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字文》- 第13集

 昵称503199 2023-05-01 发布于湖北

慈光文化 2020-10-18 07:00
收录于合集#千字文26个


《千字文》(第十三集)

张清泉教授主讲
台南极乐寺
2016/10/3

老师:好,蔡老师、诸位师长、诸位同学,大家早。我们今天进入千字文的下一个段落,是第四章。那我们还是一样,开始先从开头第一章,我们把它复习念诵一遍。如果已经可以背诵的,你就不用看内容,直接来背诵试看看。来,开始,千字文:

学生:“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维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老师:好,上次刚好讲到这里,接下来是进入第四章。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三章,第一章是总论三才的部分,从“天地玄黄”到“诗赞羔羊”,押的是下平声第七个阳韵。第二章是纲常五伦,从君臣、父子这两伦先谈起,从“景行维贤”到“去而益咏”,押的是敬韵。第三章一样是纲常五伦,谈的是夫妇、兄弟、朋友这三伦,从“乐殊贵贱”到刚才念的“好爵自縻”,押的是上平声第四个支韵。今天要进入第四章,就是治平天下的部分,治国平天下,从“都邑华夏”到“岩岫杳冥”,押的是下平声第八庚韵。

上面所列的这个韵目,跟各位的广韵那个不一样,这是平水韵,是《诗韵集成》上面的韵部,不是广韵的韵部。整个科判表大家参考一下,目前进入我们所谓的正宗分的第二个,治平天下,刚好是《千字文》的中间的部分。这一段最长,而且讲的都是一些历史的典故,历史的故事。那我们就正式进入今天的进度,来,我们先把这两句念三遍,“都邑华夏”。

学生:“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老师:好,这个“都邑”就是,古时候天子所住的地方,就是京都、首都;诸侯所住的地方叫做邑,合起来就称为都邑,就像现在国家首都跟各省有省会一样。

“都邑华夏”,“华夏”就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中华,中国。上次有说过,在陕西师大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有一位专门研究花卉的,一般我们不是讲中国是龙的传人、是龙的民族,经过他研究的结论,他说中国是花的民族。因为华就是花,华夏,《华严经》那个华,《妙法莲华经》,那个华就是花。讲的还满有一点道理的,各位参考。我们是中华民族,大家都可以从不同的传统的花卉里头去欣赏每一种花它的精神。

“都邑华夏”,中国自古以来的国都所在,通常不是东京就是西京,就是这两个,东西两京,“东西二京”。东京,或者一般古时候就称为东都,东都就是洛阳,号称为九朝的古都,曾经有九个朝代在洛阳定都,它是从西周开始就已经建置了,这个叫东都;西都,西京就是长安,有十一个朝代在这个地方建都,是从西汉开始建都。

刚刚这个大意,就是中国的国都有两处,一个是在河南洛阳的东京,或者叫东都,另一个是在陕西长安的西京。所以东京洛阳、西京长安,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华丽、最华美庄严的两个都城。底下继续就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样的特色,来进一步说明。来,我们一样念三遍,“背邙面洛”。

学生:“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老师:所谓的“背邙面洛”,指的就是东都洛阳,它的背部靠着北邙山,那一座山叫做北邙山,简称叫邙,南边靠近洛水,这是洛阳的地理位置。那西京长安呢?它是左边接近渭河,右边是泾水。所以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做泾渭分明。背部靠着北邙山,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现在的洛阳县北。洛就是洛水。

“浮渭据泾”,就是从高处往下看下来,长安就像漂浮在渭河之上,所以叫做浮渭。这是一种文学上的形容词,实际上它是环绕着。但是那个渭河,古人常常就可以把普通的事物透过文字、文学给它美化,然后让我们读起来就感觉有那么一点意象。“浮渭”,漂浮在渭河之上。“据泾”,就是盘踞在泾河旁边。泾水、渭水,这两条河,泾渭。

接着,“宫殿盘郁,楼观飞惊”,讲的是它的硬体建筑。“宫殿”就是帝王居住的宝殿,还有跟群臣讨论朝政的大厅,大厅堂,宫殿。“盘郁”,这个盘就是盘旋曲折,形容它那个建筑的设计,有各种线条,是曲折;“郁”就是很茂盛、很壮丽。宫殿盘旋曲折,很雄伟、很壮丽。“楼观”,楼指的是最高的宫殿建筑。两层以上的房子,我们就称它为楼。古代因为都是木造,或者是石头堆叠的,所以那个楼层、楼阁,两层、三层就算很高了。那个塔就更特别,它是按照力学原理,古代老祖宗用先民的智慧,用他们经验判断,怎么样建造那个结构最稳定。所以两层以上的就称为楼。“观”就是宫廷外面二边的,比较细、比较高的建筑,用来张贴朝廷的公告,那个叫做观。后来引申为道观,那另外是道观的意思。两个观中间的缺口就叫做“阙”,所以阙它就是缺的意思,宫阙宫阙。我们现在看到宫阙就联想到整个宫殿,那详细的每一个字的本义就是不太一样。所以两观中间那个缺口叫做阙,可以通往皇宫的正门。

