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饼之心

 微湖尖尖荷 2023-05-04 发布于安徽

文章作者:马加强  图片音乐:来源网络

提及油饼,相信都不会陌生,多出现在早点的餐桌上。于我而言,油饼好吃还不贵,天天当早点吃都不嫌腻,偶尔才会因别人一句“常吃油炸食品不健康”而耽搁一顿。为何会如此偏爱油饼,那还要从老家的油饼说起。

老家的油饼,出自祖母之手,她老人家绝对是做油饼的行家。老家的油饼,酥香可口,油而不腻,叫人吃着手里的看着锅里的。祖母做油饼,先要和上一大盆面,案板拾掇干净,锅灶准备就绪。待到面团搓好、葱花切好,椒盐备好,祖母便开始了忙活。擀饼、加馅、添油,只听擀面杖在案板上“吱吱呀呀”,油在平底锅里“噼里啪啦”,美味由此而来......那些年,老家的油饼既当菜又当饭,圆圆的饼,浓浓的香,怎一个“好吃”了得!

进城工作后,与老家的油饼不辞而别,但还是会常常念起。后来,在县城吃过几次油饼,要么太油太腻,要么太干太淡,总是不太合胃口,当然也不合心意。看城里人做油饼,偌大的一口锅做一张偌大的饼,哪像祖母做的那般小巧,哪有那功夫去往人心思里做,有时令人唏嘘不已:城大了,却找不到一块小饼!

不知何时,小区旁边开了一家油饼早点铺,做油饼、卖糁汤。店貌平平,招牌陈旧,并不怎么起眼,唯有店外的一张方桌与三两双筷子能抓人眼球。记得那是一个阴雨天,实在不想去路那边的包子铺买早点了,索性就来买油饼了。一张大油饼,模样与别处的无异,而飘出的香气却与众不同,总能够轻而易举地刺激人的味蕾、勾起人的食欲。早点铺由一对夫妇经营,男主人做糁汤,女主人做油饼,两口子常忙前跑后,待客热情周到。有道是,“一回生两回熟”,日子久了,别具口味的油饼不仅俘获了好吃的人,而且也打动了知味的心。后得知,两口子的老家都在鲁桥镇,与我的老家南阳镇仅一水之隔,同属微山县的“北四区”,于是我们很快便以“老乡”相称。不禁感慨,怪不得油饼的味道如此浓郁,原来是有人情和乡情在里面。

而今,我几乎天天都吃他家的油饼,时不时再配上一碗热乎乎的糁汤,因此女主人偶尔还笑着对我说,“你也换换样呀。”每每我都是笑而不答。城里的油饼大,常被切分成数小块,在我看来好吃的部分都出自饼心周边,外焦里嫩,葱盐味足。得知我的喜好后,女主人都会把“好吃”的部分留给我,忙的时候也会掺和一两块“别的”。盐味浓时人就喜欢咂摸,淡时人则习惯反刍,啥好啥又不好,其实走心就好。

前不久的一个早晨,我匆匆忙忙地赶去单位,没来得及买油饼。中午时分,路上遇到早点铺的男主人,他老远地就喊我,“早上怎么没来拿饼,都给你准备好了。”我听罢很不好意思,连连解释。而他紧接着说“没事儿,没事儿,明天还给你留着。”我俩相视一笑,这油饼到底是圆的。

闲暇之余,我也听听科普,都说要少吃油炸类食物,而且讲得头头是道,可怎样才能够抵御这油饼的味道,才能抗拒这油饼之心呢?

者简介:马加强,山东微山县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微山县作家协会理事,《风采微山湖系列丛书》(旅游卷)副主编,诗星光文学社编辑,《微山湖》文学杂志社编辑。有作品在《诗潮》《三角洲》《神州文学》《人民公安报》《济宁日报》《济宁晚报》《今日微山》等报纸刊物上发表,并出版文集《我的视角》《风起的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