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汉方家族是刘邦后裔!

 新用户01691389 2023-04-28 发布于云南

坊间及有关领导对于日本人把《金匮要略》等中医古籍中的200多个验方变成专利药方而捶胸顿足(“可怜的中国人,日本已获得《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的210个古方专利”)。中医的生存和发展的确面临困境,但仅靠这种愤青式的发泄无济于事。这里不谈如何发展中医,也不评价中医和西医孰优孰劣,只是想提供一个事实,就是日本汉方是由汉献帝的嫡孙刘阿知携族人两千余东渡日本后传承广大起来的。

图片

图片

据网上史料:三国后期,汉朝皇廷已由曹操族氏取代。据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纪》记载,在第四任山阳公刘秋及其同辈刘阿知(他们均是汉献帝的玄孙)时期,执掌政权的己是篡魏自立的西晋王朝了。一日,颇有远见的刘阿知对其旧臣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听说倭国(即日本)境内较为安定,我决定率家族东渡。”

公元289年五月初一,刘阿知率其子刘都贺、舅赵兴德及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效法徐福,以求取仙丹为名,离开故土,乘船东渡,中日历史在此共同翻开了新的一页。

图片

四个月后,刘阿知一行历尽千难万险到达日本。落户日本后,刘阿知为首的这个部族被称作“渡来人”,他们是一批掌握了汉民族先进科技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主要从事文字工作和工艺制造。尽管他们是外来人,但汉朝在当时日本人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他们带去了中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促进了日本文明的发展,因此,他们很快成为日本社会中地位颇高的新贵族。刘阿知被天皇赐姓东汉使主,定居于高市郡桧前村(今日本奈良县桧前村),他的长子刘都贺后来被天皇(可能是徐福后代)赐姓为直并委以藏官之位(大藏姓氏的来历),始称“汉直”“东文氏”,而后来刘氏后裔和随行数姓成为日本贵族。刘家族人繁衍愈众,衍生出大藏氏、坂上氏、原田氏、高桥氏、丹波氏、多纪氏、施薬院氏、金保氏、秋月氏、波多江氏、江上氏、田尻氏、三原氏、原氏、小金丸氏、平野氏、末吉氏、田村氏、徳山氏、小岛氏。。。。。。等数十氏。到今天,由中国刘氏繁衍而成的日本高桥氏,已传到刘邦的第七十三代。

在今天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现在都有“阿知宫”,是后人祭祀阿知王的场所。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丹波氏。此家族后来成为日本汉方医学产业和事业的最有实力的家族。

中国两汉魏晋隋唐医学者,无不看重四部医学巨著,即隋唐之间孙思邈所撰《千金要方》三十卷和《千金翼方》三十卷,唐玄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王焘所撰《外台秘要》四十卷,另一部则是日人丹波康赖所著《医心方》三十卷。

图片

图片

丹波康赖(公元912年—公元995年)系东汉灵帝之后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孙,他医术精湛,被赐姓丹波,累迁针博士、左卫门佐。他于日本永观二年(即: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4年)撰成《医心方》30卷,这是日本现在最早的医书,成为后来宫廷医学的秘典,奠定了医家丹波氏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该书荟集中国医学典籍达204种,其中大半在中国亡佚(如著名的《素女经》在魏晋就失传了),集当时日本汉医之大成,内容广及医学的各个领域,乃至于养生、房中(性医学),后者则导致它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准禁书达几十年。

图片

《医心方》中,中日文混杂的行草文字,以及苦涩难懂的古语表达方式使一般读者望而生叹,甚至有人认为《医心方》纯粹是一部天书。《医心方》是东洋皇汉医学重要巨制。对于现代中医学的复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丹波家族中对汉方贡献巨大的另一个人是丹波元简(1755-1810),号桂山。日本著名汉医学家,在中日皆负有盛名。师事山本北山、井上金峨等,又得其父元德之庭训,对中医经典著作熟读心传,著有《素问识》、《素问记闻》、《难经疏证》、《伤寒论辑义》、《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脉学辑要》、《观聚方要补》等著作,对中医典籍的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颇有学术价值。其子丹波元胤和丹波元坚亦得其心传,以医术名于世,出版多重医书。在日本,丹波家族堪称传统医学优秀代表者。同时,从多纪元德开始,便形成了日本汉医的第三大学派——折衷派(考证学派)。

总之日本话之汉方不是指中医的药方,而是指汉皇后裔所传承而在日本发展的草药方剂!汉与中国相关联是孙中山为推翻大清鞑虏所发明的。说汉方是中国的知识产权恐怕要见仁见智了。

现在需要的不是刷祖宗的名字找存在感优越感,而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发展民生医科学,打破空想和守旧的思维方式,解决就医难和医药安全问题,跟上时代和进化的步伐。否则,中医真的是要被淘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