“飞惊”,这个楼观的建筑很高,宫殿高耸入云,让人看了很惊奇、很赞叹。看了一下,这样的一个美丽的建筑,这么庄严的这样的一个宫殿,它的工程建筑的时候,怎么样的用心设计,施工又是多么的细致巧妙,非常的令人惊讶、赞叹。

我们现在就透过一些图片来看看它所描述的这两座宫殿,这个古都。左边是,看起来就是比较像古代传统的建筑。右边是现在已经经过历史各种洗礼,然后加上现代的一些装饰,就是长安城。长安城现在叫西安。西安这个名称是从明朝开始才改成叫做西安,那是因为元代曾在这个地方设了一个安西府,到了明朝,就干脆把它改成叫做西安了。最近听说西安人有意思要把它重新恢复叫做长安,然后透过民意调查,好像也有过半数的人赞成要恢复叫长安城。未来是不是会改成长安,我们就拭目以待。

在西安,有很多很有名的古迹,大概震惊中外的就是这个秦始皇的兵马俑。各位有没有亲自到现场看过?很壮观,我去看过一次。这些地下的部队,这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认为,死了以后也要有陪葬的,要有陪葬的各种东西。那秦始皇他的野心很大,上次说过了,他希望他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能够当皇帝,所以自己是第一位,叫做始,开始,始皇。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只传了两代就完了,短短十五年。所以他从他活着的时候就在规划,他将来死了以后,他的坟墓要怎么样的来设计,要有什么样的陪葬品。所以这些兵马俑都是在他当年就已经规划好了,现在开挖出来的还只是局部少部分而已,还有很大面积都还没有开发出来。

另外还有一个跟我们佛教有关系的,叫大雁塔,这是在唐朝永徽三年,西元六百五十二年所建的。大家都知道,玄奘大师到印度取经,取回中国的经典很多很多,当时就是建了这个大雁塔来保存这些经典。然后塔下有个碑,就是唐太宗所写的,叫做《雁塔圣教序》,就是《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亲自撰写的文字,然后书法就是由当时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他所写的,然后刻了碑。我们现在看到褚遂良,现在在台湾学楷书的,也是必学的一种字体。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再来还有虞世南,这几家都是学楷书,可以挑选其中一家。如果可以每一家都学过,那就融合起来,就形成自己的特殊风格,这样子也是很好的一个方法。所以它的全名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亲自所作的,“盖闻二仪有象”等等等以下,就这样。另外还有一个版本是《集字圣教序》,就是内容文字是一样的,可是集的是王羲之的,那叫《集字圣教序》。

好,再来看一下洛阳,洛阳我还没有去,这个在河南。这里头,这些古城、古都都有保存下来。刚才讲到楼观,这个是楼,楼阁、楼观。这是洛阳的一个丽景门。各位看现在这些大陆的景点,很多它一个字体,你可以第一眼就判断这是古迹还是现代的。像这几个字,这样看起来,你应该可以一眼就看出来,这是现代还是古代的?这个都是电脑字,这个电脑字就是模仿颜体,颜真卿的颜体。我们现在word里面不是有很多颜楷、欧楷,那个都是电脑制造。电脑字它就少了那么一点生命力,电脑字可以处理得大小很均匀,可是有时候你看起来就是硬邦邦的,跟以前那个印刷字一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由左到右跟由右到左的问题,古代的中国横写都是从右到左。

另外还有一个跟佛教有关的叫做白马寺,它在河南省洛阳的旧城东二十一公里那个地方,正是我们刚刚讲的,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北邙山。这座白马寺就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相当于公元六十八年,这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所以这个非常具有历史意义,洛阳白马寺。所以佛教到底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当然历史事件的发生,绝对不是一夜之间。像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你说这个东西从美国运来台湾,你可以确定他几年几月几日几点几分的飞机到。古代交通不便,尤其佛教、宗教这个流传是渐渐的渐渐的,一开始大家没有注意到,可是西域的僧人、印度的僧人就已经来到中国了,渐渐的人数愈来愈多、愈来愈多,才引起注意。所以现在考证起来,应该从秦朝就有了,甚至周朝就有传说,听到、听说,中国这边就听说西方有个什么什么,后来考证发觉这讲的就是佛教。所以历史上确切讲到、明白记载,那个都已经形成到相当的气候了,正式的记载讲的就是这个白马寺。

好,介绍完长安跟洛阳,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他讲的这些,刚才是宫殿的外部,现在来讲内部的设施、细节的部分。我们一样,一起再念一下,“图写禽兽”。

学生:“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

老师:这个“图写禽兽”,图写就是描绘,在这个宫殿的墙壁上,都描绘了很多的这一些飞禽走兽。飞禽,天上飞的鸟类总称为禽。陆地上爬的,四只脚、全身有毛的这些脊椎动物,我们就称它为兽。有禽有兽,飞禽走兽。还有另外“仙灵”,神仙。

