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设置阆中县。 建制沿革 阆中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路史》传:华胥孕伏羲于此。阆中夏代为梁州之域,商为巴方,周属巴子国。战国时,巴国因楚国所逼,于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阆中(后移治江州)。当时,阆中县境域包括今阆中、苍溪、南部、仪陇、蓬安、西充、顺庆、高坪、嘉陵等县、市、区和巴中、剑阁、岳池部分地区。西汉初,汉高祖追念纪信诳楚安汉之功,析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辖今顺庆、高坪、嘉陵、蓬安和岳池西部、北部,西充南部等地。其后,阆中辖区逐步缩小。 东汉兴平元年(194),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题欲得巴名,建议三分巴郡,益州牧刘璋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郡治安汉。建安六年(201),鱼复人蹇胤争巴名,刘璋又改原永宁郡为巴郡,改原固宁郡为巴东郡,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此后,阆中历代先后为郡、州、府、道治所,成为川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 东汉建安六年(201)至成汉嘉宁二年(347),阆中为巴西郡治,东汉时,郡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8县。三国时,郡辖阆中、南充国、西充国、安汉4县,蜀汉司隶校尉张飞出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七年之久。西晋时,郡辖阆中、苍溪、歧惬、汉昌、宣汉、宕渠、平州、安汉、南充国、西充国10县。成汉时,郡辖县减少宣汉、宕渠两县。东晋永和三年(347),巴西郡移治涪城(今绵阳)。东晋宁康元年(373),前秦占领东晋梁、益二州后,又曾于阆中置巴西郡。东晋太元八年(384),其地又入东晋。东晋义熙元年(405),谯纵据蜀。义熙九年(413),阆中再入东晋,后置北巴西郡。南朝梁天监八年(509)至西魏恭帝元年(554),阆中为南梁北巴州和北巴西郡治,州辖北巴西、南部、木兰、金迁、掌天、白马义阳6郡,北巴西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隋开皇三年(583),阆中为隆州和盘龙郡治。西魏,州辖盘龙、新安、南宕渠、金迁、白马、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北周,州辖盘龙、南宕渠、金迁、白马4郡,盘龙郡辖县未变。隋开皇三年至大业三年(607),阆内(阆中)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唐武德元年(618),巴西郡复改为隆州,阆内亦改为阆中。隆州辖阆中、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南充、相如、西水、晋城、新井、思恭12县。武德四年,南充、相如属果州,仪陇、大寅属蓬州,又置新政县。武德七年省思恭入阆中,隆州共辖8县。唐高宗时,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任隆州刺史。元婴以为衙宇卑陋,遂大肆营建,华丽拟于宫苑,称为隆苑。唐开元元年(713),为避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亦改为阆苑。唐天宝元年(742),改阆州为阆中郡。唐乾元元年(758),复改阆中郡为阆州。其后到元至元十三年(1276),阆中一直为阆州治所。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曾置安德军。唐开元元年至北宋熙宁四年(1071),州(郡)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平9县,熙宁四年省晋安入西水,省歧平入奉国,阆州共辖7县。 元至元十三年至民国初,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明洪武四年(1371)至崇祯十七年(1644)和清顺治八年(1651)至民国5年(1916),川北道(民国3年改为嘉陵道)亦治阆中。明代,于阆中设川北分巡道。清代设川北兵备道和川北镇总兵署。清顺治年间,四川省会设阆中二十年,四川总督、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五科。元代,保宁府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州、通江、梓潼、巴州、南江两州8县。清代,川北道辖保宁府、顺庆府、潼川州共25州县,保宁府除减少梓潼县外,原辖州县未变。民国初,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营山、蓬安、仪陇、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县、乐至、潼南26县。 1933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先后于阆中境内建立阆南县、阆中县和宗发市苏维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198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阆中为历史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1月,国务院批准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辖市,由南充市代管。 