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货┃泸州五香糕白糕世味包子卫生汤圆的起源和制作

 滴水蔚蓝 2023-05-03 发布于四川
泸州小吃,品种繁多,素负盛名,确有独到之处。堪称名小吃者,首推五香糕、泸州白糕、世味包子、卫生汤圆等,经李海林、谢友明、毕祥书等同志介绍其配料、操作以及经营情况,结合笔者从他人的回忆所获,确感质优味美,称为名小吃当不为过。兹谨分述4品如下:

五香糕(李海林口述)
五香糕的创始人是梅少堂(已故),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由自贡来泸,地点在营盘上(今大云路)观音堂隔壁,我拜他为师在该店当学徒。梅老师配料,选料非常认真,在操作中一丝不苟,常说:“要货真价实,不要自塞门路。”我学满出师后,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大慈路开店经营,常记梅老师的教益,从不苟且。最初是沿街叫卖,及后由于价廉物美,喜爱者众,大有供不应求之势,于是就店生产,就店销售,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五香糕的命名,以其五种原料即桂花糖、芝麻、菜油、白糖、酒米相伴而成,故称为五香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饮食服务公司曾有一次专门来泸联系,要求去渝开店,后因多种原因未果,足见五香糕堪称名小吃,远近驰名。

图片

五香糕

我们五香糕的制作是把上熟酒米先用冷水淘,后用冷水泡,泡时水刚淹出米面约一指姆,待米吃完水后,沥起来再用石臼舂碎,舂后用阴箩筛(阴箩是马尾、人发做成)筛细,头子不用,然后在锅搞熟芡,每斤粉子加水约3-4两,再加少许苏打,熟芡约占干粉子的50%-60%,然后和匀开成条,切成蚌壳状,下油锅炸,炸成黄色,漏起再撤芝麻、白糖,熬到起泡时即成。
泸州白糕 (谢友明口述)
泸州白糕亦称提糖白糕,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由袁××(绰号袁麻子)等三人合伙,取名三义园,在凝光门开业,后由贺树荣经营;当时珠紫街殷银之亦经营此业,称为“美人白糕”。1933年由谢友明精心操作,设店带徒,先后招收学徒十余人,每日清晨除在店供应外,并有几十个“烧箕”沿街叫卖,甚至远及郊区,确有白、嫩、绵软、香甜、爽口的特点,以致技传重庆,重庆亦设有“泸州白糕店”。

图片

泸州白糕

泸州白糕的制作,首先是上等白糖(再需提炼),提炼白糖是用鸡蛋清或豆浆,用米亦须上熟中稻米,再加猪油、鸡蛋或樱桃、瓜砖、桂花等。在操作过程上亦必须认真,泡米亦应注意气候,夏天上午10点泡,下午5点推;冬天晚上泡,次晨10点推。夏天加冷饭,每10斤米加8两,冬天加1斤2两,和匀推浆。还要根据气候放“酵头”,放少则不泡,放多则发酸。然后一边蒸,一边兑,兑一次约蒸1-20笼,调匀才蒸,炉火一定要猛。这个过程一般只须3分钟,用3格蒸笼,熟一格再加一格,循环使用,每一笼一瓢浆(蒸30个即1斤粮)。总之,操作技术上,需在气候、发酵、火候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经验,否则必然影响质量,做不成口味上佳之品。

世味包子(毕祥书口述)

图片

包子

过去,向阳街(今朝阳路)口有一名王廷良所开的包子店,招牌名“世味”,人称世味包子,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极负盛名。以其皮薄、面泡、心子多著称,每天来购者众。王廷良的肉包子是用富强粉(上等面粉)匀糖、苏打发面,肥瘦肉馅,加冬笋、小葱、胡椒、小榨麻油、边油;糖包子用尖庄白糖、芝麻、蜜饯、麻纱油等。在和面粉时更是很下功夫,他把面粉和得很熟很柔软,致使半天的时间,一个人只能和熟三十斤面粉。发酵也很特别,因此世味包子也就特别泡,别家的包子是望尘不及的。大家吃世味的包子都感到面泡、皮薄、油大、心子多,在吃的时候,一般都要用碟子装起吃,否则糖、油四溢,俗所谓“附油包子烫背”诚非虚语,就是成都的蟹黄包子和重庆九园的包子,亦不过伯仲间。

卫生汤圆(毕祥书口述)
清末沈福太在泸首创卫生汤圆,地点在韩家垇(今主干道江阳北路),前后经营30余年,在1930年代他去世后由我接手经营。我一直按照沈福太老师的操作规程,继续精益求精,色香味远非一般汤圆可比。就汤圆的制作来说,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可以做,似乎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卫生汤圆除皮薄、柔软、香甜、味美而外,它的特点是越煮水越清亮,久煮不化,夹开时,糖不外流,这就不是一般人家可比拟的了。成都的“赖汤圆”也是锦城的名小吃,曾于当时来泸开分店经营,开业仅年余,亦不能抗衡我们的卫生汤圆,只好歇业离去。

图片

汤圆

卫生汤圆是用熟酒米和上熟大米的八搭二(即80%的酒米和20%的大米)的比例制作,头晚10点淘米、泡米,次晨7点推,再以大米煮成“生分”,与酒米同时推,推浆要越细越好,然后吊干,才开始包心子搓汤圆,粉子的干湿程度,亦需特别留意,下锅煮的水温亦须适宜,火候不宜过大,为了防止巴锅,锅底应放置篾折,汤圆上浮,即已煮熟。最好陆续下锅,陆续起锅。其间需随时打去水泡子,随时加水,保持煮水清亮。心子的配料,用尖庄白糖、饴糖、生面粉、黑芝麻(炒熟)、桂花糖或瑰玫糖、边油或鸡油,并要做到心子多、皮子薄、清爽不腻口,这样才能堪称上乘。

编后:


邓寿嵩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珍贵史料,读后为泸州曾诞生有众多名小吃而倍感骄傲,又好似饥肠辘辘,要扑前抢食一般。可惜,名店名品随着时间推移,已然长逝,精细的制作流程已被急功近利荡尽,“世味包子”“卫生汤圆”剔除了泸州人的记忆,但愿“五香糕”继续,但愿“泸州白糕”名存。


荐稿/王仕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