在这个宫殿上面通常都会画,画什么?画凤、凰、龙、麒麟等等这些吉祥的动物,飞禽走兽。除了这些禽跟兽以外,还有传说中的一些人物,神仙、历史人物,都会在宫殿里面有这些彩绘。除了宫殿之外,一般的寺庙也是这样子。寺庙里面常常都会画什么?二十四孝、地狱变相图,还有这些神仙的故事,大禹治水等等这些,都会在庙宇里面的墙壁上会有这种彩绘。这个也变成一个专门的艺术,也有人专门研究这个部分,庙宇里面的这些彩画。

底下是“丙舍傍启,甲帐对楹”。“丙舍”是宫廷里面第三等的房舍。甲、乙、丙、丁,甲乙丙丁这个天干,还有子丑寅卯这个地支,通常我们都会用天干甲乙丙丁来排等第,甲等的、乙等的、丙等、丁等,等等这些。所以这边讲的丙舍是宫廷里面第三等的房舍,就是正室两旁的别室,后来叫做偏殿、配殿。

孔庙也有,中间是大成殿,左右各有廊庑,就是配享的历代的贤哲。古代读书人,自从有孔庙这个建筑以后,历代都祭孔。从汉朝以后,很多儒家重要的这些学者,都被奉祀在孔庙里面,叫做配享。所以古代的读书人,尤其儒家的这些读书人,他们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如果他去世以后,能够被朝廷入祀到孔庙里面,那应该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荣誉。所以古代的读书人做了官,学而优则仕,做官以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这一生学术的成就、对国家的贡献,能够达到入祀孔庙的标准。可是很严,各位有机会去孔庙参观,看一看东庑、西庑,看看那些名字,你就知道,历史上那么多儒家的这些学者,能够入祀孔庙的毕竟不多,像朱熹一定有,再其他的,王阳明等等这些都有。

“傍启”就是从两旁开始依次排列。这个傍,这个人字边也可以念ㄅㄤˋ,可以念ㄆㄤˊ,念ㄆㄤˊ的时候就跟没有人字边的“旁”、旁边的旁相通。傍启,就是从二边开始依次排列起来。“甲帐”是用来供神的最华丽的这些帷帐、帐幕,就称为甲帐。“对楹”,就是对着那个楹柱。“楹”,你看它是木字边,我们去看有历史的建筑的这些宫殿和庙宇,它里面的柱子都是这么粗的木头,所以叫做楹,楹柱。那上面都会刻一些对联,我们就称为楹联。这些楹联也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有人专门研究各地寺庙里面的楹联。上了百年以上历史的这些楹联,当时都是请最有名的、最有学问的这些学者来作,作这个对联,然后请最有名的书法家来题。

那刚才讲到那个“甲帐”,它是出自汉武帝的一个记载。有一本书叫做《汉武故事》,上面这个是它原文:“以流离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这个是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这个意思就是说,汉武帝的时候,他那个宫廷里面,那个帷幔、帷帐。现在我们看到一般的帷幔,帷幔就是像大殿、佛殿里面有那个“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等,那种是属于幔;帷就比较像那种宽大一点的帷幕。古代的宫廷,这种帷幔、帷幕它是怎样?它用不只是只有那些丝织品所编织成的这些布幕,它还用琉璃、用珠宝、用碧玉,还有夜明珠等等,把它交错夹杂,夹杂着天下各种珍宝,镶嵌在这个帷幕上面,总之就是让它很庄严、很华丽。这些很庄严、很华丽的帷幔,最上等的就称为甲帐,用来供神。就是最有诚意了,最好的东西拿来供养神明、供养诸佛菩萨。我们常说,供过了、拜过了以后,你不能再拿来重复拜,你只能高的供养过了,还可以再拜次一等的,供过佛以后再来拜祖先可以,你拜过祖先,你就不能拿来供佛,这个次序不能颠倒。所以汉武帝他自己是皇帝,但是他也敬神,敬天、敬神,他不敢把那个最好的给自己,最好的是供神。次一等的叫做乙帐,自己用。这是所谓的甲帐跟乙帐。

接下来,“肆筵设席”,一起念。

学生:“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老师:好,“肆筵设席”,这个“肆”跟“设”都是陈列的意思,摆设,我们现在叫摆设。那壹贰叁肆,大写这个肆,它有很多意思,可以当作数字的四,也可以当放肆的肆,还有当陈列这个肆。陈列什么?筵席,筵席就是酒席。竹字头这个筵,还有宴会那个宴,讲的都是酒席。“肆筵设席”就是皇帝在宫廷里面摆设宴席。光有这个宴席还不够,还要奏乐,乐工吹奏各种乐器来助兴,呈现歌舞升平的现象。

