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我也不是好惹的”说起

 新用户2356fYUI 2023-05-04 发布于浙江

从“我也不是好惹的”说起

文/蔡朝阳

五一小长假,火了一对母女,表情包都有了。这个出圈,大概是游客苦插队久矣,这次爆出来,自然要群嘲一番。不过呢,最要紧的一点恰在于,母女都是一个德行,家庭教育看来很成功。

其实这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这样的场面我们估计也遇到过。有次我去超市买酱油,遇到一个阿姨插队,见我不乐意,就跟我说,我只有一样东西,我先付好不好。我拎起酱油瓶朝她晃晃,说,我也只有一样。阿姨转头不看,说,大男人,真小气。

咦,这里,你看,这个逻辑在哪里?她破坏排队的规则,而我只是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想被欺负而已,就被说成了“小气”。这个神逻辑是怎么完成的呢?

老乡鲁迅在他的绝笔《死》一文里说:“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呶,大先生真有先见之明。

不知道这位横眉立目的女性自己是不是妈妈,或者,将来会不会做妈妈。目睹被视频拍下的尊容,又会有什么想法呢?是愧疚,还是后悔?但在那一个瞬间,确实插队了,然后还倒打一耙了。确也应该承受这个后果。

做家庭教育的我,在这件事上,想到的却是另两个问题。一个是成年人的自我情绪管理,一个是身为父母的言传身教。

小长假大家出来玩,各处景点人满为患,排队排累了,每个人的情绪都在崩溃的边缘。这个男生,用手去拉了拉插队的女生——这里我也想说,动手不对,这有点正义过当。你看到插队,可以说,用语言指出,也可以请工作人员来维持秩序,或者叫保安出来。但同样作为游客,伸手去拉,也是不妥的。作为游客没有“执法权”嘛。这个也是边界感的一种体现。

但令人愕然的则是这位女性的失态,突然爆发,咄咄逼人,想必视频传遍全网,你也已经看过了。我想的就是这个问题,为什么,一点就着呢?这个情绪的自我管理多么失败。情绪管理确实很难。尤其排队已久,又累又饿又热,还有人指出了你的错误。但情绪失控,瞬间发作,原地爆炸,这简直是《愤怒的小鸟》里面那只爆炸鸟。

很多年前,菜虫四年级,在看《愤怒的小鸟》的电影时,就问过我一个问题:去上情绪管理课的鸟,为什么都没有家人?

这个问题很高级啊,为什么那几只是孤儿的小鸟,要去上情绪管理课——这是一种心理咨询性质的可成。大概因为情绪管理这个东西,跟原生家庭有莫大的关系——在我们自己还不知情的时候,已经从父母那里,潜移默化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人类这个物种,之所以高级,在于我们发展出了文明。就群体而言,有约定俗成的规则意识。小长假每个景区都这么多人,但大家都会排队,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这就是社会公认的规则,所谓的公序良俗。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理性。一般,冷静时,我们都会用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绪。但人的情绪更加隐秘,包裹在理性的内部。情绪是更为原始的东西,碰到极端情况,那么一丁点儿薄薄的理性,也就hold不住。所以,理解并觉察自己的情绪,实在是不容易的。在这一瞬间,该女性成为情绪的俘虏,她面目狰狞嘶吼的样子,跟一只野兽也没啥区别。

后来我看到了这个爆发的女性在微博的辩解。应该是冷静下来之后说的话,但读完,发现其实她还是不了解自己,巧言令色,但无法自圆其说。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一个妈妈,我在想这么一张扭曲的脸孔,又会如何朝向自己的孩子呢?如果她将来会是一个妈妈,希望能从这件事里,得到教训。

但同样我觉得值得一说的,就是边上年长的女性。看情况他们像是一对母女。

我之前说过,做爹妈的,永远要站在孩子这一边。当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妈妈以身作则,出来成为护犊子的母老虎,这个是应该的。

但问题是,在这件事上,明明是你的女儿在插队,在破坏规则,在欺负别人。而围观群众只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已,何至于你也恶语相向呢?做了“坏事”,还“护犊子”,怙恶不悛,这是最坏的家庭教育。

当孩子做了错事,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维护?承认错误,面对事实,吸取教训。

这位老奶奶的临场表现,我觉得比那个失态的年轻女性更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你的女儿这么容易情绪失控?为什么你的女儿变成了这样一个失态的疯女人?

我们前面说了,这主要是从原生家庭里继承来的,潜移默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或许有过度解读的嫌疑,但从这件事,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原生家庭的奥秘,真是令人遗憾。但带给我们围观群众的思考又是什么呢?

除了公共节假日不要带孩子去热门景点添堵之外,做爹妈,要多多地自我反思,有个稳定的情绪管理器,实在是太重要了,没准造福几代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