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流的人物追求独立思考,而伟大的人物善于思维共享

 犀流沙 2023-05-02 发布于湖北

本文属于思维共享系列文章,旨在探索全新的思维方法体系,难免存在错误。文中的独立思考指独立面对、自我思考,没有其它外延。


在上一篇文章《在人工智能时代,为什么独立思考者难以成功?》之中,很多人仅仅简单浏览了一下标题和文章内容,就认为我否定了独立思考,并提出了强烈批评。
出现这种情况,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独立思考的权威早已在我们很多人的大脑中根深蒂固,他们不容许任何对它进行质疑。
事实上,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只是揭示了,独立思考的真正对立面不是没有主见、盲从、懒于思考,而是思维共享。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非此即彼,两者只能存在一个。
独立思考依然存在着重要价值,它与思考共享完全可以共存。只不过我们从小就被各种独立思考的小故事所浸染,大脑早已被独立思考的权威所占据,当作获得智慧的唯一途径。在这些小故事当中,所有伟大的人物都被刻意宣扬成独立思考者,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完全是一个人思考出来的。我们要想和他们一样,也必须学会独立思考。
今天,我们很多人不喜欢讨论思考,也害怕人工智能会替代自己,都与这种思想的负面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然而,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01


天才爱因斯坦:未被展示的另一面


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就是,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他一直被大家刻画成“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 ”的学习典范。关于他独立思考的故事,更是在学校和社会之中被大家争相传诵,流传至令。他个人也十分提倡独立思考,并一再强调它的重要性。在《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演讲中,他曾说道:
培养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永远应被学校放在首位,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且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他必定能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只接受了获得详细知识的训练的人,他能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那么,他的成功真的仅仅是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吗?
大多数媒体更愿意相信,他的成功都是他独立思考的功劳。似乎这样更容易吸引眼球,引发追随者的狂热和模仿。然而,爱因斯坦本人好像并不愿意这样做,他曾亲口向世人坦承道:
我一天里会多次认识到,自己外在和内在的生活大多依赖国人的劳动,不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的,我必须尽我所能,做出不亚于我所收获的贡献来回报他们。

这并不是什么谦虚的话,事实上他的确也是这样做了。他曾经只要有时间,就会去普林斯顿大学。不为其他事,只为找一位叫葛戴尔的学者讨论。葛戴尔是谁,为什么会被爱因斯坦这样的人如此看重?葛戴尔的逻辑非常缜密,因提出不完备定律而被世人熟知,是人类社会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最伟大的逻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喜欢和他讨论,帮助自己梳理各种各样的逻辑问题。
显然,天才爱因斯坦不仅仅善于独立思考,他还热衷于思维共享。然而,深受我们教育体制影响,他的思维共享这一面却很少被世人提及。我们的教育一个重要目标是,把不会思考的人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的人。然而,对于问题的解决,独立思考却不是最佳途径。



02


青年毛泽东:伟大的思想来自哪里


另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一位非常具有独立见解的人,他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思考。比如,《持久战》、《实战论》和《矛盾论》都是他超群绝伦的思维成果。
然而即便这样,他依然反对那种一个人独自思考的做法。
1920年,他在写给陶毅的信中,明确反对了一个人独自研究的“浪战”。他认为这种方法“用力多而成功少”,实际上“最不经济”。
相反,他号召大家集体参与“共同的讨论”,在相互讨论中实现信息共享和思维共享。
要这样的共同讨论,将来才有共同的研究,共同的准备,共同的破坏和共同的建设。要这样才有具体的效果可睹。'浪战'是招致失败的,是没有效果的。共同讨论,共同进行,是'联军’,是'同盟军',是可以操战胜攻取的左券的。我们非得力戒浪战不可。我们非得组织联军共同作战不可

正是基于这种思维理念,他广泛吸收了当时优秀人士的智慧,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理论视野和思想内涵。在青年时期,他曾同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之间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从李大钊那里,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从陈独秀那里,深入学习和讨论马克思主义;他从蔡和森那里,坚定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借助思维共享,他不仅快速地实现了成长,而且寻找到了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
一流的思考者往往追求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而伟大的思考者则喜欢借助群体的力量协同进化。在学校中我们更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而在社会中我们则要学会思维共享。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盲区,难以自知。

03


独立思考者难以自知的盲区


长期以来,我们把自学成长视为一个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一个人聪明优秀的表现。
然而,剧作家本琼生却说:“只靠自学的人,就是拜傻瓜为师。”
这无疑给那些自学的人泼了一盆冷水,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但是,琼生的话却不无道理,值得我们反思。
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如果只是一个人独自学习和思考,不与人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就很难获得实质性提升。如同原地拉磨的驴,看似一直在行走,却始终停留在原地打转。
《思维影响人生》:美国心理学家邓克尔曾研究发现,人们的心理活动常常受到一种所谓“心理固着效果”的束缚,即我们的头脑在筛选信息、分析问题、作决策的时候,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以前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善于另辟新。这种熟悉的方向和路径就是“思维的定式”。

