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个角度来解读宇文护

 子玉史院 2023-05-02 发布于陕西
 / 子

“权臣”、“史上屠龙第一人”是永远黏贴在宇文护身上的标签,这是史书对他的定义,绝对的公平正义。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解读的话,宇文护其实也间接成就了北周王朝,成就了武帝宇文邕。

556年是北朝历史的分界点,也是关陇贵族集团成员集体站在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因为,随着宇文泰的去世,西魏王朝以及关陇贵族集团的命运都到了被重新定义的时刻。

当宇文泰将所有的大权都交给侄子宇文护的那一刻,宇文护实际上已经被赋予了总导演兼领衔主演的身份。

当年年底,宇文护就打出了一张极其重要的牌:逼迫西魏恭帝将皇位禅让给了宇文家族,宇文泰的嫡长子宇文觉进阶皇帝

是的,历史由西魏切换到了北周王朝。

但宇文护也在权力面前彻底失控,一手给自己佩戴上了“屠龙者”的标签——

557年九月,宇文护杀掉了已经被废的孝闵帝宇文觉,改立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为皇帝;
武成元年(559)四月,宇文护指示心腹李安给宇文毓的饭食中下了毒;

四月二十日,静帝宇文毓驾崩,十八岁的宇文邕登基称帝,是为周武帝;

次年,时任天官大冢宰(也就是所谓的宰相)的宇文护又多了新的标签:都督中外诸军事

魏晋南北朝,如果某一个大臣同时佩戴“宰相”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标签就相当于掌控了整个王朝的命运,而宇文护之所以先后杀死闵帝宇文觉、静帝宇文毓其实就是为了这两个头衔。

在其后的十二年间,武帝宇文邕也很配合地扮演着傀儡的角色,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按照宇文护设定的剧本走,绝对会是下一个宇文护屠龙刀下的牺牲品。

宇文邕的聪明之处正是在于,不急于亮剑,用十二年的时间让天下人给自己打上“废柴”的标签,让宇文护对自己完全放下戒备。

有句话是怎么说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宇文邕将“废柴”的标签不断重复向众人诠释了十二年,大家有理由相信,宇文邕已经习惯了傀儡的角色,包括宇文护。

▲宇文护是北周王朝初期的主导

图源/剧照

所以,当宇文邕突然向宇文护亮剑时,对方根本没有任何防备,直接被诛杀——

天和七年(572)三月十四日,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在他入宫觐见的时候,皇帝交给了他一件事:“太后爱喝酒,我劝不住,这个事还得你来出面,一会呀,你就在太后跟前念一下这篇文章。”

说着就将手里的《酒诰》塞给了宇文护。

当宇文护将注意力聚焦在《酒诰》上时,宇文邕直接就用一块玉圭向宇文护发起突袭,宇文护倒在了血泊中,接着就是被躲在内室的宇文直砍杀的情节。

宇文护这把屠龙刀终究被埋进了历史的黄土中,复制了历史上大多权臣的命运。

不得不说,虽然宇文护和宇文邕之间力量悬殊巨大,但宇文邕还是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了政变,他的沉稳、果断、心思缜密的性格底色发挥得是淋漓尽致。

见一斑而窥全豹,此时的北周臣民才完全醒悟过来,原来,他们皇帝的真实标签根本不是“废柴”呀,雄才大略绝对了。

是的,大家有理由相信,宇文邕会将北周王朝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好,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时间点,宇文邕诛杀宇文护是在572年,对北齐的全面战争是在575年发起,这中间的几年,宇文邕除了为战争做准备工作外做的另一件事肯定是:

消除内部矛盾,将内部资源形成一个合力

也就是说,北周从宇文泰时期积累的矛盾,到了575年才基本被消除,不然,北周是没有能力发动对北齐的战争的。

而事实又是,宇文护虽然一直在扮演着权臣的角色,但他在事实上绝对推动了这件事的进展,宇文邕也才能迅速聚焦内部力量发动灭齐战争。

是的,宇文护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就了武帝宇文邕

我们再来将视线转向宇文泰去世的556年——

宇文泰去世前,将所有的大权都移交给了侄子宇文护,之所以如此,他担心的当然是,自己的孩子们还小,驾驭不了他的那帮“战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而宇文护就不一样了,他不仅年龄稍长,而且因为跟随自己多次出征在军队中有一定的威望,大家在面子上还是会团结在宇文家族的旗帜之下的。

