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树喜:“苏武事件”真相 与诗的解读

 杏坛归客 2023-05-04 发布于山东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一首咏史诗,是歌颂苏武的:

海上雪深时,长空无一雁。

平生李少卿,持酒来相劝。

少卿即李陵。兵败降匈奴后,屡劝苏武投降未果。

顾炎武此诗,写在康熙18年(1679年)。官方邀请顾炎武修明史,顾坚辞不受。诗人以苏武自比,拒仕清廷,坚守了独立和气节。

苏武,确实以忠君和拒降的气节彪炳青史。实际上,苏武事件真相长期被删节和被扭曲了。事实又是怎样呢?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匈议和。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在匈奴作客期间,发生一件重大事变,即苏武使团的副将张胜和原已投降匈奴的虞常瞒着苏武私下勾连,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大阏氏归汉,继而胁迫单于。阴谋未发而败。苏武虽然不知情、未参与,但难免其责。在被动不利的情况下,苏武正义凛然,拒不投降,继而是流放十九年牧羊北海的故事。而后汉匈又和,苏武得归。其坚忍不拔,保持气节,受到称赞。但是,为了使苏武的形象“高大全”,后世史家或学者乃至官方对苏武事迹做了删节或篡改。一般看到的历史或中学读本,对《汉书·李广苏建传》(内含苏武事迹)做了不当删节。其文字皆止于“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而本传末尾一段文字被删去了。是:“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宣帝)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这段文字关乎苏武的终老结局。是很重要、不应删的。大意是:苏武老年,儿子以前犯罪被处死了,汉宣帝怜悯他孤苦。问他在匈奴时有没有儿子。回答说:在匈奴时配以胡妻生了一个儿子叫通国,恳请派使者把他赎回来。宣帝允许。于是苏通国跟使者归汉,任郎官。

让我们看看苏武事件的几个原点:

一是事出有因

苏武副将张胜同叛将勾结谋反,使苏武处于极端被动地位,对方杀之不为过。而匈奴只是劝降不成,继而流放。

二是匈奴无过

回看苏武从出发到归来整个过程。匈奴单于并非蛮不讲理,像戏剧描绘的那样青面獠牙,而是笼络为主,最后放还;而汉皇杀李陵全家,质疑苏武的贞节,苏家几至家破人亡。其处置亦多不当。

三是逆境非艰

以苏武的身份,其在北海(今贝加尔湖)持节牧羊十九载,孤独痛苦自不待言。但苏武在流放中受到照顾。贝加尔湖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匈奴王和李陵相继送去羊、酒食、物品。苏武在那里还娶胡女生子,子名“通国”。苏武暮年得汉朝皇帝体恤,让苏通国从匈奴回到汉朝任武官。此一脉苏家自然混有匈奴血统。

完整的苏武事件,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苏武以及李陵等人物,了解汉与匈奴之间“讲和”的那个侧面,,看到双方君主人情味的一面。也了解到民族融合。为此,我用一则七律还原“苏武事迹” :

骤起惊雷叹数奇,兄亡弟殁杳难知。

李陵规劝先啼泪,卫律逼降徒费辞。

水草丰盈大泽畔,胡妻柔顺洽欢时。

苏卿北地留余脉,通国归宗擎汉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