位置境域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 水文环境 境内主要河流有嘉陵江,从北向南流经石子乡、保宁镇等13个乡镇,过境全长59.45公里,还有白溪、东河、构溪、西河等4条嘉陵江支流贯穿境内,分别于江南镇、文成镇、河溪镇、南部县定水镇流入嘉陵江。阆中溪沟遍布,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嘉陵江、东河、构溪河、西河、白溪壕,还有169条溪沟,由东、西两侧汇入中部的嘉陵江,且有6,4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年径流量6亿多m3,"一江四河"年过境水量达249亿m3,地下水藏量5,833万m3/年,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 城池变迁 巴都、秦城。《华阳国志?巴志》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置巴郡,同时置阆中县,治城即巴子国别都①故地。《元和郡县志》载:"阆州,在秦为阆中县也";《太平寰宇记》云:"今郡城即古之阆中城";《华阳国志》云:"阆中县本巴国别都,秦置县"。巴都、秦城在同一地方,此时,治城在今盘龙山麓至玉台山临嘉陵江台地上。 汉城。汉代,阆中城移至秦城西南,即今兰家坝、部队营房一带。东汉建安中(196~220),益州牧刘璋曾修缮阆中城;三国时,巴西太守张飞又曾增修。蓝家坝至王家嘴一带有石砌码头及河堤残余,还出土大量汉砖、汉陶、五铢钱等文物。据勘测,汉城故址临江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900米,略呈矩形,城垣布局规则对称,东西南北各有城门。 唐宋城。唐代,因江水啮城,城址逐渐南移,并稳定于今古城城址。其间,城中衙署三次迁徙: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徙城东;高宗咸亨二年(672)徙盘龙山侧;武后载初元年(689)徙"张仪城"。三次迁徙均是水退即还,未另建新城,故不能视为城市迁徙。 《舆地记胜》载,滕王元婴任隆州刺史时所造隆苑(后称阆苑)在"阆中县西",与州刺史署相连。说明唐城与今古城城址相同。唐杜甫《阆山歌》"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阆水歌》"阆州城南天下稀";唐元稹《题开元寺壁》"写向阆州东寺壁"。这些诗句也佐证唐城位置与今古城城址大体相符。宋代李献卿《南楼》,陆游《谒杜少陵祠堂》、《南池》所咏,宋城位置与今古城方位一致。元初,阆中城被元军攻破,城寰损坏。其后,元军将阆中作为进攻南宋的据点,修筑城堡,构筑关隘,开始形成据险保城的周边七关。元末,明玉珍在城西补筑土城(城墙)。 明清城。明洪武四年(1371),千户滕贵筑石城,范围较历代土城更大,周长九里三分,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分别为富春门、锦屏门、澄清门、威德门,四门皆有月城。成化年间(1465~1487),指挥田仪又建四门城楼,弘治间知府张翼重修。城墙高一丈五尺,女墙千二十六堞,堞崇三尺。敌角楼十有七,串房千间。城楼皆石甃为址、为甕门址,高一丈二尺,楼高二丈四尺。角楼比门楼小。北、东、南三面挖城壕,深一丈五尺,宽二丈五尺,北段在月儿湾入江,南端在南门外入江。乾隆三十四年(1767),知府宋思仁再建城垣,改四城门为迎和门、延禧门、宝成门、敦吉门。乾隆六十年知县胡延璠补修。嘉庆二十五年(1820),川北道黎学锦在西门外修筑石堤与石鱼翅②以御水啮。 明清阆中城城墙石砌,城楼高耸,月城外护,城壕宽深,易守难攻,又有南津关、锯山关、滴水关、梁山关、河溪关、五吉关、土地关七关合护,成金汤之固。城市环境优良,风貌协调,风光秀美,山水城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至善境界。城中街道或东西向,或南北向,纵横交错,布若弈局。街巷皆与远山相对,视野开阔,层次丰富,抬头收山色,举目迎江光。古宅深院栉次鳞比,亭台楼阁错落参差,古树新竹,簇锦团花,处处有景,美不胜收。清道光《保宁府志》列保宁八景,其中五景在阆中。明川北分巡道杨瞻列阆中十景,骚人墨客代有题咏。此后,阆中城池没有明显变化,今之古城基本为明清城原形。 多元文化 本源文化: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阆中嘉陵江段)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巴人文化: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定于阆中,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前锋,助刘邦“还定三秦”。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风水文化:阆中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我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三国文化: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刘备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 科举文化:阆中科举文化底蕴深厚。