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满堂:天门文脉 竟陵城下来

 铁马冰河风雨斋 2023-04-28 发布于广东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武满堂,号笠翁,天门石河人,现居惠州。

图片

天门文脉 竟陵城下来

竟陵置县肇始于秦,因大洪山余脉绵延至江汉平原腹地北部,到此即止,而名竟陵。唐代陆羽有诗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竟陵城,让陆羽眷念与称羡,让后世溯源,也因历史名人而饮誉。

曾有人告诉笔者,唐宋前的竟陵城址位于何处,尚待查考。然而,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竟陵确也留有那些文化名人的履迹。从一些美丽的传说中,可以追寻历史上的文明进步和历代文艺的兴盛。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就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历史标志。及至唐代茶圣陆羽,晚唐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谭”,他们的创作成就,均已载入世界巨著或中国文学史册。明清周嘉谟、国子监鲁铎、状元蒋立镛,清末胡聘之、民国周树模、胡石庵、沈鸿烈,都是在天门这块土地上养育出来的一代杰出人物。乃至现代诗人邹荻帆,军旅作家陈立德,电影剧作家李洪辛、傅敬恭,歌唱家蒋桂英等,都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光辉。尤其是天门属于内陆侨乡,像爱国侨领张德焕,华人领袖李三春,病理学家鲁超等,他们的学术与事业颇有建树。不难看出,从这块乡土上繁衍而生以及走出去的历代乡贤才人,站在了文化山峰之巅。

在这座文化山峰上,记录最早的有参与东晋王右军兰亭修禊的支遁,有南齐时围绕竟陵王的“八友”,有唐代竟陵太守李齐物、司马崔国辅,有诗僧皎然、诗人孟郊、颜真卿、陆龟蒙,有明朝张岱、清代章学诚等,这些人物和故事都与天门有着难分难解的情结,他们为天门的历史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竟陵城,印有唐代狄仁杰审案,宋代晏殊、宋祁著述的身影。张耒的一句随口吟哦,“景湖门外有汀州,灼灼红莲照水流”,也将竟陵定格在佳山胜水江南美景的坐标上。

明代画家郭诩曾于正德九年(1514年)来天门创作了长卷画《竟陵山水图》,古人有诗句“淡沲湖光是画溪,吴天烟雨竟陵西。”一些山水画及山水诗,将竟陵的风貌名胜、西湖的秀邃山水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有史料可查,竟陵西湖得益于一位东晋玄学诗人支遁驻锡主持,之遁曾在西湖之滨的西塔寺设坛布道,宣讲佛理,因此造就了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西湖胜迹。

支遁在走马岭一瞭望,城北官池附近就有了一口永不枯竭的茶井,俗名三眼井,又称品字井。再后因曾被拜为太子文学的唐代茶圣陆羽少年时于此汲水烹茶而,又被后人称为文学泉。因为文学泉也就有了茶圣品评天下二十茶井的发端史。

图片

竟陵王萧子良集结文学群体,在当时文学史上形成了重要影响。

唐代竟陵司马崔国辅赠予陆羽白驴、乌犎牛及文槐木书箧,他在陆羽文学成名和事茶成就中,有着不可或缺的知遇之恩。

徐钧有诗写《陆羽》,“野客耽茶著茶经,一时评品亦良精。谁知茗饮成风后,从此朝廷榷法行。”将饮茶评定在一个变革时期,肯定陆羽作出了创世之举。

皮日休献出《茶经》抄卷,“马换《茶经》”的故事,发生在城北紫极宫皮日休与陆龟蒙读书期间,其间,两人留下了一些诗句(王象之《舆地纪胜》),佐证了“皮陆”往来唱和以及影响。

南宋诗人陆游自喻江南桑苎翁(陆羽谓竟陵桑苎翁)。他在诗中写到常备茶待客,认为这是陆宗门风,“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八十三吟》)诗人对茶神陆羽特别钦羡。

当代文豪鲁迅先生写有:皮日休的文章是“一塌糊涂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高度地评价“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

有“天下文章”之称的明末“竟陵文学派”,倡导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这与以“三袁人物”为代表的“公安派”一样,对晚明以及后期小品文的大量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之功 ,被称之“涤荡俗尘”,“一新世人耳目”。

当时受“竟陵派”影响而较有成就的刘侗,他所著《帝京景物略》成为“竟陵体”语言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

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张岱,他的作品不仅继承了“竟陵派”文风的“幽深孤峭”,也兼取了“公安派”的格调“清新俊逸”,并且摆脱了“前七子”与“后七子”因主张复古而陷入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张岱的文章独抒性灵,跌宕多姿,洒脱自如,富有韵趣。

浙江会稽县道墟人章学诚,在天门东湖乾明寺(后称东禅寺)旁租了一间小书屋寓居,取名“蒲骚”。这个“蒲骚”二字来自鲁铎诗句“蒲芳渐迷新芦香,骚人梦泽独招魂”。鲁铎晚年治学的地方“梦野台书院”近东禅寺,章学诚在此处一面潜心研修史志,一面与“同志”往返论文,函稿“烂然盈箧简”。

翻开志书,每一段历史的回顾,都有着承先启后的文化脉气,有着千古民情风物的独特之处。

到了八十年代,作家秦牧曾在《文汇报》上撰文称“天门上了状元榜” (1984年《文汇报》),天门中学由此闻名全国。至九十年代,《人民日报》记者杜若原著文称颂“江汉才子出天门”(1993年 11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盛赞天门市的高考成就,因而天门“状元之乡”的美誉声名远播。再回溯到清代乾隆的御批“朱笔独点天门”,更是一段嘉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