就像五代时,石敬瑭死后冯道之所以将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扶立为天子,就是因为石重贵有年龄、能力、军功的优势。

换作石敬瑭的儿子石重睿接班,后晋王朝可能会直接退场。

再说宇文泰的团队。

本质上来说,宇文泰和其他七位柱国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因为他的能力、业绩和威望当时无可替代,所以大家才公推他为带头大哥。

就像西汉的刘邦,本质上来说他只是盟主的角色,是因为他在灭秦、灭项中的巨大功劳以及主持分红时的公平公正,大家才推举他为皇帝。

既然宇文泰已经退场,那大哥的角色就应该从剩下的几位柱国里推选,尤其是当时的独孤信,有威望、有能力、有影响力。

▲独孤信是关陇集团内部的实力派

图源/剧照

而宇文泰之所以不立长子宇文毓为接班人就是为了防止宇文毓的老丈人独孤信将来以外戚的身份把持朝政。当时,宇文泰几乎就是强行逼独孤信表态效忠宇文觉的。

设想一下,如果独孤信不配合,他很可能会被宇文泰当作靶子来特别针对。

关陇集团的内斗一触即发。

宇文护的聪明之处正是在于,他采用连横的策略在第一时间将柱国之一的于瑾拉入了自己的阵营,在内部会议上,于瑾不仅公开支持宇文护还带头给宇文护行了叩拜礼,宣誓效忠。其他在场的大佬们也只能象征性地给宇文护行了叩拜礼。

宇文家族暂时稳固了自己头把交椅的位置。但关陇集团内部依然是暗流涌动,洗牌的事随时可能发生。

接着宇文护就打出了第二张牌:逼迫西魏恭帝将皇位禅让给了宇文家

556年的除夕,西魏的江山正式切换到了北周的时代。宇文家族由柱国的身份晋级皇帝,这样在名份上就与其他人拉开了距离,在身份上具备领导大家的合法性。

此时,宇文护也就很从容地打出了第三张牌:向那些不服从宇文家族的人宣战

宇文护先是大施合纵连横之术将于瑾、李弼、侯莫陈崇拉入了自己的阵营,然后对反对派赵贵和独孤信采取了明升暗降的方式将他们孤立。

在赵贵和独孤信密谋造反的过程中,宇文护先发制人,一举将这两位柱国从北周的权力格局中踢出局:

赵贵在上朝时被捕杀、独孤信被逼于家中自尽

赵贵和独孤信之后是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李远被处理。保定三年(563),因为侯莫陈崇公开发言反对宇文护专权,宇文护派兵直接包围了侯莫陈崇的家并逼他自杀。

那些公开对宇文家族以及宇文护本人不服的人都被从北周的舞台上强制踢出,剩下的基本都是已经服从目前权力格局的人。

但还是有不服的人,比如杨坚父子,宇文护各种拉拢,杨忠和儿子杨坚就是不上船,只是因为他们为人比较低调,宇文护找不到借口发难罢了。

到了武帝宇文邕执掌乾坤时,宇文家族已经将皇家的标记重重地打在了人们的意识中,但即便是这样,宇文护之后,武帝还是用了好几年时间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才初步稳定了江山。

▲雄才大略才是宇文邕的本质

图源/剧照

想想,这事如果换作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宇文毓来操盘的话,他们肯定不是那些柱国、将军们的对手。

虽然宇文护连续屠杀了宇文家族的两代皇帝,但毕竟让宇文家族成了北周王朝的主宰,到了宇文邕手里,天下已经尽归宇文家族。

也就是说,武帝宇文邕是间接被宇文护所成就的。正是因为内部矛盾被解决,北周王朝才能聚焦所有力量发动统一之战,向隔壁的北齐亮剑。

所以呀,历史人物、事件,有时候还是得分两面来看待,比如宇文护,虽然这人被打上了“权臣”的标签,但他对于宇文家族的问鼎,对于北周统一北方的历史功业还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的,历史得从各个不同的维度去观察才能得出比较理性的结论。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铁打的关陇贵族,流水的皇帝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