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现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天文与春节文化:阆中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浑天说是我园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东汉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他们在阆中城内自己的府院中建楼观测天象,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给风测向定级定向,预测旱涝灾害,很有成就。东汉的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后来“飞升”于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宗教文化:阆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一县之地,汇聚了如此多的宗教文化遗迹,全国罕见。 民俗文化:阆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 红色文化: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解放后,他们有的成为共和国将军,有的在党政军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特色产品 保宁醋: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始创于明末清初。以纯粮为料,名贵中药为曲,“松华”井水为体,经四十二道工序精酿而成。具有“色泽红棕,口味柔和,醇香回甜,久存不腐”的特点,系调味之佳品。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被四川省商务厅和国家商务部分别认定为“四川老字号”和“中华老字号”称号。 保宁蒸馍:由回民哈公奎始创于清乾隆年间。制作方法与其它同类食品的制作方法不同,尤以不用纯碱而独具特色,其味香甜,具有浓郁的桂花鲜香,色白如雪,柔如绵软,趁热食之,耐而不粘,存放冷食,稣散爽口。1927年获四川劝业会金质奖章,1990年被评为天府之国名小吃,2006年被四川省商务厅和国家商务部分别认定为“四川老字号”和“中华老字号”称号。 张飞牛肉:原为保宁清真干牛肉,始创于明末清初,以鲜精瘦肉为原料,外表淡黑,内层红润,香酥兼优,味美可口。1982年注册商标“张飞牛肉”,产品远销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泰国、美国等亚洲和欧美市场。2005年,获“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2006年获“四川老字号”称号。 华珍牛肉:清朝光绪九年(1883年),阆中回民马孝在礼拜寺街开办牛肉店,专门制作销售清真卤牛肉和干牛肉。所卖卤牛肉用荷叶、桑叶等包装,故有“盐叶子牛肉”之称。盐叶子牛肉滋润红亮,柔软鲜香。中国平民教育家宴阳初先生早年在阆中华英学校求学时,品尝到盐叶子牛肉后赞不绝口,称其为“华夏珍馐”,故有“华珍牛肉”之名。先后获南充市“食品博览会金奖”“旅游产品博览会金奖”“美食节名特产品金奖”、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银奖”。 银河丝毯:以桑蚕丝、绢丝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手工技艺编织,经平毛、剪花、整修、烫熨而成,质地优良、捻度适宜、条股均匀,着色度符合三级褪色标准。图案古朴典雅,有北京古纹式、风景式、波斯式、敦煌式、绘画式等,集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体,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软浮雕”。1981年在上海口岸三省一市质量评比中获第三名,1982年获四川省优质产品证书,1983、1984年获省旅游产品优秀奖、“银色奖”。1985年,在第二次全国丝毯质量评比中获第二名,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国家级)、“银杯奖”。1987年,120道手工打结丝毯获省旅游产品优秀奖,在上海五省一市38家企业“银杯奖”质量评比竞赛中获等二名。1988年,银河丝毯获全国轻工业出口产品展览会“金质奖”。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英、美、日、意、西德、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寿昌号蚕丝被:始创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2003年,寿昌号第三代传人在原店址成立公司恢复生产。利用本地蚕茧,采用独特的加工秘方和特殊的灭菌处理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天然保健、抗菌抑螨、轻盈舒适、冬暖夏凉等功效,2006年获“四川老字号”称号。 王中王醋: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纯优质大米为主要原料,菌种采用传统多种中草药制曲和现代生物菌种相结合精心酿造,并实行地下低温固太发酵传统工艺技术,精心制作,具有原汁浓度极高,酸甜柔和,回味绵长,酿造风味浓郁醇香的特点。2003年获“中国名优品牌”,2006年获“四川老字号”称号。 保宁压酒:又叫“陈年压酒”,清康熙六年(1667)由城郊兰家坝兰文中创制,以阆中红高粱、小麦、糯米为原料,采用多味中药制曲,经103道工序酿制,出窖后在缸中存1~3年方成。