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杏坛归客 2023-05-03 发布于山东

名著能一直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任意一件事情中都能提供给读者一些启发,毫不夸张地说,它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莎士比亚在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病逝。华人常尊称为“莎翁”,他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虽然莎翁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还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每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诞辰纪念日,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

01

哈姆莱特篇

《哈姆莱特》是莎翁悲剧中的最具代表性作品,这部作品创作于1602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国内传来噩耗,父亲突然惨死。回国奔丧时接连遭遇叔父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叔父,这使得哈姆莱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他在城堡见到了父亲的鬼魂,父亲的鬼魂告诉了他自己是被克劳狄斯害死的真相,并要求为他复仇。随后,哈姆莱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克劳狄斯试图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莱特,但哈姆莱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恋人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莱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劳狄斯为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莱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狄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人。

这本书在思想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其中像父王被叔父杀害,王位被篡,母亲却与凶手乱伦而婚,因试图复仇而不得不装疯卖傻等情节,都可以在古老的北欧传说中见到。笔者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就像灿烂星空中的北斗,将会永远为人们指引方向。“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他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哲学的基本命题。哈姆莱特的人生结局最终选择了“死”,即“毁灭”。这看起来似乎不是一个难题,但是倘若我们能够读懂他的内心,从他那曲折而又纠结的悲惨经历就可以看出,之于他而言,生存就是毁灭,毁灭于他而言,就是真正的“存在”。这个问题同样留给读者思考。

书中哈姆莱特人物的刻画手法,在一个悲剧的大框架下演绎出的未必都是可悲的事情。读者所感受到的悲剧色彩基本上都来自种种结果,从父亲被谋害到母亲与叔父匆忙结婚,从明知杀父仇人是谁却无能为力到为保护自己而装疯卖傻苟活于世,等等,都确实体现出命运的无情与残酷。但是,在残酷悲惨中,又体现出了人性的真实。人之初,性本善,“善”仍然是哈姆莱特的本性。我们很容易从他最主要的性格表现和行为举止看出,他为父报仇而杀叔父时的犹豫,他杀害爱人父亲的愧疚以及最终毅然选择“赴死”的行为,都要“归功”于他性格中存在着的稍显极端的“善”。莎翁之所以选择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善”,一方面是为了使人物性格正面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读者“看到曾经的人比现在的人更好”,从而引起共鸣与反思。笔者认为它可以称得上永恒的经典,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去展现人性与人生。笔者希望读者在万万千千优秀的哈姆莱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

02

奥瑟罗篇

《奥瑟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奥瑟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非常相爱。但因为他是黑人,婚事不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订婚。但奥瑟罗手下的旗官伊阿古对奥瑟罗不忠,并想干掉奥瑟罗,所以他先向元老告密,却又促成了婚事。之后他又在中间挑拨离间,谎称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暖昧,还伪造了证物。奥瑟罗陷入圈套,在愤怒中将妻子掐死。奥瑟罗知道事情真相后,倒在苔丝狄梦娜身边,悔恨至极而自杀。

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潮支持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要勇于冲破禁锢去追求幸福,但阶级势力的传统价值观让奥瑟罗不得不陷入种族歧视的漩涡,最终新旧势力的斗争和奥瑟罗自身的悲剧性格让这段真挚的爱情毁于阴谋,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终究难逃变成一出人文主义理想幻灭的悲剧。

本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在故事情节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比如伊阿古,他是作为一个极端利己主义的典型呈现给读者的,他无恶不作,心中充满妒忌和仇恨,为了满足自己欲望而不择手段。但剧中的主人公奥瑟罗却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他真诚,坦率,充满正能量,相信人又疾恶如仇。

03

李尔王篇

《李尔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打算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深受宠信而得到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眼光独到,娶考狄利娅为皇后。当李尔王退位后,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连栖身之地都不给他,曾经的国王只好去荒郊野外……考狄利娅得知后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并不顺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本书深刻反映了莎士比亚对生存在伊丽莎白时代的人类的深切关注,表达了他对当时人们精神世界和人性本质的不解。《李尔王》与莎士比亚其他知名悲剧不太一样,更关注当时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剧中由正反代表人物体现的主要戏剧冲突的背后是当时两种主要的社会思潮,即基督教人道主义和资本阶级人文主义的对抗,凸显了莎士比亚对人性中的善与恶这个永恒话题的关怀。

04

麦克白篇

《麦克白》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和班柯为国王征服叛乱后立功回国,在路上遇见了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预言他将成为考特爵士和未来的君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却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子孙要做国君。回国后,国王果然将考特爵士的头衔给了麦克白,证实了女巫第一个预言。麦克白是位有野心的英雄,后来他在夫人的唆使下谋杀了国王,国王两个儿子逃离,麦克白当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先害死了班柯,又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因神经失常而自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无力抵抗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最后被杀害。

作品在史料中取材,虽然篇幅较短,但其深刻的主题、严谨的结构和精湛的艺术,仍不妨碍评论家认为它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作品一直弥漫着一种阴郁可怕的气氛,英雄麦克白在命运的安排下,渐渐成为一个暴君。莎士比亚借这样一个角色设定来批判野心对良知的侵蚀危害。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怂恿,使得本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麦克白走向自我毁灭。(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文刊发于《新阅读》2021年09期

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

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

推动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