他用两个乐器来做代表,“鼓瑟吹笙”。“鼓”,鼓就是动词,就是弹奏的意思。鼓吹鼓吹,那个鼓也是动词的意思。弹奏琴瑟,琴是琴,瑟是瑟,我们讲琴瑟和鸣。现在大家看到七弦那个是古琴,瑟已经不太容易看得到了,瑟不太容易看得到。这个瑟它形状像琴,可是比那个琴更长、更大,长八尺多,应该可以说像筝比较贴近一点。筝,现在那种二十一弦筝,建得都满大了,像差不多我这个讲桌这么大,二十一条弦。琴跟瑟形状类似,也有中间那个长得像一个英文数字A的,那个叫做码,码,琴码;柱,柱子,柱是调音那个柱,中间那个是码,像南胡中间有一个小小的琴码,它是比较高的一个撑柱,撑起弦的那个东西。琴跟筝差别就在那个弦的粗细:筝它是高音愈来愈细、低音愈来愈粗,那当然长短是由中间那个码来调整;那瑟呢?也有那个琴码,可是它的弦是粗细都一样。现在你要看到瑟,很少了,因为没有人在做了。唯一看得到的,或许在孔庙里面还有,因为孔庙里面它会保存,保存这些乐器。台中孔庙早期也有一把瑟,其他孔庙我就不太清楚,后来那个瑟坏掉了,要再去买,台湾就没有人做了,去大陆问也问不到,所以现在摆的都是古筝,都是筝。我是听说最早那个瑟,他还是不得不做,这个是题外话,去棺材店请做棺材的人帮忙做,因为它形状就跟那个差不多。

再来,“吹笙”,就是吹奏出笙的音乐,笙乐。笙是一种簧管乐器名,待会我们会把那个图片介绍给各位看。古代这个笙是用那个,现在的笙底座是用金属做的,古时候是用瓠瓜,瓠瓜长到干了以后,长到老了以后、成熟以后,变成那个硬壳,就是葫芦,葫芦硬壳底下切一半,就变成笙的笙斗。

先看看这一些图片,可以想像唐代的宫廷宴会。宫廷宴会这些服装,这个是古画,左边这个是古画上面描写的,一边设了酒席,旁边还有一些歌女、乐工在那边演奏。乐工这边看不到,等一下另外一张有。右边这个是现代的,大陆现在很多观光景点都有一些仿古的编制,有乐团,有跳舞的、有唱歌的、有乐队演奏的。这个就是笙,这个是现代的笙,它有长有短、有长有短,长长短短,它那个长短的比例就是我们上一次讲的按照十二律五度相生、三分损益法所制出来的那种管,每一根都是可以单独吹的。这个笙也是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种特殊的乐器,它的吹口从嘴巴这样吹过去,你按哪一孔,哪一孔就可以起共鸣,就可以出声音,你不按的那个它就不会有声音。这个在别的国家没有,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就只有中国有,很特殊的一种乐器。因为它是簧片,簧片就像什么?口琴。口琴不是吹也有声音,吸也有声音吗?笙也是这样子。可是口琴一吹,你只要嘴巴移到哪里,那个簧片一震动就会有声音,对不对?笙,它是你吹,你全部吹,它的气都会到,可是刚才说过,你按哪一个孔,哪一个孔才会发音,别的孔不会发音,很奇妙,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很高超。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右边这边就是乐队、乐工。这里没有看到瑟,因为要找适当的图片还不容易。这个看到那个叫箜篌,类似现在的竖琴。中间这一个有没有?这一位。我的滑鼠这,看得到?叫做箜篌,唐代从西域引进来的。那个琵琶,旁边那个是琵琶。当时的琵琶是有一个拨片,像现在吃饭装饭那个饭匙,电锅那个饭匙,拿来拨,这个从王昭君的时代就这样子了。我们现在看到人家弹琵琶没有那个拨片,只有指甲,用指甲弹,有的是用假的指甲,它就绕一绕,因为有些人指甲太短或者是太软,弹起来不方便,它有人造的指甲就绕在这里,这样子拨,不管怎样,他还是用手指头这样弹。在唐代以前这些琵琶就是用拨的,而且它是侧摆的,平摆的,现在琵琶是直的。那你看过南管,南管就是这样侧摆的。好,后面这一个就是吹笙,这个是笛子,这个是埙,看得不太清楚,等一下我们专门介绍那个乐器图片,会看得更明白。

传统的乐器,就是《三字经》里面所讲的八音。哪八音?“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对不对?这几种乐器都是讲它的这个材料,制造的材料。“匏”就是匏仔,瓠瓜,台语叫匏仔,就是葫芦瓜,葫芦瓜是造型比较特别,一般的瓠瓜就是没有那么多的曲线,就是笙类。边疆民族还有一种葫芦笙,它的发音原理都是一样的。再来“土”,就是土烧的,烧成陶,就是埙,埙也有写成一个员这个埙。再来“革”,革就是皮革,用牛皮做的,就是鼓。鼓还分成晋鼓、建鼓、应鼓、鼗鼓、搏拊。等一下看着图片介绍比较清楚,不然统统都是鼓。再来,用木头做的,主要有两种,一个是柷、一个是敔。这个敔也有特殊的造型,我们等一下再给大家看。我们大殿用的木敔,也算是木类的一种,乐队有时候会用到,不过它们比较小。再来,石头做的叫做磬。这个磬跟底下一个罐头的罐那个缶,那个罄不一样。罐头的罐左边,一撇、一横、再一横、再一直、再一个山那个缶,那个罄,我们讲的大罄,念佛堂里面那个罄,那是金属做的。引罄、大罄,那是金属做的,是铜做的。这里头的磬是石头锯出来的、切出来的,磨细的,可以敲出声音。所以有一个名词叫做磬折,磬折就是鞠躬作揖那个动作,它就是用这个磬,它的形状就像磬的造型,待会看到你就知道了。

