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有一位书法家,不爱做官家爱翰墨,书法胜似赵子昂

 陈巽之的图书馆 2023-05-05 发布于陕西

文◎雅缘书画

导读

俞和(公元1307-1382),字子中,号紫芝,桐江(今浙江桐庐)人,性格淡泊安恬,隐居民间,不喜为官喜翰墨。早年临晋、唐诸帖甚多,且得赵孟頫亲授,形神俱肖,后人常以其字,冒为赵书。明代解缙在《书学传授》中说:“俞和以书鸣洪武初,后进犹及见之。”明桑悦说:“紫芝所书,深得松雪笔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献之于羲之也。”足见其书法功力之精深。

纵观我国书法史,晋唐书法以讲求气韵与法度而倍受历朝历代书家所推崇,但到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尚意”之风兴起。所谓'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情怀在书法中的表现,在字里行间及章法中传达情趣、学养、品行、胸襟、抱负等精神内涵。其结果是,即使像苏、黄、米、蔡这样的大家,也只擅长写行草,而不能书工楷,更何况篆隶。宋人书法另一弊端是师法不古,这又造成了后来的学书者取资不高和笔法大坏。南宋末很多人的书作已形同恶札,让人望而生厌。

元代书法是书法史上的重要转折,晋唐书法在元代发展为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赵子昂作为书坛托古改制的核心人物,主张“当则古,无徒取法于今也”。这种以古法为准则矫正南宋以来以本朝书家为法的风气,提倡直接师法晋唐,并由此扩张为对整个古代书法传统的学习。俞和的书风正是在这股复古潮流中得到发展。

俞和为人低调,不喜为官,不爱显露,故存世作品不多。其代表作有《次韵答朱仲义见赠》、临定武兰亭》、临王羲之乐毅论 》、《自书诗卷》等。

笔意清婉,姿态风润——元代书法家俞和《自作诗卷》赏析

文章图片1

俞和《自书诗卷》高清大图

《自书诗卷》纵28.8cm,横216.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为俞和自书七言诗8首,描写他拜僧访友、游历山水的情景。该诗卷曾经明代项元汴、清代陈子受等收藏,清乾隆年间收入内府。

文章图片2

俞和《自书诗卷》局部图一

文章图片3

俞和《自书诗卷》局部图二

文章图片4

俞和《自书诗卷》局部图三

文章图片5

俞和《自书诗卷》局部图四

文章图片6

俞和《自书诗卷》局部图五

文章图片7

俞和《自书诗卷》局部图六

结语

书法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不仅是当代书坛热议的话题,其实早在古代,特别是宋代,书家们作了很多的探索和尝试。书法在表达个人情感上,是“意趣”多一点,还是“法度”多一点?怎样在满足大众审美的前提下,实现情感与法度的和谐统一?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关注雅缘书画,赏析更多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