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从三个方面界定了课程内容,明确按照“内容要求”(教什么)、“学业要求”(教到什么程度)、“教学提示”(怎么教)三个方面来展开和说明课程内容。明确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基本要素:(1)为什么学——指向核心素养;(2)学什么——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3)怎么学——学科知识学习、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 1、什么是结构化?结构化学习是以物理知识体系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进行转化、迁移、梳理、归纳、整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与方式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观察、思考、假设、验证、反思,需要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需要发现本质的物理规律,从而建构出全新的认识结构。 2、有哪些结构化?结构化既体现在内容的结构性上,也体现在物理思想方法的结构性上;既体现在知识系统的结构性上,也体现在学生认知过程的结构性上;既体现在老师课堂结构、板书形式的结构化上,也体现在学生思维结构化的孕育和发展上。 单元结构化教学是基于物理大概念,以有结构的教,促进有目标、有结构、有关联地学。将单元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认知,结构化教学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站在整体化,系统化的高度组织教学,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融会贯通,形成较完善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的教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可以改变以往零碎化知识教学的形式。知识体系整体大于知识体系各部分之和,要用“大概念、大情境、大主题、大任务、大问题”将知识中相同或相似乃至相对、相反的意义模块进行统整、优化、组合,使得知识成为更具生长力的结构体。其关键是将“结构化”和“大概念”的理念融入教学活动全过程之中,“充分依据结构、生成结构、拓展结构、发展结构思维,培育核心素养”。 3、重点是促进学生的思维结构化 结构化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工具,不应只应用于知识形成上,还可以应用于对知识结构的严格把握和自主建构上。 第一、整体感悟知识。思维整体结构化在数学复习课中使用效果比较好。复习不仅是对单元知识进行回忆,而且在复习期间采用全新方式,激发学生复习兴趣,从而可以使学生主动加入到复习中,便于知识建构。第二、学会迁移。在教学中,迁移基础知识的过程更加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数学过程性内容,对知识进行自觉性迁移和分析。第三、纵向拉伸:将单元内、单元间,甚至跨年级的同类知识内容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通过内容的适当调整、增补,将断裂的知识结构修复完善,使学生对知识间的纵向关联有清晰的认识。第四、横向贯通:把具有“类”特征的单元知识整合到一个单元,凸显背后共通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对类结构特征知识内涵的整体认识和结构把握,提升学生分类、比较、概括、抽象的能力。第五、纵横融通:打破原有单元和年段的界限,把视野从单元整体结构拓展到整个年级甚至各学段的教学中,在整个教学的视野下审视、策划、体现结构链和结构块之间的关联,形成主次分明、有机渗透的教学格局。同时,我们经常要思考:你打算让学生学习什么内容?你能想到与这个内容有关的哪些内容?为什么说这个内容是重要的?学生学习这个内容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是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帮助学生学会这个内容的支持是什么? 4、梁溪区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发展。梁溪区学习任务单(比如,无锡市金星中学的“求真课堂任务单”)的运用,能够将学生思考的过程量化罗列,相当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梯子。学生在探究的状态下拾阶而上,寻找到需要掌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学习任务单,使学生在任务单的提示下展开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单的提示、给出的线索等寻找到知识点的所在,并且做出进一步的探究。 在这一学习任务单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教师仅仅是把要求提了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实践验证,亲自去实践,也可以通过单纯的运算,还可以通过头脑的空间想象去完成探究任务,也就是说给出了过程的引导、要求看到结果,但是探究的过程却交给了学生,为学生留有相当大的探索空间,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新课标课程内容结构化具有育人为本、学生发展逻辑、素养导向的特点。要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需要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在课程实施中,从内容构成方面,需精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创设真实情境和条件,培育核心素养;从教学组织形态上,需设计任务型、项目化、主题式、问题解决等大观念和大主题及大单元的学习内容组织形态,作为课程内容聚合机制和学习动力激发机制,力求“少而精”,实现纲举目张。在教学实施上,让学科知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嵌套、叠加、整合,增加操作性、具身性和体验性,形成横向关联互动、纵向进阶衔接纵深意义增值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郭华观点:学科内部或者课程内部,要有纵向的整体考虑。即找到能够使学生学习经验不断扩充的核心概念(比如力和运动的关系)。这次的课标中我们把核心概念、主题、任务群等概念随学生经验不断扩充、不断深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而不是学一段忘一段。如科学提出了很多学科核心概念——十三个学科核心概念、四个跨学科概念,科学学科就是围绕着十三个核心概念和四个跨学科观念来组织起来的。 内容结构化背景下的教学,强调大单元学习。实际上就是把知识点变成知识单元,再从知识单元变成学习单元。知识点像是一节课的备课,通过一节一节的备课,产生对这门学科结构的总体印象。所以老师首先要从知识点转向知识单元,把知识点构建成知识单元。但有知识单元还不够,老师还要设计学生的活动,将知识点变成学习单元才是终极目标。如果把知识点比喻成砖,那么学科知识结构或者知识单元就是房子,学习单元就可以比喻成家(这个结构要有学生的建构经历,要有背后的实验故事、感悟提升。比如,升华要吸热的结构,要想起来做过的实验,要有发现和反思)。盖房子要有砖,但如果仅是一块砖一块砖堆砌,便没有价值。学生学习了很多内容,但这些很可能是惰性知识,当需要使用时,没法及时调用或者无法建立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所以一定要把知识点放在知识结构当中去看,这样才能显示其应有的价值。比如“承重墙”处的知识点就很重要,而“隔断墙”的知识点就不那么重要。重点处要下大功夫,就像重要的文章要反复精读,不重要的只需浏览即可。这种大单元结构下的教学,实际上早有教育者探索。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需要有不断理解、反复认识和运用的机会(比如力和运动的关系)。学生学习的时候会感到难的不难,旧的不旧,新的不新,因为难的内容产生于容易,旧的东西会生长出新的东西,这样就体现了非常好的教学的良性循环,让学生越学越自信,越学越聪明。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关系。不能因为课程内容结构化就把知识虚化、模糊化,知识本身也是很重要的,只不过要放在结构中去看知识点。同时也要利用知识让学生去实践,这也是很重要的。 概念图、思维导图、课堂小结都是结构化的表达形式。 (贡湖湾玫瑰园,杨文君老师作品) |
|
来自: 张福涛lu70kpm9 > 《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