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汉字的演变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在整个汉字发展史上,有过很多种字体,这些字体或大或小,或繁或简,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从总体上说,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隶书和楷书等几个阶段。 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表示个人身份证明,也有一些实用功能,例如发票专用章,在现代社会也很常见,印章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根据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印章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印”或者“私章”,主要是指刻印的器物,从战国时期开始有专门刻印的官印和私章两种,官印用于官方颁发的凭证,如出使四方的印章;私章用于私人刻制的印章,民间百姓一般使用私章,只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才使用官印。 自秦统一中国以后,官印和私印都由官方颁发,现在我们的博物馆都可以看到私印,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历史文物,印章是一种重要的文物,目前在文物市场上有大量印章出售,有些人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伪造印章来牟利,甚至有的将印章当作文物出售。 还有一些人是出于猎奇心理而收藏这些伪造的印章,虽然现在市场上有不少伪造的印章,但是,大多数伪造的印章都是不合格的文物,也不具有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 印章的发展从考古发现看,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有了“印”这种特殊的文物,即专门用来刻印的器物;“印”主要指刻在青铜鼎彝上的印章,从西周到秦汉,印章的形制和印文形式都有很大变化,到了秦代,官印已经比较规范和统一,并且在形式上形成了统一的格式;在汉代,官印出现了圆形和方形两种形制,分别称为“玺”和“玺绶”,
这是第一个中国历史上明确记载的有关印章的文献,也说明西汉以前我国已经有了统一的印章形制。从考古发现看,汉印分作圆形和方形两种形制。 在西汉早期已经出现了圆形“玺”,在汉代中期以后方印逐渐成为主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印章有了更大的发展;最有名的是曹魏官印“受遗诏辅政”、“大将军”两枚印,唐代最有名的印章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制诏李威敕造白文印”等印。 印章的发展:从王权到官印印章的出现,与文字的产生以及其他文字学上的变化紧密相关,是其他文字学发展和演变的基础,因此,印章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文字、文字学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根据考古资料记载,印章出现在夏代,但是,夏朝没有文字,随着周代金文、大篆、小篆等文字的出现,印章才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是印章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许多重要人物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此时出现了不同种类的官印、私印和图章,战国以后印章才开始成为一种社会公认的文体和专用器物。 汉代印章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除了官印之外,还有私章;这种私章叫做“私印”;汉代以后官印与私印并行,但仍然称为印章,由于私印与官印的形制不同,所以私印有自己的名称,例如“臣章印”、“居官章”、“居处章”、“印信章”等,这些名称在中国历史上使用了上千年。 现代,由于古代民间私刻印章的风气非常盛,因此出现了许多假印章,例如,有的人把不同朝代的印章刻在同一块石头上;还有的人把历代帝王、官员和名士的印章混在一起刻在同一块石头上,这些假印章都不具有文物价值。 从汉代以后,人们开始把官印和私印分别称呼:
这里的“王”和“侯”就是官印和私印的别称,汉代以后人们还把一些很有身份的人叫做“印人”、“印伯”等,这些都是官印的别称,因此,中国古代印章最早是官用印章,后逐渐发展成为私印。 这种官印通常是皇帝专用的,只能由皇帝使用,到了战国时期,国家权力逐渐由王权转移到了官印上,战国后期,一些诸侯国的国王甚至将自己的印章作为个人凭证使用;
由于田氏家族并没有实权,所以不能用印盖上自己的名字,到了汉代,官用印章和私章已经由不同的人来使用,此时,人们把官印称为“玺印”;私印叫做“印”或“私章”,也就是说,在汉代以后的封建时代,印章的形制和名称越来越多样化,有的人使用官印来盖私人印章,有的人则是为了用私章来盖官印。 印材:由木到石,由石到金,由金到玉印章的印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质的印章,一类是人工材质的印章;天然材料的印章主要是用石头、金属、木头等材料制作而成,其中石头是最古老的印材。 随着历史发展,尤其是金石学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很多新印材,例如,玉石就是其中一种。
说明人工印材的使用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印章的形制与风格印章的形制有很多种,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方形:常见的方形印章包括官印、私章等,其形制种类多,且制作工艺复杂,对书法、篆刻的要求也很高,很难见到一方方印。 其次还有圆形:印章一般都是圆形,不过也有方形和多边形印章,半圆形印章的形制一般为右半圆和左半圆,如“福如东海”等,半圆形印章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只要在印面中间打好线即可。 还有多边形印章的形制分为三边形、四边形和五边形三种类型,菱形印章的形制一般为两面形,一面为阳文一面为阴文,然而圆雕印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圆雕”,即用圆雕法雕刻而成的印面;另一种是“浮雕”,即用浮雕法雕刻而成的印面。 印章的布局印章的布局与书法、篆刻艺术的构图原理是一样的,讲究疏密、藏露、虚实和对角等,印章的位置和方向是由其内容决定的,也是印章艺术效果呈现出来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一方印章最多只能盖5—6个字。但是,内容不同,印章数量也会不同,例如,“家传户晓”有6个字,而“一家之言”有10个字,但有时只有1—2个字就可以了,印章的布局在尺寸和形状上也有一定讲究,一般以6厘米×9厘米或者6厘米×8厘米为主。 如果是一方2厘米规格的印章,需要先确定好上下左右的位置;如果是5厘米规格的印章,则要在上下左右的中间位置确定好中心线和边框线,然后再将章向内或向外刻出。 印章和书法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古人根据象形文字的特点,将其与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隶书等进行了区分到了汉字成熟阶段,人们又将这些字体分别称之为大篆、隶书、楷书和行书等,而且还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字体。 这三种字体形成于不同的时代,并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形体上也都不尽相同,大篆主要指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小篆是指周朝时期的金文、篆书和秦朝时期的小篆,而隶书则是指汉朝时期出现的一种字体,也被称为“汉隶”,其特点是笔画比较粗,而结构比较细,在用笔上也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 楷书则是指唐朝初期产生的一种字体,由于其笔画和结构比较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楷书,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字体之外,还有行书、草书、狂草等。在这些字体中,草书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其主要特点是结构较长、笔画较多、书写速度较快等。 楷书在唐代之后已经普遍使用,其主要特点是结构工整,印章在汉字发展中,也经历了从象形到指事、会意,从刻字到镌刻的发展过程,篆书作为书法的一种字体,也是通过一笔一画来书写的,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印章和书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其他书体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在欣赏中国历代名人篆刻时,可以看到篆刻和书法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当然了,印章与书法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只是使用工具不同罢了。但是,印章与书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印章在制作上是极其复杂的,篆刻时不能仅仅依靠工具,还要利用工具进行创作,这种创作不仅可以激发印章作者的创造欲望,而且还可以促进书法的发展,书法和篆刻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书法与篆刻虽然都是以毛笔作为工具,但是用笔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书法和篆刻都需要创作者使用毛笔来书写,而在书写时还要用到刀和砚台,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印章作者掌握和了解用笔、布局、章法以及风格等特点,从而能够提高他们在创作时的水平。 总结目前,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印谱,一般来说,它们主要由书法作品和印章组成,有些还配有篆刻大师的诗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中国书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领域独树一帜。 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可以通过“汉字”这一媒介来体验文字和线条的美感,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特殊的书法和艺术形式,是汉字文化发展历史上留下的一项宝贵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印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虽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但是,也不能盲目购买。 参考文献: 《中国印章艺术史》 《刘江篆刻选》 《篆刻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