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人体几何结构的数形、数模性 》一文中,可见人体几何结构上的构造上 有一个分岔点。这还是纯研究范畴的分岔点,那么在生命体上是如何的呢? 再回头看,生命的发展。从植物种子的发育,先生出胚根,再长出胚芽,生根发芽都从种子的胚轴处分为向下向上的发展,虽然有时间上的先后,但大抵还是如此。 在观察动物的胚胎发育,虽然复杂了很多,但是大抵还是类似的过程。虽然人体最终的结构是双腿直立的样子,但此时的结构可以视作是分叉状的。但实际上,这个状态和结构,都是经由植物类的发展过程而来,在胚胎,胎儿的发育过程中,这个过程其实也很明显。 如果真正地重现人体结构的发育过程,准确地表述应该是,人体经由O点开始迭代,分别向下和向上发育。植物种子有个胚轴,人体从胚胎而来的过程,其实也差不多有如此一个“轴点”,只是没有彰显出来。这个点,明显就存在人体的下肢和躯干交接附近。这个部位区域是生殖力量所在,那么对照人体,就应该是内外生殖器区域。 卵子自胚胎性别形成后,就存在了女性卵巢里。精子虽然不是如此,只是等到初情期才体现出来,其所在位置是不变的。女子的下腹子宫是孕育生命的地方。这个区域对男子也一样具有如此大的“效应”。 所以人体下腹部是有一个生发轴点的。这个点,就是中国传统思想里,最常见的关于人体“一”的部位。这个一,上承躯干及其内部五脏六腑,下接下肢。从胚胎发育而言,这是人体生命展开时的位置。 人体的意识如何去观察活着的自己,这就是古人千寻万寻,发现的“丹田”、“命门”。人的意识是可以通过这个“轴点”,“命门”发现自身身体的构造,甚至可以发现其迭代螺旋的过程。毕竟,活的人体,本身自细胞以来就一直存在“微小”规模上,从毫秒到分钟、小时等的细胞-胚胎发育重演。当人体的意识能够如显微镜一般遍观自身身体的结构、变化,那么意味着更深一步,就能够洞察到自细胞-胚胎而来的演进过程是否一直是和谐的,是否在某一时有失偏颇,过犹不及,这种偏颇、过犹不及是否受到其它因素的作用影响。 细胞-胚胎的生物演进,本身其实是一个迭代螺旋。从胚胎到胎儿成熟,其状态就是一个集众多迭代螺旋一体的不规则的圆锥体样。这个点恰是更大迭代螺旋系的一个点,一个集各方迭代螺旋交互-耦合的点,由此,按照之前的返观过程,可进一步洞察这个迭代螺旋系;到下一个更大范畴的迭代螺旋,一直持续下去,达到某个迭代螺旋的层次,就是一个境界。 这里,在更大的迭代螺旋系里,这个过程只是承续先前的某一个迭代螺旋。现在虽然在某一分支某一代上,但是先前它在哪一分支哪一代的状态却不是确定的。因为整体迭代螺旋系具有交互-耦合的情况发生,是否,一代迭代螺旋的灭寂,会因为整体的迭代螺旋,内部各规模层次的分支迭代螺旋,分支上的个体迭代螺旋的交互-耦合的原因。在灭寂之时,因为原来在某支某代的交互-耦合度,因缘际会,重新入住、灌注于新生的迭代螺旋。如此才能保证整体迭代螺旋的累积性,才能促使迭代螺旋体积越来越大、速率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高…… 达到的境界用佛学的观点看,就是一次迭代螺旋只是一种幻相,是现象,就整个迭代螺旋体量看,它是忽生忽灭的。就如黑夜里的滋生出一盏小小油灯,亮了是人的一生,灭了是归于黑夜本身。也如宇宙,星辰都是沧海一粟,瞬息存在的物件,很快就消逝在宇宙中,一切归于宇宙的寂静。这个境界,《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在这样的状态下,生命之学,就深入到了很玄妙的地步了。就明白了: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人体生命不过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产物。 所以,就人体疾病而言,因为交互-耦合,因缘际会,人体的疾病就到成人这一代迭代螺旋看,是其从胚胎-胎儿的迭代或许有些不和谐带来的,更多而是日渐成人后,对外界环境的把控态度带来的。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一个迭代螺旋,都有自身特有的迭代螺旋度、处于特定的数位点、对时间和事件的理解、把控也是特定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自身的运行轨迹和在轨迹上的速率以及运行一周的频率等也算是既定的。 当人把自身和外界过多地联系,关注之下,产生的交互-耦合就会越多,这种关系,如果在不影响自身生命绕某中心运转的情况下,关系不大;一旦越过了度,就会使自身的螺旋度、数位点、时间、运行轨迹及其之上的速率、频率,都影响了自身,成为了负担。如此,对应人体内部的细胞、组织、器官、脏腑等,迭代出现问题,内部原来相对较为和谐的迭代失衡。其必然首先影响自中心分支为界的自身这一侧的迭代螺旋;随着整个迭代螺旋在各自规定的路径上运行,必然会越过中心交互到对侧去。 这过程最简洁的描述,就是阴阳失衡,要么阴损及阳,要么阳损及阴,最后阴阳互损。在人体,就表现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由此损精耗气、动气伤神。用精、气、神表述人体内部从轴点到顶部迭代螺旋过程的状态。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由此,可知,疾病真正的本源,在于自身对外在环境的关注、投入。而不是关注自身的迭代螺旋在度、数位、时间、运行速率和频率方面;同时也不知自身这些条件是几斤几两,一味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并为之无限付出,最后抽空了自身,精伤神灭,没有按照生命迭代螺旋的既定“轨迹”,就匆匆地结束了一生,玩完了一次迭代。 疾病是意识关注趋势持续错误的结果,收回错误的关注。于人就是七情六欲的付出方向错误,导致疾病。所谓“自身得病自心知,心病尚需心药治”。《道德经》曰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意识是迭代螺旋在极端高度化的结果,度数大、迭代极快、数位转换瞬息万变、时间几乎无法计算、速率和频率也极度快速高效。所以,宇宙的演化中,迭代螺旋系中,意识同样是迭代螺旋不断灭寂后的叠加产物。这意味着,一个灭寂的迭代螺旋,其全部都具有一定的叠加性,它都是存在的,只是从迭代螺旋这种显性幻想灭寂了,它仍在灭寂所在的体系里,不论这个体系是迭代螺旋,还是宇宙形成大海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因缘际会,它具有幻化为其它物象、物相的可能。 如何破解这样的存在和问题。那就是佛、道所言,让自身的意识能够经由一次次、一代代的迭代螺旋,从关注一人之内到一人、一物、一事,扩展开去,关注万物生灭,由此明白生灭之道,获得自身意识的“寂静”。破万相,得一相,直至无相,这种境界就是与世间万物生的“那个”一致了,是“佛”,是“道”,是自然本来、如如然。 到此时,回首《心经》、《金刚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方能释然明怀。正所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人自我解读过程,可以得人体内的一,人体这个一,得宇宙大爆炸的一,得万物缘(源)起及其背景的一:道、佛。 中华文明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建构起来了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指导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政治、军事、战争、医学、宗教,世俗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