再来金属的部分就是钟,铜钟,一般都是用铜灌的,铜做的,有镛钟、特钟、编钟。再来是丝弦,丝弦做的。丝,古代就是蚕丝,棉丝不行,棉丝的那个韧度不够,用蚕丝编成的那个弦,包括琴跟瑟。

再来就是竹,竹类就是,这个念篪ㄔˊ,卷舌的ㄔˊ。这个像个笛子。篪跟笛怎么区别?笛,笛子有那个笛膜孔,吹过横笛的人就知道,中间有一个笛膜,贴的是芦苇膜,那个叫做笛。篪,没有那一个孔,没有那个笛膜孔,它吹出来声音跟笛子就有一点差别。有那个芦苇膜的话,声音比较脆,比较清脆;没有芦苇膜的这个篪,声音比较像洞箫,洞箫也是没有那个笛膜。后面这个是洞箫还有排箫,排箫的形状有点像凤尾,所以叫凤箫。

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这个,这个网页是台北孔庙,孔庙里头的乐器展览。我们刚才讲是宫殿、宫廷里面的那些乐器,那现在为什么拿孔庙的乐器来做例子?大同小异。问题是目前只有孔庙有保存这些乐器,宫殿里面,你到故宫里面去,也很少看到这些了。因为现在故宫它变成一个观光景点,它平常也没有在祭祀,这些乐器,你没有祭祀,它就没有使用;没有使用,久了就坏了。所以一直在孔庙里面还保存了传统纯粹八音的乐器,就刚刚讲的那种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你有没有看到,刚才那里面没有提到琵琶,也没有提到二胡,那个都是后来西域传进来的,都是西方的乐器,简称叫西乐。当时在唐朝,这些琵琶、这些二胡,胡人,所以叫胡,胡人的乐器,都是西乐,可是传到中国以后跟中国融合,现在都叫做中国乐器。那你想现在的小提琴、钢琴、大提琴,一百年、两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以后,还会分什么中乐、西乐吗?大概也没有什么好分了。这个就是笙,我们放大来看就是这样,就是刚刚讲八音里面的匏,由竹子跟金属管十三支组成,相传是女娲氏所做。底座,刚刚讲这个底座,底座在这里。一般吹的时候,现在是平躺,吹的时候是竖起来,然后这个是对着嘴巴,双手捧在这个斗,这个叫笙斗。早期的笙斗就是用瓠瓜做的,就是匏,匏就是瓠瓜,现在改成金属了。

这个叫埙,用陶瓷烧的,椭圆状,中空,孔有六孔、七孔、八孔,不一定,现在是八孔。吹奏的时候,左右两个大指头按中央两孔,左右食指分别按左右旁边的三孔,相传是伏羲氏烧土所做,最有历史的乐器之一。埙的声音比较刚、比较浊,相较于竹音乐器,后者比较清、比较柔。这个埙的乐器,其实跟洞箫很接近,吹起来都是很低沉,晚上听起来就有一点像在哭泣一样。所以它的声音是低沉,比较适合奏那个悲伤一点的曲调。这个叫做埙,是土类的。

好,底下介绍革,就是鼓。有这么多种,一个是晋鼓、一个叫建鼓。这个晋鼓,体积很大、体型很大。如果各位去孔庙参观过的话,就是孔庙的大成殿前面不是有一个很宽广的那个庭院吗?在庭院前面那个门,一进来,左边、右边,进来的右边就是这一个晋鼓,左边就是一个镛钟,就是超大型的鼓跟这个钟,体积很大。所以在祭孔最后面,钟鼓齐鸣就是这样,左右两个同时,一前一后相交。在释奠典礼,释奠就是祭孔,有鼓初严、鼓再严、鼓三严,司仪这么念,就是由乐生来敲这个鼓。鼓初严,鼓就是咚咚咚咚咚咚咚一直敲;鼓再严这样,咚咚咚,它有节奏不一样,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鼓三严这样,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叫鼓三严。鼓初严完了以后,刚刚讲那个大的镛钟就敲一声结束;鼓再严就是鼓敲完了,镛钟就敲两声结束;鼓三严敲完了以后,那个镛钟就敲三声结束,就展开祭孔的序曲、序幕了。