该酒甜美醇和,回味绵长,味醇香浓,色泽琥珀,自然天成。因独特口感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1958年,被国家经委列入全国名特产品。1986年,被四川省评为最佳消费产品奖。2000年,获南充市政府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被四川省商务厅认定为“四川老字号”。 奉国大米:产于阆中老观片区。由于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水稻生长期长,粒大而饱满,稻米色泽好,口感佳,经老观粮油管理站创制为“老观大米”。因西魏恭帝二年(555)至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曾于老观置奉国县,后注册为“奉国大米”。2000年、2001年获南充食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获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证书,2003年获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原料生产基地被四川省确认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基地”。2004年,组建四川阆中奉国米业有限公司,被四川省授予“四川食品市场合格无投诉产品”。2005年,被四川省工商局认定为“知名商标”,获重庆中国西部农产品展销会“最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 风景名胜 汉桓侯祠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1700余年的历史。唐代称张侯庙,明代又称雄威庙,清代改为汉桓侯祠,是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上的一颗明珠。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冀州涿郡人,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张飞居老三。他作战勇猛,与刘备、关羽转战南北,战功卓著,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保境安民、发展农桑,人民群众敬其忠勇,为他筑冢建祠,以示纪念。据阆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张桓侯祠记》,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遭兵火毁坏,但屡毁屡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全国的一大胜迹。山门和敌万楼是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所建。
中天楼 中天楼又名四排楼,为阆苑十二楼之一,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始建于唐,民国年间拆毁,2006年原址重建,2008年国庆前夕正式对外开放。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底层四通,楼高25米,宏伟壮丽,气势夺人。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它北通北街、南通双栅子街,西通西街,东通武庙街。古人在修建中天楼选址时非常讲究,他们通过测量,计算出阆中古城四围东西走向山脉和南北走向山脉最高点在天空中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并在此修建了中天楼。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
贡院 中国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科举博物馆,全国罕见的科举文化体验胜地。贡院主要由大门、考棚、致公堂、名远楼等建筑组成的四合庭院建筑,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
滕王阁 滕王阁景区:滕王阁又称滕王亭子,位于阆中古城北嘉陵江边玉台山半的滕王阁,该景区占地面积100余亩。是一群气势宏大、黄碧灿烂、富丽堂皇的唐代风格歇山双重垂檐屋顶宫殿式古典建筑,系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所建造,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于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滕王阁后山上建有玉台观、滕王亭,左上侧摩岩有颐神洞、慈氏洞和历代文人游览题咏的诗刻,前面有一座建造于公元四世纪的唐代舍利石塔(又称佛塔),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25米,保存完整。今研究,此塔即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现存一座,为国家级文物。《滕王亭子二首》。“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古墙犹如竹色,虚阁自松声。”“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这些诗句,使阆中滕王阁而声名大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政府对年久失修的阆中滕王阁,根据历代对其写的诗文进行了拟建、修复。如今的阆中滕王阁比原先的规模更加宏伟,阁园内景色跌宕起伏,亭、阁、廊、台错落有致,是阆中古城北边的一个风景名胜景点。来这里观光的中外游人,登临滕王阁楼,凭栏远眺,阆苑仙境远近山水,尽收眼底。