思维定式是我们的隐藏大脑,能够帮助我们自动完成那些习惯和熟悉的思考。但是,它同时也无形之中限制着我们的思维运转,让你长期以一种固定的视角思考所有问题。基于过去的成功经验、习惯、情感,你丝毫不会觉得这样思考有什么问题。并且,随着经历的增加,它还会自我巩固加强这种思维定式的外壳。

我很喜欢的《十二公民》这部电影,它向我们展示了思维共享如何弥补个人思维定式的不足。

一位来自河南的务工父亲在家中被人杀害,而所有的嫌疑点都指向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是被富商收养的富二代,长期与生父关系不和。当晚,他俩再次就钱的问题发生激烈争吵。随后,生父就在家中被害。

某高校组织了12位学生的家长,进行了激烈讨论,并要求他们全票认定嫌疑人是否有罪。本来案件十分简单,大家只要客观冷静地思考就可以了,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事情没有想像地这么简单。

大家因各自生活经历和教育不同,对案件产生了强烈的个人看法。有的人仇富、有的人地域歧视、有的人武断、有的人盲从,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式来考虑问题。关键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代表着正义。

所幸的是,最后在大家相互批评之下,指出了每个人的思维缺陷,让案件得到了公正客观的审判。

每一个人的思维各不相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式。但是,很多独立思考者往往并没有真正认清这一点,他们坚持自己的“明智”,以固化的思维方式看待着这个世界。比如,很多人毕业之后依然保持着学校时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殊不知社会需要的是多种思维方式协作来解决问题。
而伟大的思考者往往能承认自己的思维不足,与他人进行思维共享,弥补自己思维上的不足。
毛泽东在求学期间,他就非常热衷于同别人交流,进行思维共享。他曾同蔡和森等人成立哲学小组,研讨哲学问题,提升自己的哲学思考能力;他还成立了新民学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激烈探讨了当时社会问题。同时,他与杨昌济、黎锦熙等先生频繁交流,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视野。对于这些,毛泽东在给黎锦熙、萧子升等人的书信中,他多次强调了思维交流的好处。
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精英人才不满足于书本的知识,他们开始成立秘密集会,进行深入讨论。比如,创建于1820的剑桥“使徒会”,曾先后聚集了伯特兰·罗素、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路德维格·维特根斯坦和弗兰克·拉姆齐等日后享誉世界的知名人士。还有1914年左右成立的“卢布姆斯伯里集团”,它深刻影响了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
如今,在高校和商业场所,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特意设计的休息区。它除了让人们休息外,一个重要作用其实是为了提供思维共享环境。在这里,不同领域或行业人士可以随意聊天,进行思维碰撞,孵化新的创意。
一个人思维的盲区,我们自身往往很难发现。但是在思维共享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实质性提升。

04


伟大的思考者善于思维合作


在我接触的创业风险投资中,投资人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创始团队。然而,很多创始人往往更关注的是项目好坏,对自己的团队常常毫不在意。他们的团队要么是创始人单枪匹马,要么随便找几个人来凑数。对于他们来说,只要项目足够好,自己一个人就可以随便率领一支队伍搞定。因为自己足够聪明、经验足够多、能力足够强,所以一个人足以做好一个项目。
实际上,他们最后往往以失败收场。问题不在于他们自身是否强大,而在于他们是不是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才能。
管理学家爱迪思认为,没有哪一个管理人员能够单独应对企业的所有挑战。为此,他提出了一个PAEI管理角色模型,指出一个成功管理团队需要具备四种关键角色:业绩创造者(Producer)、行政管理者(Administrator)、企业家(Entrepreneur)、整合(Integrator)。
  • 执行P角色关注的是短期目标,能带来短期效益;
  • 行政A角色关注的是短期控制,能带来短期效率;
  • 创新E角色关注的是长期目标,能带来长期效益;
  • 整合I角色关注的是长期控制,能带来长期效率。

