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多次陷入绝境,全都极限反杀!毛泽东特批:行政3级与元帅同等!

 新用户41015886 2023-04-30 发布于上海

1955年,我军第一次大授衔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这次授衔开我军成立近三十年之先河,对各级特别是高级军衔的评定都有严格的标准。

其中对共和国元帅这一最高军衔的要求中,很重要的一条就包括必须曾是我党主力部队(八路军、新四军)或重要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

大家可以从十大元帅履历中看到,他们都符合这一要求。而在初步评定时,有一些符合条件但已经离开部队的领导不再参加军衔评定,由于他们大多在政府担任了重要职务,确实也不适合再评军衔。

但却有这么一位,他1925年参加革命,领导了黄麻起义、曾任中原军区政委,又参与创建了鄂豫皖这一重要根据地,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多次逆境翻盘,极限反杀,可以说无论从资历还是功劳来说,都属于最高的那一拨人。

然而他多年为革命呕心沥血、诸病缠身,已经在建国初期离开部队,也没有负责什么具体工作,按道理是无法评定军衔,但对于这一决定,就连周恩来也拿不定主意。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毛主席案头,得知此事后,毛主席也进行了深思熟虑,最后亲自拍板:不评军衔,待遇参照元帅,级别定为行政三级。而这位享此殊荣的老革命家就是郑位三。

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提起大名鼎鼎的便衣队,那就无人不知。而便衣队的创建,正是郑位三在领导鄂豫皖根据地游击战争时提出的。

1932年底,面对国民党的疯狂攻势,根据地主力被迫向四川方向转移,而郑位三临危受命,留下来担任游击总司令,继续坚守鄂豫皖地区。

虽然手上只有不到千人的武装力量,郑位三的斗争经验十分丰富,他参与领导黄麻起义后长期在革命一线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根据地游击队一边恢复生产,一边发动群众入伍,在各地建立武装。

短时间内,游击队就发展到6个独立作战师,兵力超过五千人,并对国军展开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

在长期而艰苦的游击过程中,郑位三总是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一方面为大家讲讲革命故事鼓舞士气,一方面从战士们身上学习经验并加以总结。

有一次郑位三从一些地方武装同志得知了他们在实践中的做法,三五个人在一起,只携带匕首和手枪,也不显眼。一有机会就可以袭击敌人,而且方便走乡串社,四处联络。

根据这些经验,郑位三提炼总结出了游击战中便衣队的方针上报根据地,被评价为当时最重要最迫切也最有希望发展的运动,很快就在整个鄂豫皖游击队中推广。

后来郑位三随红二十五军长征,高敬亭组建二十八军继续坚持战斗,依然大力发展便衣队运动,这种形式的游击战在实践中成为根据地具有战略意义的作战手段。

红二十五军创建鄂豫陕根据地后,受命西征掩护中央北上,郑位三再次留在根据地坚持战斗,这一次他能聚拢的兵力只有几百人。

不过郑位三立刻组建了红七十四师,将500人发展到2000余人,奇迹般地坚持战斗两年多,牵制敌人二十几个团,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开始后,根据中央指示,郑位三回到大别山地区领导敌后武装。在这里,他不仅极大地发展了抗日游击运动,还为革命提供了大量经费和物资。

这期间,郑位三不仅指挥作战,还研究理论,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第二师政委、中原军区政委等职,领导了中原突围,被选为七大的中央委员。

中央对他十分重视,在国民党30万大军包围中原军区时,中央传来指示,让郑位三乘飞机离开,却被他拒绝,坚持带领部队突围。中原突围成功后,毛主席、朱德等人都亲自对他慰问。

不过正是因为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工作,郑位三多次患病,身体越来越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无法担负什么具体工作。

虽然人在休养,但郑位三依然坚持理论研究,多次上交自己的一些调研心得报告,希望为新中国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正是因为郑位三的这种家国情怀,组织也不会忘记他的功勋,因此毛主席对他不参评军衔但享受元帅待遇的特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在十年特殊时期,郑位三因为正直敢言,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被反革命集团趁机批斗,大受压迫。但他没有丝毫动摇,依旧坚持从事实出发,为一些受到冤枉的中原军区老战友说话,让人十分钦佩。

1975年,因重病治疗无效,郑位三老人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73岁。他的追悼会是邓小平主持,老搭档李先念(中原军区司令)在悼词中评价他为人民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而郑位三确实无愧于这一评价,他的精神将永远在中华大地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