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胃散加减治耳咽鼓管阻塞医案、配方

 老宋329 2023-04-28 发布于山东

引起咽鼓管阻塞原因较多,主要是由呼吸系统疾病、鼻咽部疾病、鼻部疾病、鼓室疾病、咽鼓管本身疾病、医源性咽鼓管咽口损伤及压迫等所致.耳咽鼓管阻塞系指吞咽、呵欠、喷嚏及捏鼻鼓气时,不能使咽鼓管腔开放.开始耳内发闷,有阻塞感,呈低音性持续耳鸣,有时鼓室内积液,可出现传导性耳聋现象,类似分泌性中耳炎,易被误诊为咽鼓管炎性阻塞而进行鼓膜切开或插管术.耳镜检查鼓膜多混浊,内陷有时鼓室内积液.

【病案举例】

例一:杨某,男,40岁.1994年6月20日初诊.自1994年4月开始双侧耳鸣、头闷胀,伴呕恶,并逐渐加重而不能正常工作.经邢台某医院诊断为"双侧耳咽鼓管阻塞",用西药治疗2个月症状未减轻且出现过敏性药疹.查舌尖红,苔厚腻而白,脉沉弦滑证属湿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耳鸣,治宜芳香化湿、清泻肝胆、开窍.药用: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半夏、龙胆草石决明、栀子、藿香、佩兰、石菖蒲、郁金、茯苓.服药3剂,症状明显减轻.先后共服药15剂,症除病愈

例二:赵某,女,44岁.1994年8月27日初诊,右侧耳鸣、头闷胀伴心烦呕恶已20余日,西医诊断为"右侧耳咽鼓管阻塞".查舌质红、苔白厚腻、中心微黄,脉滑数.证属湿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耳鸣,治宜芳香化湿、清泻肝胆、开窍药用: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半夏、龙胆草、石决明、栀子、藿香、佩兰、石菖蒲、柴胡、黄芩、茯苓.先后服药10剂,病告痊愈.

按:耳咽鼓管阻塞,多见于炎证、充血、水种、积液等,西医尚未见有特殊治疗.本文二例患者均有耳鸣、头闷胀、呕恶心烦、苔腻、脉弦滑,证属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兼胆火上攻,治以燥湿化浊、清泻肝胆开窍而获良效.例二舌红、苔微黄,说明热甚于例一,故加柴胡、黄芩.平胃散加味治疗耳咽鼓管阻塞疗效颇佳,但由于病例尚少,有待今后继续观察并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