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之美】“馨同香”——异军突起的安溪铁观音

 非遗之美 2023-05-04 发布于福建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2008年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溪铁观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峦之气,得烟霞之华,食之能治百病”。常饮铁观音茶,有益于祛病保健,养生长寿,犹如观音菩萨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铁观音茶叶冲泡之后,量重如铁,形如观音,故名"铁观音"。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宋元时期,铁观音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

▲“馨同香”安溪铁观音品牌创始人——占生泉(左二)与《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右二)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右一)在安溪县西坪镇“馨同香”铁观音生态茶园采访

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代“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武夷从唐朝起生产蒸青团茶,明末罢贡茶之后,福建省汉族茶农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在安溪县西坪镇探访“铁观音发源地”

▲位于安溪县西坪镇“铁观音发源地”——296年“铁观音母树”

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相继发现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清代名僧释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的诗句,这说明清代时已有溪茶生产,安溪茶农创制了铁观音。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中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中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这一时期,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也不断向海外广泛传播,铁观音等优质名茶声誉日增。

安溪“馨同香”是一家从事铁观音茶叶品质提升,以打造独特口感茶叶品牌为主的智能型科技企业。结合自主团队研发最先进的茶叶智能烘焙设备(已申请多项专利)而成立,并拥有自己的设备制造厂,公司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茶基地5000余亩。

▲“馨同香”品牌创始人占生泉(右一)与《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左一)

(▶转载请注明“非遗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