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12月 第32卷12期(总第287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Vol.32 No.12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尹群党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中图分类号]R255.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12-1167-02 [摘 要] 目的:观察神经痛粉配合祛痛散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 3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神经痛粉配合祛痛散外用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配合钾钴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痛粉配合祛痛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痛粉;祛痛散;对照治疗观察 我科采用神经痛粉口服配合祛痛散外用治疗腰椎间 次发病23例,两次或以上发病13例。两组性别、年龄、 P 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具有可 1 临床资料 比性。 [1] 共72例,均为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新沂市人民医 诊断标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 。 院骨科骨伤科理疗科及中医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 一般治疗:静卧硬板床,避免劳累,调节饮食,加 27~50岁,平均42岁;病程10天~5年;VAS评分4~6 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包括3点、5点支撑及飞燕式或瑜伽 分25例,7~10分11例;双下肢麻木或疼痛10例,单侧 动作)。 下肢麻木或疼痛26例;初次发病24例,两次或以上发病 治疗组:①神经痛粉。药用蜈蚣10条,全蝎10g, 1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5~53岁,平均41 乌蛇10g,延胡索10g,研磨加工炮制成粉,紫外线照射 岁;病程8天~6年;VAS评分4~6分22例,7~10分14 消毒,等分为8次口服,其中第1天早晚各1次,第2天至 例;双下肢麻木或疼痛7例,单支麻木或疼痛29例;初 第7天中午服1次,用黄酒或少量白酒兑温开水冲服, 的带状疱疹肝胆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 意义(P<0.01) 组各16例。治疗组男7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 两组均未出现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指标异常。 (51.2±6.2)岁;病程2~7天,平均(2.3±1.3)天;腰 5 讨 论 背腹部7例,胸背部4例,头面部3例,其他部位2例。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很多 照组男9例,女7例;年龄22~71岁,平均(52.2±5.8) 患者早期在出现皮损之前先有疼痛表现,呈阵发性、间 岁;病程2~8天,平均(2.4±1.1)天;腰背腹部7例, 断性、节奏性锐痛,与体位和呼吸有关,夜间加重,早 胸背部4例,头面部3例,其他部位2例。两组性别、年 期出现皮损之前容易误诊为缺血性心脏病、胸膜炎 、胰 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 腺炎、三叉神经痛等内科疾病,延误治疗。如果在皮损 有可比性。 出现之间早期确诊,及早治疗能明显缩短病程,产生难 [1]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 和 治性后遗神经痛的机率也会大大减少。 [2] 《临床皮肤病学》 诊断标准,临床确诊为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又名“抱头火 2 治疗方法 丹”、“缠腰火丹”、“蛇丹”、“蜘蛛疮”等,多发于 治疗组口服龙胆泻肝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龙胆草 头面、躯干、四肢某一侧。病因病机为情志郁结不舒,气 10g,栀子10g,黄芩10g,黄柏10g,黄连5g,柴胡10g, 郁化热,或为肝胆湿热蕴毒,复感风热邪毒,使湿热与外 川芎10g,羌活10g,生薏苡仁30g,生甘草10g,金银花 邪搏结,阻于肌肤皮表,经络不利,气血不畅,水津敷布 15g,连翘10g,菊花10g。 失调而聚集。以局部皮肤出现密集疱疹并伴有剧烈疼痛为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片,20mg,日3次;甲钴铵, 主要表现。 1 0.5mg,日3次;阿昔洛韦片,0.3g,日4次。并外擦阿昔 龙胆泻肝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 洛韦乳膏,日3次。 黄连、黄柏、栀子苦寒直折肝胆、三焦实热火毒,且苦寒 两组均用碘伏消毒皮损处,治疗期间忌辛辣、烟 燥湿;金银花、连翘解毒散结;生薏苡仁、生甘草引湿热 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10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 火毒从小便而出。柴胡、羌活、川芎取“火郁发之”, 束后观察疗效。 并引经通络祛风止痛。主辅分明,配伍咸宜,方证相吻。 3 疗效标准 药理研究证明,黄连解毒汤具有很好的抗细菌和病毒的效 [1]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 。治愈:皮 果,且抗菌谱广,治疗很多感染性疾病疗效满意。 疹消失,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好转:皮疹减少30%以 龙胆泻肝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疗效 上,疼痛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 满意。 30%,疼痛无明显减轻。 [参考文献] 4 治疗结果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 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率93.75%,后遗神经痛1例(6.25%);对照组治愈8 [2]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 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1.25%,后遗神经 术出版社,2001:612. 