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思维才能,我们不能以单一视角来看待思维。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往往会以一张试卷来评判一个人的思维品质是否优秀。然而,这仅仅只是思维的一方面。实际上,思维非常复杂,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伊丽莎白·桑顿把思维划分为外部评判型、竞争型、完美型、缺乏安全型,道娜·马尔科娃和安吉·麦克阿瑟将思维划分为分析型、程序型、创新型、关联型。
每一个人的思维才能各有优劣,我们并不能说大家的大脑彼此相同,就可以胜任他人的思维才能。所以,伟大的思考者往往寻找思维伙伴,弥补自己的思维缺陷。
在《高价值创造者的5个思维习惯》中作者同样指出了,很多聪明的亿万富翁都是“高价值创造者—高价值创造者”组合,以此进行思维共享,弥补自己的思维不足。比如,巴菲特——查理芒格的投资组合、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的谷歌组合、乔布斯——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的苹果组合、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刘邦和汉初三杰,都是一种思维共享,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相比于独立思考者,伟大的思考者更懂得思维共享的复合作用。他们从思维共享之中获得远远大于独立思考的回报,并且收获了无比宝贵的 “关系”。很喜欢湛庐创始人韩焱一句话“对话最伟大的头脑,与聪明的人共同进化”,当你开放自己的思维,与别人思维共享,你将会收获无穷无尽的智慧。
然而,独立思考者依然被传统教育所拘囿,并未强烈感知到新时代的变化。我们今天之所以重点讨论思维共享,正是因为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独立思考依然拥有重要价值,但是它现在已经不再具备巨大的优势。

05

新时代需要新的思考方式


《协同的力量》:在黑暗中独自摸索思考已经成为人类不能承受之重,协同的力量才是个人和集体生存必须的生命之光。今天的世界,除了共同思考,我们别无出路。

传统教育教会了我们怎么独立思考、怎么独立解题,但是这是上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并不意味它适合新时代。正如美国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说的那样,我们无法用昨天的思维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
今天我们正处于新的时代,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而这对于思维的实际应用于经济领域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类大约300万年历史之中,我们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化和发展的。
  • 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智力尚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只能使用简单且原始的思维方法——拟人化思维,去理解自然界各种现象。他们设想大自然与人有相似的生命,赋予了它们和人一样的形象。比如,他们会把太阳、月亮、海洋都赋予了人的特征和形象。

  • 古代社会:古代人的思想比较朴素,他们习惯于从直接观察上获得的信息,来进行直觉的猜测。比如,中国的五行学说,便是古人借用“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物质材料,来理解世界的形成及相互关系。

  • 近代社会:在进入近代社会之后,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借助仪器观测自然,利用数学方法开展实验和研究,并创造了逻辑方法、假说方法和分类法等大量思维方法用于分析。

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思维方法。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维方法,它必然要淘汰旧的思维方法。正如从工业时代跨入互联网时代一样,大量工业时代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都被淘汰。
今天的独立思考同样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环境早已发生改变。
今天各种科技技术高度发展,不同的学科高度分化的同时又高度综合。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它不再是农业时代的种植问题,也不是工业时代的生产问题,而是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技术和不同学科的综合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发布了一张雷瑟顿简图示意图,用于描绘全球生态系统的内部运作。这张图看似非常简明,其实它非常复杂。如果你想解决一个全球生态问题,往往它需要大气物理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微生物学家、城市历史学家、化学家等不同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进来。并且,如何协调不同领域专家,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实际上,今天我们的职场成长同样如此,很多问题并不能依靠职场人自身的独立思考就能解决。
过去,我们在职场中只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是,现在的职场是多维度、全方位竞争。在基层岗位上,你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沟通、写作、思考、演讲、学习等多方面能力;如果你不想在35岁被职场内卷所淘汰,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运营、管理、领导和商业才能,尽可能地快速走上管理岗位。如果这一切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完成,既不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低效的行为。我们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错误成本,以及宝贵的时间成本。
一些问题的复杂性和世界的不确定性,早已超出了独立思考者个人能力的范围,并非努力就可以解决。你需要寻找自己的思维外援,帮助自己快速成长。




技术重构我们的思维方式


同时,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技术变革就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它从时间和空间上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方式,让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与世界不同地方的人进行连接。
这意味着什么?
你将可以通过微信与他人进行及时沟通,相互交流思想。
你将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连接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共同分享思想。
你将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广泛连接世界优秀人士,与他们共享优秀的思想。
……
这将彻底改变我们,重新定义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将让我们摆脱思维的个人局限,高效地获得无穷无尽的群体智慧。
  • 依托于互联网连接技术,在遇到问题时,你不必再一个人冥思苦想。你只需要连接到优秀的大脑即可,因为你遇到的问题早已有人解决。

  • 对于普通人来说,高效成长通并不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一步步摸索,而是快速连接优秀人士。通过高质量的连接,你将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优秀人士,收获伟大的思想。

  • 思考优秀的创意,也不再是一个人痛苦的思索,等待灵感爆发的那一刻。而是与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广泛连接,不断激发自己的思维创新,获得跨界的思维创新。

同时,遵循思维共享理论组成的群体将会也比单独的个体更有优势,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将在思维共享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思维共鸣,形成天然的连接,结成同盟,实现高效的成长。

06


总结


人不是一座孤岛,我们不应该孤军奋战。他人的思维智慧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伟大的思考者正是意识到这种无穷无尽的智慧,积极与别人进行思维共享,弥补了自己的思维不足,创造了更无与伦比的思维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