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钓钓钝为什么有时出现黑漂,有时出现顶漂?原来跟水底地形有关

 钓手说钓 2023-04-27 发布于广东

我们钓鱼的时候,浮漂所出现的动作漂相,如黑漂、顶漂、顿口等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一般钓灵的时候多顿口,钓钝的时候多顶漂,垂钓大鱼多黑漂,垂钓鲫鱼多顶漂,这些都是钓鱼人的钓鱼经验所得,也是钓鱼调漂时的普遍规律。但影响浮漂漂相,其实还有另外的一种因素,那就是水底地形。今天钓手说钓就和大家聊聊这方面的话题。          

鱼吃饵咬钩的第二动作

我们在野外水域钓底的时候,一般都会钓得偏钝一些,这个时候鱼咬钩的第一动作,也就是鱼吃饵时将钩饵吸入嘴里的一瞬间,浮漂并不会出现任何反应,鱼咬钩的动作已经被过滤掉,这似乎是钓钝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而我们扬竿刺鱼时候的时机选择,即看漂时候的抓口,其实大多数时候抓的是鱼咬钩的第二动作。

鱼将钩饵吸入嘴后感觉不对劲,比如鱼钩刺到鱼嘴,或者是由于子线拽着鱼饵,鱼吞饵有困难,这时鱼就会出现抬头、后退的现象。鱼在这些现象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就是鱼咬钩的第二动作。我们在外野钓,一般抓口抓的都是鱼吃饵的第二动作。也正是因为这些鱼咬钩的第二动作,才会让水底地形成为影响漂相的一种常见因素。

水底地形对鱼吃饵的动作漂相的影响

在平坦的水底地形作钓,鱼咬钩后出现的第二动作,即便是很轻微地后退,也会呈现出慢慢离底的现象。因为只有轻微上浮,鱼才能让鱼体的胸鳍不至于蹭到地面,这样才能让鱼体保持最高程度的机动性,遇到危险才可以随时撤退。这是鱼类一种警惕性的表现,即便是正常觅食,也不会让鱼体的胸鳍蹭到地面。

正是因为鱼咬钩后慢慢后退并伴有轻微上浮的这种动作,才会让浮漂所反应出来的漂相以顶漂居多。也就是说在水底地形比较平坦时,我们在看漂抓口时所抓的顶漂漂相,就会相对要多一些。即便是垂钓鲤鱼,在水底平坦时,也会经常出现顶漂的动作。当然,这都是在钓钝的前提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动作漂相。

那么水底不平坦,有坡度的地形又会如何影响漂相?鱼咬钩后的第二动作,即鱼出现后退的动作反应时,鱼一般会退向深水,这是鱼的一种本能反应。如果水底是缓坡地形,这种退向深水的动作,就会让鱼有一定的下沉空间,这种动作并不是很大,反应在浮漂的漂相上,可能就是缓慢有力的顿口,或者是小幅度的黑漂。

如果水底是陡坡地形,那么鱼咬钩后的第二动作,即退向深水时的下沉空间就会比较大。鱼稍微向后退一点,水就会深很多,整个鱼吃饵的动作完全就是顺势而为,鱼随便移动一下,就会出现一个较大的黑漂漂相。

这种陡坡地形比较极端,一般钓鱼人都不会选择这样的水底地形作钓,而实际上这其实是一种误区。比如垂钓鲤鱼,有时候陡坡地势可能比缓坡地势的垂钓效果要好,除非是在闹小杂鱼的情况下,才无规律可循。在一些陡坡地势,鲤鱼吃饵出现的动作漂相几乎是黑漂漂相,而这种黑漂漂相显得尤为沉稳有力。但在比较平坦的水底,鲤鱼吃饵咬钩,所出现的浮漂漂相,照样是顶漂漂相。

总结

水底地形对鱼吃饵时的动作漂相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水底是平坦地形,多见顶漂;水底是缓坡地形,多见顿口或小黑漂;水底是陡坡地形,则多见大黑漂。

鱼吃饵的动作漂相会受到水底地形影响的现象,不是绝对而是概率,一般主要出现在一些底栖鱼类的身上,其中以鲫鱼、鲤鱼表现得最为明显。草鱼沉底觅食的时候,在漂相反应上也会有这种现象。我是钓手说钓,分享钓鱼经验,剖析与钓鱼有关的深层次知识,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及建议,欢迎多多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接着聊。

我是钓手说钓,分享钓鱼知识,分享垂钓经验,每日更新,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