锦屏山 锦屏山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锦屏山,古名阆中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称。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云,“阆中城南天下稀”,指的也是锦屏景物。在《阆山歌》中,杜甫对锦屏山赞叹道:“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哪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他说鬼斧神工的锦屏山,胜比嵩山、华山等名山。 锦屏山石壁面江,山顶横立一脊,左平右突,中间微凹,有如马鞍,又称马鞍山。每到春日,山上桃花吐红,李花放白,所以也叫花山。但总观山形景物,“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人们通常都叫锦屏山。 锦屏山风光秀丽,历代都在山上建造楼阁亭榭,有杜陵祠、阆峰亭等。明嘉靖初,保宁知府张思聪更建锦屏书院,内有尊道阁贮藏经史,另建三贤祠祭祀理学家朱熹、张栻、黄裳。后川北道杨瞻增修望江楼及三洞六亭。清代黎学锦重建三贤祠,改祀杜甫、司马光、陆游,并在锦屏山麓建张烈文侯祠,在阆南桥附近立“张烈文侯故里”碑,纪念抗金名将阆中人张宪。清代先后建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太白楼、邱祖殿、观音殿、武侯祠、静应祠、瞰亭、“嘉陵第一江山”等。物换星移,多所替废。特别是1981年7月久雨,锦屏山大滑坡,楼亭垮塌殆尽。
春节文化主题公园 春节文化主题公园位于锦屏山后山,占地375亩,是国内唯一一处展示春节文化的主题景区。园内以春节文化为轴,分布有汉阙大门、春节文化广场、落下闳纪念广场、十二生肖大道、春芳夏荷秋枫冬竹四园和大型春节福钟。阆中是西汉著名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的诞生地。落下闳创制《太初历》,科学地确立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的日历制度,并以立法形式将其固定下来,由此有了现在的春节。落下闳在阆中被尊为"春节先圣"、"春节老人"。阆中,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春节民俗,被民俗专家称为中国春节文化的源头,2009年9月,获得全国唯一的"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杨家河 阆中市着力打造半小时乡村旅游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枣碧乡松林塘村先行先试,实现了杨家河乡村旅游破题。2017年5月,杨家河景区正式启动乡村旅游项目,不到1年时间,杨家河景区已成为了阆中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并有着“小九寨”之称。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域旅游,着力打造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新名片,杨家河景区推出漂流项目。在近4公里的激情漂流区,游客不仅可以饱览奇峡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与溪水嬉戏、与激流共舞,感受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 多次到过阆中,也徜徉过古城街巷,品味川北美食。再次来到阆中,嘉陵江边三角梅旁隔江远眺阆中古城,晨雾里日出阆中的景色,留下了如梦若幻的古城印象,也许这就是最美阆中吧。 走进阆中是夕阳时分,从嘉陵江边,走进城墙,就是一个川味浓郁的古城,白墙灰瓦的老屋,让漫步商业街头和登临城墙俯瞰,都是记忆中的阆中味道。 清晨,走过嘉陵江大桥,看到了晨雾锁江,灿烂的朝阳从白塔屹立的山巅探出,霞光洒在晨雾里的江面,江边的小船在朦胧的晨光成为了风景,或明或暗,宛若一幅自然美妙的画卷,让过桥的步履停顿,人在景中看,尽在雾中幻,美轮美奂的晨光一刻真美。 登临古城对面的红军纪念公园山巅,有山地到山巅的红军雕塑,记录着这片土地红军革命的足迹与故事,而山巅俯瞰嘉陵江对面的古城,尽管晨雾朦胧,依然可以感味乾坤八卦的味道。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来到嘉陵江边,盛开的三角梅让江边多了一道风景,而靠近花儿远眺江的对面,花影中的古城给我不一样的美感,无论花为前景、还是成为主景,花儿与江水、古城都是美丽画面,一朵朵绚丽绽放的三角梅,展现着川地三角梅不一样到达怒放,红色的花儿,给古城灰色主调增添了火样活力,也让最美阆中留在脑海。 回古城的步履里,在嘉陵江大桥上,回望江水两岸,渐渐散去的晨雾,让景色渐渐明朗,晨光里,两岸风景在江面留下变幻的身影,青山绿水与古色古香在此刻如此和谐美妙。 晨光里的嘉陵江边漫步,留下阆中行的美幻记忆,也许只有用心走过,才能看到和别人眼中不一样的美景,一座阆中古城静静的守护嘉陵江边的土地,无数人成为这里的过客,每时每刻古城都有美的一刻,走近这里,用心体味,不一样的美好就留给了发现时刻的享受。日出、江花、古城,美幻的阆中就是这样印进心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