然后这个建鼓就是在孔庙门屋檐底下,屋檐底下左边、右边各一个,一个叫建鼓,一个叫做应鼓,这两个,一个叫建鼓,一个叫应鼓。各位看这个图片,看起来不知道它的大小,这个建鼓、应鼓就跟一般我们寺庙的鼓差不多大。为什么叫建鼓、为什么叫应鼓?我们讲建,建立、建始、肇建,肇就是开始的那个肇,所以这个建就是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它这个祭孔音乐,它有左边敲,右边敲那个叫建鼓,左边敲回应它,所以叫应鼓,一个开始,一个回应,叫建鼓、应鼓。所以这个建也好、应也好,它的意思只是它演奏扮演的角色,一个开始、一个呼应,是用这样来命名的,都是鼓。

再来就是这个叫鼗鼓。这个我们应该常常看到小朋友拿着玩的,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那个,那个是缩小版的,这个大型的鼗鼓,它的那个鼓面差不多像脸盆那么大,中型的脸盆。然后就奏乐的时候,一开始那个乐长,我们称为乐长、团长,就讲乐奏宁和之曲,然后就钟鼓特磬敲,然后鼗鼓就喽喽喽喽喽、喽喽喽喽喽喽、喽喽喽喽喽,这样摇三声,那个音乐就开始了。

再来这个叫搏拊。搏拊它这个应该是取它的声音,取那个鼓敲出来的声音。它比较小,刚刚讲那个小脸盆,大概小脸盆,一般国乐团里面叫做堂鼓,类似那么大小。它是挂在胸前,一边用那个木棒敲,一边是用手拍,所以拍出来的声音是搏拊、搏拊、搏拊,这叫搏拊,搏拊那个声音,你用闽南语念叫ㄆㄠㄆㄨ,形容它那个声音。现在是把它浓缩成一个鼓,其实台南孔庙是台湾最古老的,所以你看一进去那个地方叫全台首学,首有第一名,也有第一个那个意思,最早的。所以它里面的制度,上次有说过,它是以清朝的服装,清朝的种种这些做的,其他台湾各个孔庙都用明代的,明制,明朝的制度。所以早期的孔庙,我在大概二、三十年前来参观的时候,他们还把搏拊分成两个,分成两个鼓,一个就是直接敲,敲出来就搏搏搏搏,那个叫搏;另外一个跟它大小一样,只是里面装了稻壳。稻子碾完出来那个叫什么?粗糠,稻壳,稻谷碾完以后那个外壳,本来要当作燃料烧的那种。把它装在里面,装满了里面,敲出来的声音就拊拊拊,就没有共鸣。所以它就打拍子,搏拊、搏拊、搏拊。本来是要两个鼓两个人敲的,那两个人敲难免会怎样?节奏不准。后来改成就只有一个鼓,然后那个拊的声音,里面也不必装稻壳了,直接用手拍就有了,就变成右手敲是搏,左手拍是拊,搏拊、搏拊,它的节奏从头就这样敲到尾,从头敲到尾,一首曲子从头敲到尾。

再来右边这个叫做敔,长得像老虎的形状,念作敔ㄩˇ。另外它还有一支叫做籈,有点像我们早期乡下赶鸡赶鸭那个叫鸡筅。它那个长度差不多六十公分、八十公分左右,用竹子,像那个竹竿锯出来的,锯成这么长的一个竹子,然后把尾端切碎,不能切到底,右边留一个手把的地方,可以让你抓,把那个竹子切得细细碎碎的,然后打下去那个声音听起来就碎碎的。它主要是在音乐结束、奏乐结束以后,乐长就会讲“乐止”,然后负责这项乐器的人就在这个老虎的头上打三下、背上刷三下。你看它的背部不是有一个缺、一个缺、一个缺那个吗?头上打三下、背部刷三下。我在台中孔庙负责的就是这个乐器,从民国六十六年打到现在。台中孔庙是六十五年落成,第一年我才参加国乐团,还没有练得很熟,所以第一年没有赶上,第二年就参加了这个祭孔,到今年都没有停止、没有中断。中间只有一个是九二一地震,台湾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号,中台湾一个最严重的百年大地震,因为九二一再来一个礼拜就九二八了,所以那个时候整个台湾为了地震重建,祭孔也都喊停了。另外一个是台风侵袭,就停了。再来就是今年,今年台风,是延期,它没有停,今年台风全台都受影响,台中是延了两天,本来是星期三,后来改到星期五。后来台南孔庙你们有去看吗?没有。取消了,那很可惜。

另外就是这个柷,它也是木头做的。这个柷就是一个大的斗,很大,差不多八十公分正方有,那个声音敲起来可以传得很远。这个柷它是在乐曲一开始的时候敲三下,哆哆哆,而且不能敲同一个位置。它不是有四个边吗?其中有一个边有洞。各位有没有看到这里有一个洞?你们看不太清楚。其中四个边当中有一个有洞的,那个不敲,就敲没有洞的那三个边。所以只要一开始有敲柷,结束就要敲敔,一个开始、一个结束;如果开始没有敲柷的话,结尾就不用敲敔。所以这些孔庙的祭孔音乐,它是都有很多详细的一些规定。

