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专心,放弃思考:这是真实的“快乐”么?——读《浅薄》札记之二

 稻读公社 2023-05-04 发布于浙江

拒绝专心,放弃思考

这是真实的“快乐”么?

读《浅薄》札记之二

文/金色量子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一个事实:“长期使用电脑阅读写作之后,再仔细阅读实体作品时,他就会出现心绪不宁,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毛病”长篇作品没有耐心或是不想不愿意进行阅读,这样的困境,就是“便利而万能的”智能化社会带来的后遗症。

现实就是这样: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智能解构”的社会中。“联网所做的似乎就是把我们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撕成碎片抛到一边”以我们的亲身经历来看。有多少人还有时间和兴趣进行深度的阅读呢。

我们的“耐心”和“注意专注力”,在这个智能化的社会中早已成为了某种不合时宜的缺点:“大多数人都在信息浪潮中狂欢,有些人居然还在分辨其中存在的善恶与对错吗?!”无价值信息的不停流入,导致我们许多人已经丧失了基础的是非观念,“吸引眼球”,好像已经成为这个世界最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原则”,至于“信息”中包含的真实性与价值观是否有偏差,观看者与发布者都是丝毫没有顾虑和忌惮之心的。

我们很多人的生活的空虚与无聊,都是可以用网络中的信息去充实或者欺骗自己。也正如作者所说的“在网上游荡了几个小时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大脑腾空而起,我感觉自己正在变得聪明起来”,尤其是,各种短视频节目如同病毒变异一样的增长和传播之后,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被这种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所异化。我们的感官刺激被各种音乐和光怪陆离的画面所吸引和侵占,我们就根本不再去思考和分辨,只是被动的吸收和被同化。

教育界曾经有一句话作为劝诫教师的座右铭“一个孩子都如同白纸,你的教育方法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与行为”,这句话也可能有些夸张和“绝对化”,但是,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我们如何提取和接收信息,也可以决定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在这样一个各种信息不断涌入大脑的时代,如何甄别与分辨信息的价值,成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大问题”。

现在的信息潮中,并不需要独立思考的人,“深度的思考”,并不是网络时代必须的品质,“曝光率”“点击量”才是这个时代网络信息存在的唯二价值。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正在逐渐的退化与枯竭,我们的信息来源更加向图像与声音靠近,我们也更希望简单迅速了解一切。

于是,“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几分钟读完一本书”……这样的视频在网络上突然就变得非常受欢迎,人们好像通过这些东西了解了一些事情,但其实被这种方式所裹挟和左右,不再去深入的思考和分辨,就像现在方便食品和压缩饼干,非常流行,但应该只是在特殊情况下进行食用的东西。若是天天去吃,只会让人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实话实说,我认为我们现在在网络上接受的信息还不如这些方便食品的营养价值大呢!

我们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把图像知识转化成了文字知识,并且想方设法的加以保存,这是他们在千万年中的进化所得到的成果:知识用图像保存的话,很多时候都是短暂而无序的,因为人类对于图画的理解会有各种千奇百怪的思维与创造力。

而文字所保存的事物,知识会更加的持久和稳定,对于后世的发展更有存在的价值。后人会以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作为知识的本源。引以为戒,更好的发展和提升社会实践的能力,这也正是人类可以薪火相传,延续至今的秘诀。

再来说“阅读”,阅读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在于:“在叙述过程中每出现一个新的情景,读者都会在头脑中加以模拟,阅读过程中的大脑活跃区通常出现在他们实时想象,我观察现实生活中类似活动所涉及的部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就是“智能化”或者说是“图像性”的娱乐方式,在为我们提供“快乐”的同时,也逐渐地把我们的大脑变成了虚幻而无价值的存在。

它们永远只是为了“展示事物”而不是“引发思考”,但是这种“快乐”却可以让人“上瘾”,一如历史上的同类物质:酒精、烟草、毒品……它们在改变我们大脑的构造,让我们看上去永远是“无比快乐”的,但背后却是一个个无法想象的深渊……

我们的现实,其实是需要生产出大量拥有统一而浅薄思维的人群。只有这样才会被物质化,消费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需求者和生产者。这也是社会生产的必然要求,人正在被智能化同化成一种相同思维和行为的生物。面对着这样幻灭与现实交织的赛博朋克的世界,谁又能分辨出自己是主人还是奴隶呢?只要我们还在互联网上漫步,我们就永远找不到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