,除疮疡已化脓而一时不易收攻者外,其余即可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