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青墨秀

 singer0852 2023-05-05 发布于北京

又至“五四”青年节。时至今日,“五四”精神的火炬已经传到新时代青年的手中,“请用青春作桨、以梦想为帆,让青春之光照亮奋进之路”。欣赏与“五四”相关的书法,可以缅怀和重温那段历史。

毛泽东主席专门为纪念“五四”的题词有两件。“题词书法”可以说是实用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他的书法,“打标点”是独一无二的做法,非常协调,融为一体。第一件题词笔力雄健,笔画细劲有力,起笔纵掠夸张,结字疏宕开张而极具气势,第三行“斗”字处留空与签名上方的留白形成呼应之势。第二件题词为上海青年所题,重复字形多,三个“进”字,两个“前”字,变化难度极大。在随心所欲挥洒之际,三行中字形形成错落之势,签名中“毛”字笔画有意越过横向中线,上下连成一体,大疏大密,对比强烈。

李大钊书法根基在颜真卿和北碑,运笔浑厚沉稳,笔画苍劲有力,不刻意于特别的技巧,却自有一股端庄遒厚的韵味。相比之下,陈独秀更近专业书家角色,他研究文字学,研究篆书和草书,最终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草书对联笔势奔放,虽有狂放之笔,但纵敛有度,节奏感明显,提按变化丰富,以篆籀之意加以统摄。“南陈北李”,由字及人,一个热情外向,一个沉稳内敛,得以互补。

瞿秋白对联主取颜真卿、苏轼,运笔沉稳,笔画圆厚,字形敦实,呈现不激不励之风,书卷气扑面而来。

蔡元培书法得力于黄庭坚,但用笔明显不同,言其取黄,主要是字形中总有一笔加以夸张,个性昭然。在蔡的笔下,极为注重笔法变化,避免“某一笔”的过度运用,如“本、沧、浪、水、痕”等五字捺画处理,各呈其态。

梁启超、鲁迅和钱玄同三人更近专业书家角色。梁、鲁是收藏赏鉴在业界赫赫有名。梁启超的临池日课所见颇多,主要宗法魏碑、汉碑。此联得力于《张猛龙碑》,点画精美,字形紧凑,有威猛之气。鲁迅钞古碑、藏木刻,耳濡目染,功底深厚。此联得力于颜鲁公,又有乡贤赵之谦的笔法,与梁启超的方整与紧结形成强烈反差,宽博、圆浑、萧散,篆隶笔意尽在其中。言钱玄同的专业本色,关键在于他对汉隶和汉简取法不遗余力,尤其是汉简造诣很高,算得上极少的开创者之一,求新意识非常敏锐。此联取汉碑多家而能融会贯通,典雅、秀逸、端庄。

胡适书风与蔡元培有近似处,捺画夸张延展,能稍加变化。寻探根源,主要是受到郑海藏影响,笔画干净,气息清雅。

朱自清专门的翰墨之迹较少见。此札为家书。逸笔草草,无意于佳,用笔和结字一任自然,自然平和中见变化,可以看出闲逸风度。

闻一多和瞿秋白都会刻印,以书印创作为余事,是当时文人雅趣所在,可以鬻艺,可以酬友,不亦乐乎。闻一多刻印功底较深,对古玺和秦汉印临摹多而有斩获,不拘陈法,文气四溢。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文章图片1

毛泽东1950年为《北大周刊》纪念“五四”题词

释文:祝贺“五四”三十一周年,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毛泽东。

文章图片2
陈独秀“奔蛇骤雨”七言联 释文: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高一先生,独秀。
文章图片3
瞿秋白“桂花月轮”八言联 释文:桂花开时香雪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韵生先生雅正,瞿秋白。
文章图片4
李大钊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立轴 释文: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李大钊。
文章图片5
毛泽东1950年“五四”青年节为上海青年的题词 释文:前进!前进!进!毛泽东。
文章图片6
鲁迅“人生斯世”八言联 释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疑冰道兄嘱,洛文录何瓦琴句。
文章图片7
蔡元培“袖中襟上”七言联 释文: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沧浪旧水痕。桢良先生正,蔡元培。
文章图片8
梁启超“神龙猛虎”七言联 释文:神龙万变海天小;猛虎一声山月高。怡庭仁兄清鉴,梁启超集《张猛龙碑》。
闻一多 刻印
文章图片9
费可子
文章图片10
张 维
文章图片11
曾子正
文章图片12
冯友兰之玺
文章图片13
闻一多印
时代评论社章
文章图片14
胡适“慈故钩之”八言联 释文:慈故能勇,俭故能广;钩之以爱,揣之以恭。孟嘉先生,胡适。
文章图片15
钱玄同“实力冲怀”七言联 释文:实力能肩当世事;冲怀绰见古贤风。柏寒先生雅嘱,钱玄同。
文章图片16
朱自清手札 释文:之彦侄鉴:前得来信,得悉阖府安好,为慰!之俊、之咏两侄婚事即将举办,尤所欣慰!兹寄上国币贰拾万元,作为两侄添香之用,数目甚小,聊表微意而已。近清发胃疾甫愈,不能多写,即问近好!自清、竹隐手启,廿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