好,这里是磬,这个叫做特磬。它单独一块,差不多像这个荧幕再大一点,这么大的一块,这个电脑荧幕,然后斜斜的。所以刚刚讲磬折,站起来从背面看,他就有一点磬折这样子。然后这个叫编磬。编磬就是按照大大小小不同的音高,组合排列起来一组的就叫编磬。最右边这个可以看到它稍微有一点角度。

底下这个叫编钟,编钟也是一样,按照不同的音高大大小小。现在大陆在湖北出土的那一个很有名的,应该各位如果稍微有留意到考古的讯息,在湖北,湖北博物馆,湖北省立博物馆,那边就有一个地下出土的编钟,战国时期的编钟,楚国。湖北那时候,那个地方是楚国。敲出来的声音还跟现在中央C,其中一个跟中央C的音律完全一样,真的好神奇。隔了几千年了,它并没有受到那个影响,而且同一个钟敲出来可以有不同的音高。所以我们古代的这些科技,这也算科技,是已经非常发达了。各位去看中国科技史、中国数学史,都会记载到这个部分,讲到冶金,这个冶,两点再一个台那个冶,冶金术,现在叫做矿冶,矿,矿物的矿,陶冶那个冶。这个是编钟。

然后这一个叫做特钟。刚才有特磬,就有特钟。特就是独,独特,单独一个敲的。

这个叫做镛钟,最大。刚刚讲孔庙一进来,外面那个一大,一左一右,一个镛钟、一个晋鼓。

再来这个就是琴,这个是琴,琴是七弦琴。

好,这个瑟,台北孔庙应该还有保存,很大。各位看起来不是跟古筝很像吗,对不对?但是你如果不细看的话,没有亲自去摸过你不知道,因为它的弦是一样粗的;古筝是由粗到细,差别就在这里。

这个就是凤箫,它把那个一根一根的竹管排列,各位看到这个只是露出来一部分,底下藏在里面的还有长长短短不同。现在看到一般外面乐团有一种排箫,早期有一位叫张中立就吹那个排箫很有名。排箫就按照长短这样排起来,然后有一个弧形。

好,它这个是写错了,这个不是洞箫,这是横笛。洞箫是直的,大家应该看过,直的吹,上面有一个缺口。所以这个不是洞箫。

这个叫龙笛,龙笛其实它只是把头跟尾加上龙头、龙尾装饰用而已,其实就跟笛子一样。刚才我说过笛子有这个笛膜,看到没有?这个地方有笛膜。笛膜就是芦苇膜,上次我们讲那个吹葭灰飞那个芦苇膜,很薄很薄的芦苇膜,把它黏在这个笛孔,笛膜孔,然后吹的时候就会有很清脆的声音。那这个篪,篪就没有膜孔,就直接这样吹。有一个成语叫做伯埙仲篪,有没有读过?伯仲,伯父的伯,仲就是人字边一个中间的中,仲。伯埙仲篪,它是在形容兄弟和睦。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哥哥跟弟弟,一个吹埙、一个吹篪,在合奏,形容兄弟和睦。

这些乐器就是传统的八音,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这些乐器目前只有在孔庙里头才看得到,而且孔庙里头诗、乐、舞同时演奏的,目前在祭祀典礼里面,也只有祭孔看得到,有诗、有乐、有舞,诗就是赞咏孔子的诗,乐就是祭孔的音乐,舞就是八佾舞。

好了,已经看完八音的介绍,就大概可以了解古人演奏的这些乐器,宫廷的宴会的一个情况。

好,接下来我们再看“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升阶”就是一阶一阶的登上去,就是那些官员,文武百官他们要朝见皇帝,皇帝五更早朝,文武百官要排列,一步一步的往这个阶,台阶这样走上去。

“纳陛”,这个陛,就是正殿最高层的,皇帝听取大臣报告国事所坐的地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台阶就称为陛。那我们尊称皇上就叫做什么?陛下。那殿下呢?殿下指的是什么?是太子。陛下是皇上,殿下是太子。不过现在韩国剧,韩剧里头,那些韩国的古装剧,他们把殿下变成皇帝,称皇帝为殿下,我不晓得是他们弄不清楚,还是说他们本来就是这么讲的。

“弁转疑星”,这个“弁”是指帽子,古代贵族所戴,做官的戴的帽子叫做弁。弁上面,帽子上面有很多珠的装饰,珠玉的装饰,被误以为好像天上的星辰,尤其是晚上灯光一照,闪闪发光。

