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忠亮直的陈俊卿

 庸庸学馆 2023-05-05 发布于河南

日期: 2017/11/20 作者: 吴震 曾国进 字数: 833

陈俊卿(1113—1186),字应求,号六梅,福建莆田人,宋宁宗曾赐其“清忠亮直”的牌匾,这四个字精确概括了陈俊卿清廉耿直的品格。

淳熙二年(1175年),陈俊卿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刚到任,亲朋故交、说情送礼的人纷至沓来。俊卿召集众人举办了一场聚会,对大家说:“我有一上联,看谁能对出下联,我的上联是'三山出守,应求何以应其求’。”只有一个后生对上来了:“千里重来,公使尽由公所使。”俊卿称善。事后,大家仔细品味才恍然大悟,原来俊卿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打消大家托请的念头。

我们先看上联,福州古称三山,应求乃俊卿的字,这句说的是俊卿来福州为官,应当用什么来答应各位的请求呢;再来看下联,宋代地方长官都有所谓“公使钱”,又称“公用钱”,即办公费用,这句说的是俊卿远来福州为官,公使钱自当出于公心而使用;上联下联合起来看,便是公事公办,托请徇私之事一概免谈。

陈俊卿为相时,想要营建居第。他严格审核工匠画的草图,全部裁减掉高大奢华的部分。主持工程设计的人说:“相府大门如果不高大,不能体现您的威严,门厅如果不宽广,就没法停放车马和轿子了。”陈俊卿虽身居高位,但生活十分节俭,史书记载他“自奉甚约,食日一肉,而一衣或二十年”。也是出于节约的考虑,他拒绝了上述建议。时人将这件事与宋代名相李文靖的大厅只够马匹掉头转身那么宽相提并论,成为百姓传诵的美谈。

陈俊卿教子有方,他的夫人聂氏也是难得的贤内助。俊卿每次举办私宴,都不燃用官烛。聂氏经常举这个例子告诫孩子们要“洁己奉公,无坠家声”。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她的三个儿子都能恪守家风、清白为官:长子陈实曾到泉州为官,有一富商因感激他秉公执法送上珍贵礼物,陈实大感愕然,坚辞不受,富商满脸愧色离去,大家赞其“廉勤有守”;次子陈守“凡六授郡符(担任地方长官),三持使节(担任对外事务代表)”,都以清正廉洁的品质为人称颂;幼子陈宿在惠安等地为官时,创立病坊(收养贫病百姓的机构),修缮废旧建筑,赢得群众的赞誉。(吴震 曾国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