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课件,您还会上课吗? (一) 我们先看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1: 某初中学校,一节语文课。 一节课结束了,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两个特别突出的现象:一种现象是该教师的课件做得特别好,各种图片、视频与文字交相呼应,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整个一节课,除了个别提问环节外,几乎都是一直在播放课件,就连课文初读和细读环节,同学们也是看着课件进行阅读活动。另一种现象是,黑板上只是写了本节课的课题:《大自然的语言》,以及写下了本节课的两个较为生僻词语:翩然、连翘,此外黑板上是一片空白。 案例2: 由于电路检修,某小学停电一上午。这样的意外情况发生,让部分教师措手不及。该学校领导走进部分教室发现,部分教师居然不会上课了:个别教师不讲课,只是让学生自己上自习课或做练习题;个别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小作文;个别教师讲课过程思路不够清晰,语无伦次,手里一直拿着课本不放下;个别教室的黑板上,到处都写满了板书,密密麻麻…… 上述两种现象,反映了当前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情况。案例1中,该教师过分依赖课件,PPT制作也十分精良而美观,而恰恰淡化了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板书。也就是说,该语文教师整节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几乎都是围绕着课件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案例2中,偶然的一次意外停电,导致了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手足无措,课堂上各种窘况层出不穷,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没有课件,教师难道不会上课了吗? (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曾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于是乎我们发现,在绝大部分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室里,都安装了电子白板,有的学校还配备了纳米黑板,有的学生也使用上了智能平板电脑,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研一体化”的智慧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技术变革,助推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在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看来,多媒体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在传统教学中,一些立体、动态的概念需要通过讲述、画图等多种方式反复解释,而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个FLASH或是三维实物造型即可表达清晰。总体来看,多媒体教学可以添加文字、动画、声音,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使得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宽。” 但我们也同时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部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出现了过度依赖课件现象,主要体现在:1.备课依赖网络平台。部分教师备课时,不是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用书等教学备课,而是往往从网络上搜索一些相关的课件,下载下来就成为了自己的教学课件,当然也有个别教师把多个课件进行整合作为自己的教学课件。显然,部分教师的备课活动奉行“拿来主义”,缺乏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层次理解和钻研。2.只有课件,没有板书。部分教师认为,课件已经呈现了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因此写不写板书无所谓了,于是部分教师不写板书,即使部分教师写板书,也是大大地简化了板书内容。3.授课活动思路完全被课件“牵”着走。部分教师课堂上很少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和现场生成,教学过程活动完全是照着课件“照本宣科”授课,讲课思路完全被课件所替代。4.课件替代了教材。部分教师把所有的教材内容几乎都复制到了课件中,因此课堂上几乎不看或不使用教材,即使学生的课堂活动也都是由课件来支配着。 据说某校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教学实验:让部分教师进行一次无生授课活动,即没有学生,不使用课件,进行约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其实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不使用课件,部分教师完全找不到上课的节奏,部分教师讲课思路混乱,前言不搭后语,部分教师连讲课题目都忘记写板书了……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我们的部分教师出现了过度依赖课件,导致其思考能力严重弱化、备课活动过程简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久而久之其课堂教学能力就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或退化现象。 (三) 教师课堂上是否依赖课件,其最大的区别点在哪里呢?我们认为,课堂上过于依赖课件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活动往往是随着课件走,即课件在前,思维在后。久而久之,部分教师就缺少了自己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思考与判断。一旦离开了课件,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往往就会出现手足无措、思维紊乱的情况。而教师不依赖课件,往往是其思路在前,课堂教学活动在后,课堂教学活动是被大脑支配着。也就是说,不依赖课件的课堂教学,往往更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课堂智慧与教学理念。 那么,教师该如何利用课件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呢?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应明确一个教学理念。课件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有益辅助或补充,而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部或主导。也就是说,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活动服务的,而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宰。二是应淡化课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我们教师备课或上课可以使用课件,但不能过度依赖课件,也不宜过于夸大课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三是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以“我”为中心,结合课程标准、学情分析和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和思考,积极开展备课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当然我们教师也可以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或其他教师的优秀课件。四是应将课件和板书有机结合。课件与板书具有各自的优势,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各自特点,如某些课文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年代距离十分遥远,那么就可以使用课件播放视频或图片等,以拉近与学生的时代距离感。而对于学生理解较困难、逻辑关系较复杂的知识点,我们教师一定要用板书进行梳理、讲解和强化,尤其是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部分,务必要板书。 目前,社会正处于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充分利用了课件,推动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但我们认为,课件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好课件,就能够提升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如果课件不能很好利用,则有可能会制约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结束语 不使用课件,您还会上课吗? 对于已经习惯于依赖课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部分教师来说,这个问题的提出似乎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警醒作用。我们始终认为,课件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是一个教学工具,而不是教学目的,因此我们不能让课件替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与探究性。 一节好课的评判标准,其主要体现就在于学习目标全面、明确而具体,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高。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和技能的双边活动过程。学习目标的达成,可能更多是依赖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师生的课堂互动过程。因此,如果我们教师过于依赖课件,那么就很难完成学习目标的达成。 “互联网+”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教师应合理使用课件、用好课件,充分发挥课件的教学优势,要让课件像粉笔、黑板一样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必备工具和有力助手。我们相信,“互联网+”与教育的不断融合,课件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精益求精,定会使我们教师的专业能力“芝麻开花节节高”! (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