痛3例(1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收稿日期]2016-09-20 · · 1167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12月 第32卷12期(总第287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Vol.32 No.12 蓝光照射配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胡艳玲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儿科,江苏 邳州 221300) [中图分类号]R272.1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12-1168-02 [摘 要]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配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照射配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新生儿黄 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茵陈蒿汤;疗效 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体内代谢障碍等因素的影 女19例,年龄3~27天、平均(15±5.3)天。两组一般资 响,新生儿黄疸发病率较高,一般而言,黄疸易见于新 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生儿的黏膜及皮肤 。我院用蓝光照射配合茵陈蒿汤加 均经黄疸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病理性黄疸,宫 减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内发育迟缓、合并心脾肾等器质性疾病,新生儿窒息、 1 临床资料 溶血、需要换血等患儿。 共80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黄疸 2 治疗方法 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 两组均施予保暖、营养支持、护肝等常规性治疗, 年龄3~28天、平均(16±5.3)天。观察组40例,男21例、 在此基础上,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将患儿置入双面光疗 1周为一疗程。②祛痛散。川芎30g,透骨草30g,威灵 机制的影响。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外感风寒湿,或跌仆 仙20g,白芷20g,麻黄20g,乳香30g,没药30g,肉桂 闪挫,肝肾亏虚,精气不足,致瘀阻经络,血脉不通, 20g,蜈蚣10条,全蝎10g,花椒10g,三七10g,生川乌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中医依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瘀血 10g,生草乌10g,冰片10g。研磨加工炮制成粉,每次用 型、寒湿型、肾虚型。神经根炎性水肿、缺血及腰部下 [3] 时用陈醋调敷外敷于腰背部椎间盘突出部位椎旁压痛叩 肢肌肉痉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关键之所在 。临床 [4] 击痛明显的位置,外用纱布或胶布固定,2天换1次,3 研究显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口服中药及外用药物配合 次为一疗程。 牵引治疗后,疼痛麻木等可明显减退或消失。外用药具 [5] 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mg,1日1次;口服钾钴 有温热效应,能改善血液循环 。神经痛散方中蜈蚣、 胺囊0.5mg,1日3次。1周为一疗程。 全蝎、乌蛇及延胡索具有舒筋通络解痉止痛之功,对神 3 疗效标准 经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外用散剂有活血化瘀,消肿止 显效:腰腿疼痛麻木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 痛,疏通经络之作用。外用方中川草乌、麻黄、川椒、 (—),VAS评分1~3分。有效:腰腿疼痛麻木明显消 肉桂、威灵仙温痛经脉,通络止痛,川芎、透骨草、蜈 失,直腿抬高试验(±)VAS评分较前下降2~4分。无 蚣、全蝎、冰片通经活络,乳香、没药、三七活血止 效:腰腿痛疼痛麻木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 痛。醋调敷有渗透透皮剂作用,并具有散瘀止痛、软坚 验(+),VAS评分无降低或增高。 散结功效,用醋调和成泥状湿敷患处可扩张血管,解除 [6]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 肌肉痉挛,加速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轻疼痛 。 2 χ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综上所述,神经痛粉配合祛痛散外用有活血化瘀、 意义。 解痉止痛作用,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4 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生出版社,2005:362.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2] 胡劲松.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发病机理研究[J].中医 △ 治疗组 36 19 14 3 (91.7) 正骨,1999,11(12):49. 对照组 36 12 15 9 (75.0) [3] 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20. [4] 尹占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4例 两组治疗前后VSA评分比较见表2。 x±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SA评分比较 (分, ) [J].河南中医,2014,34(8):1530-1531. [5] 景秀荣.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效果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 对照组 36 5.35±1.30 2.05±1.58 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2):2658-
治疗组 36 5.25±1.25 3.45±1.64 2659.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6] 胡劲松,奚小冰,万世元,等.魏氏传统手法及蒸 △ 敷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 P<0.05。 医骨伤科杂志,2015,23(9):8-11. 5 讨 论 [2] [收稿日期]2016-08-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 。 · · 11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