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侵华时,为何不去进攻陕北?是时候说清楚当年的真实情况了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5-06 发布于辽宁

1944年4月,日本陆军对我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了一场维持数月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史称“豫湘桂战役”,此战国民党军的溃败可谓是史无前例,短短8个月的时间,国军累计损失了50~60万军队,另外还有4个省会、146座城市以及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尽归日本人之手。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日军进攻势头正盛,但即便如此,日本仍未能一路高歌,趁势攻克云贵川陕等地,国人都知道,陕北是我党机关单位所在地,也是我军的总部,如果能占领陕北,那对日军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裨益,甚至有可能就此改变历史。

那么,日本当时为什么不攻占陕北呢?如果日本倾举国之力进攻陕北,又是否能占领陕北呢?

实际上,日本并不是没有想过要进攻陕北,作为西北的战略要地,日军不止一次的想要进入陕北,早在阎锡山日本留学期间,作为阎锡山同学的土肥原和板垣征四郎就多次向阎锡山询问关于山西的具体情况,此后还借着看望老同学的幌子,频繁出入山西,当时土肥原和板垣征四郎就已经制定了打下山西进入山陕西的西线进军方案。

1937年11月,日军飞机首次飞入西安上空,向西安投掷炸弹数枚,西郊机场遭到了轰炸,后来日军飞机又在七年内陆陆续续进入西安,对西安进行了多次轰炸。

据统计,短短7年的时间,日机累计轰炸西安达145次,其中大多数轰炸采取的都是无差别轰炸,在日军的破坏下,半个西安城都遭到了打击,但即便如此,日本陆军仍没有办法顺利进驻陕北。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陕北本身就有一些附加属性,西安地处西北战略要地,古时称关中,其四周都是不可轻易逾越的关卡和天险,想要进入陕北,就要先越过这些关卡和天险,但是自古以来能做到这一点的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西安还有数百年来遗留下来的用夯土建造的古城墙,这些夯土密度非常大,普通炸弹无法将其击穿,这就导致很多百姓会在城墙中挖防空洞,即使日军飞机进攻势头再猛烈,也难以对西安的元气造成实质性打击。

而除此之外,陕北还有黄河这道天堑作为天然的屏障,在黄河公路桥没有修建之前,日军渡黄河只能依靠船只,但黄河水流湍急,日军的辎重装备难以渡河,这就导致日军即使能顺利渡河,后续补给也难以为继。

当然,我军也不会坐视日军安然渡河,我军深知“半渡而击之”的道理,所以每当日军强行渡河时,我军便会提前埋伏在岸边,等敌军船行至河中时,再集火瞄准敌人,此时日军进退不得,只能弃尸河中而返。

据统计,在1938年后两年内,日军累计发起过70余次渡河行动,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即使有小股日军幸运的抵达对岸,也因陆军装备和素质不占优势,最终在山地战中被我军逐一歼灭,到战争后期,日军已经基本放弃了强渡黄河的打算,将目标转到了潼关。

而除了陕北本身易守难攻的自身特性以外,我军和国民党军出于各自目的,也都在倾尽全力保护陕北,蒋介石一直担心日军会从卢沟桥到攻入山西,继而从山西南下入川,当时国民政府就在重庆,所以蒋介石不会就这样放任日军渡黄河而来。

为了阻止日军进入陕北,当时蒋介石做了很多准备,蒋介石一方面让胡宗南的十七集团火速集结关中,驻守黄河河防,另一方面又致电阎锡山,命令阎锡山倾尽全力守住山西,最终在两党合作之下,日军被牢牢的挡在了黄河以外。

1941年4月20日,因中条山战役失利,国民党军队陕西的防御态势瞬间恶化,日军也看准时机,趁机对晋南黄河沿岸的各个渡口进行封锁,不过当时日军已没有能力再次渡河,因为我军已深入敌后,对日军后方实施了数次突袭,此时的日军已焦头烂额,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对陕北发起进攻。

正是在这种腹背受敌的不利形势下,日本才于1941年12月对美发起太平洋战争,当时近乎疯癫的日本统治者甚至还制定了两线作战计划,在分兵太平洋战场的同时,还准备“歼灭西安正面部队,切断西北公路,同时和延安进行作战”,西安、兰州、延安均在日军的攻击范围之内,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势头。

不过由于瓜岛战役吃紧,日军无法分出更多的兵力,再加上我军在陕北后方地区不断进行敌后袭扰,最终日本的两线作战计划并未能得逞,从战争开始到结束,日军的队伍都没能打进陕北,而到了这个时候,日军也已走向了穷途末路。

实际上,日本会在后期有如此不合乎常理的进攻计划也并非没有原因,尽管侵华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日军进攻势头猛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连续在我国数次攻城拔寨,但随着继续深入我国腹地,日本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

在云南横断山脉,在重庆巫山山区,在祁连山,在云贵高原,日军的坦克、摩托、卡车通通成为了废品,而且当时的中国比较落后,无法“以战养战”,所以日军打到哪,铁路公路就要修到哪,以日本区区一个岛国的国力,又怎能支撑得起这样的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东南亚,当时东京大本营计划从东南亚夺取战略资源,然后用这些战略资源维持在我国的“圣战”,不过这显然是动了英美的蛋糕,最终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两线作战,加速了其败亡的进程。

而更为关键的是,当时日本的石油有将近80%是来自于美国,此外还有75%的铁矿石、60%的铜、84%的铅和锡都要靠美英供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立即宣布中断与日本的石油贸易,失去石油,日本的机械化部队等于就被直接腰斩,在我国的进攻也逐渐陷入颓势,无法再对陕北造成实质性伤害。

当然,日军无法占领陕北,除了不利的外部环境以外,还得益于陕北百姓的奋勇抵抗,陕军彪悍好战,为了抵御日军来袭,当时有几支规模上万人的陕西杂牌军一直在自发地抵挡日军的进攻。

即使武器装备不如敌人,但这些无名英雄依旧坚守在战斗一线,保住了陕北的元气,为保家卫国做出了杰出贡献,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我军最终才驱逐了日军,并迎来了全中国的解放,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