我们看图片比较清楚。升阶纳陛,左边这个图就是,跟右边这个是放大的,放大特写,这个叫做陛,一阶一阶往上,所以称皇帝叫陛下。

这个弁就是帽子,做官的人戴的帽子。你看,上面还有各种名称,这个叫玉珠,这个叫玉簪,或者念ㄗㄢ。这里还有一个纽给它固定,叫做簪纽。再来是缨纽,缨就是帽的带子,红色的带子,叫缨纽。这个带子叫做朱缨,朱就是红色的。朱纮。然后前面这一个叫做金池。光一顶官员戴的帽子还有这么大的学问。还有,上面这个你可以算算看总共几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后面还有一条没看到,总共十二条,最多就是十二条。谁戴的?当然是皇帝戴的。然后再来,再来十条、八条、六条,这样子递减,按照官阶大小。所以弁转疑星意思就是说,这些大官们戴着各自不同阶级的帽子,上面镶嵌了很多的珠玉,然后在灯光照射之下,人一走动,看起来好像天上的星星闪闪发亮,你就可以想像出那个情景出来了。

好,接着下面这段,“右通广内”,来,念一遍:

学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老师:它讲的是这个宏伟的宫殿它四通八达,右边通到广内殿,左边通到承明殿。所以这里头重点就是这两个殿,广内跟承明。广内是什么殿?是朝廷里面皇帝收藏历代珍贵典籍图书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国立图书馆。历代有很多线装书,还有很珍贵的版本。朝廷里面要培养一个皇帝,从小就要读书,就要学六艺,各种典籍都要读,所以他一定要搜集自古以来很重要的图书。所以《四库全书》的编纂,就是因为他要把全天下的好书统统都搜集起来。当然还有一个目的,清朝有文字狱,所以还有一种叫四库禁毁书目。他搜集全天下的图书,到了朝廷以后,一本一本过滤,这个可以纳入,纳入收藏,这个要列为禁书,所以禁的还有很多。所以除了《四库全书》以外,另外一套是四库禁毁的书,被禁、被毁的。被禁被毁,只要对清朝不利的,或者是对朱熹的学说有反抗的,统统被列为禁毁。所以我们看《四库全书》那么多,对不对?那些被禁被毁的也不相上下,还有很多。

承明殿是什么?皇帝会见文武大臣的地方,叫做承明殿。所以左右通达、四通八达。

再来,“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个广内殿里面不但收藏了《三坟》、《五典》,那承明殿里面聚集了文武百官这一些全天下的英才,统统都在这里了。

《三坟》跟《五典》,这是传说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但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所谓的《三坟》,是记载三皇,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当时的相关一些文献资料,就称为《三坟》。这个“坟”不是坟墓,不是坟墓的意思,还是典籍。《五典》是记载五帝,少昊帝、颛顼、帝喾,念ㄎㄨˋ,尧、舜这五位帝王他们的资料。所以叫做《三坟》、《五典》,现在都已经看不到了。这是讲广内殿,这些国家图书馆里面所收藏的《三坟》跟《五典》等,不只这个。

那承明殿,皇帝在每天早朝,汇集了文武百官,这个都是全天下才德出众的人,有文人、有武将,文官武将。

这些图片,我们只能透过现在所保存或者是一些图画还原。这是广内殿,这个国家图书馆,跟现在台北那个造型有一点像,中正纪念堂里面不是有音乐厅、歌剧院,都是类似这样仿古的造型。

“亦聚群英”,这个应该是蜡像馆,模拟当时的朝会。我们上次说坐朝问道,莅官,有最早是站立的,后来改成坐的。

接下来我们看“杜稿钟隶”,念一遍:

学生:“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老师:刚才只是简单说有《三坟》、《五典》,现在进一步提到有杜稿跟钟隶。这个“杜”是这一位叫做杜度,草书名家,历史上有名的草书名家,姓杜名度,在汉朝非常有名。这个“稿”,现在是写木字边,跟现在我们用禾字边这个草稿的“稿”相通。我们现在讲草稿,就是还没有定案的那个稿子,叫草稿。其实古人作文写文章也是一样,提笔就写,写写写,最后再慢慢修改修改,定稿的时候再重新抄一遍。到后来都不分了,反正只要是书法写的都叫做稿,书稿。

钟是钟繇,钟繇的隶书作品,叫做“钟隶”。杜稿钟隶。这个我们有念ㄧㄡˊ、有念ㄧㄠˊ,有两个音。是三国时代,魏蜀吴那个魏,著名的隶书书法家。这个隶指的就是隶书,现在各位都在写,那个叫隶书。

再来有“漆书”,漆书就是用油漆写成的书册,用油漆写,然后装订成册的文章。

“漆书壁经”,“壁”,这个是墙壁。指的是谁的墙壁?孔子家里面墙壁里面所发现的经典,这个叫做壁经。这个是我们念经学史都会读到,有今文经跟古文经。今文经,古文经,就是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然后就把很多重要的典籍都烧掉了。所以当时到了汉代,那些经典就被烧了,就请那些老一辈的长老,把他们脑子里面所记住的这些经文用嘴巴叙述出来,然后再经过这样抄写把它抄下来。后来孔子的后代在翻修他的那个旧宅,就是朝廷拆他们的房子,结果把墙壁一打开,竟然发现当时的孔子的后代把重要的经典都藏在这个墙壁里面了,这个叫古文经。详细的我们后面再来介绍,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先到这边暂时休息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