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少将王诚汉退休数月后,被邓小平点将重新出山:你有新任务了

 泊木沐 2023-05-06 发布于辽宁

图丨王诚汉

前言

1985年8月,68岁的王诚汉少将正式向组织上提交了退休报告,并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

尽管对退休生活有着充分的想法准备,但一下从繁忙的工作状态下脱离出来后,王诚汉将军还是有些不习惯。不过在看到新提拔上来的同志年富力强,工作干劲很大时,王诚汉的心情也慢慢平静,渐渐步入退休生活的轨道。

然而这种退休生活并未持续几个月,王诚汉将军便得到组织上的通知:“经邓小平同志和军委、总政的同志的商量后,决定让你重新出山,安排你到军事科学院任政治委员!”

最开始的时候,王诚汉表示自己已经开始退休生活了,还是选派其他年富力强的同志到军事科学院工作。然而邓小平同志还是认为王诚汉最为合适,为此,王诚汉便不好再重申个人的意见,服从组织的安排,重新出山工作!

邓小平:王诚汉敢于提意见

1985年5月20日,全军各军兵种和大军区的司令员、政委,接着是军以上单位主官,分两批被召集到首都京西宾馆,举行军委扩大会议。

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讨论贯彻军队改革体制、精简整编、减少员额100万的战略决策,并对落实这一重大决策的具体措施、步骤作出部署。

王诚汉作为成都军区的司令员,自然是出席了这次军委的扩大会议。会议开始时公布的精简整编方案,是将原来的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军区,其中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合并,新军区的领导机关定点昆明,称昆明军区。

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将合并为昆明军区的消息,早在3月份就传到成都,并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王诚汉和其他领导同志深刻地认识到,这次精简整编,对部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为了坚决服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完成裁军任务,王诚汉便多次召开会议,对此事进行商讨。

图丨王诚汉

经过多次商讨后,王诚汉决定从四个方面来面对这次的裁军任务:第一,在全区部队开展一场正确对待精简整编、顾全大局的教育;第二,防止利用精简整编搞突击提干,停止提干工作;第三,对武器装备、物资、经费严加管理,严防违纪现象发生;第四,加强对部队的管理,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王诚汉在认真贯彻军委、总部有关指示,做好各项合并工作的同时,他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大军区机关到底定点在哪里更有利于整个西南战区的作战指挥、后勤保障和战区的长远建设!

王诚汉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将新的军区定点到昆明有点不妥当。为此,王诚汉还和其他同志谈了谈自己的想法,不过有的同志认为,既然军委已经作出了决定,恐怕不好改变,我们服从命令就好。

不过,王诚汉却不这么认为,他坦言道:“军区合并并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我们有什么想法和意见,要及时向中央军委反映,为党中央领导做决定提供更多的依据。”

在军委扩大会议召开前夕,王诚汉从成都到达北京京西宾馆的当天晚上,他就找到了军委副秘书长、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同志,问他对成都、昆明两区合并机关定点问题还可不可以再提意见。

图丨洪学智

洪学智在听到他的话后,痛快点地说道:“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大胆地说出来供军委参考,不对还可以再改嘛!”随后,王诚汉又拜访了其他的老同志,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他们听,并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

王诚汉从怎么更利于西南战区大作战指挥,怎样更利于战区后勤保障和战区的长远建设等几个方面反复慎重思考建议的理由,并组织机关干部起草关于昆明、成都军区合并后定点问题的建议信。

这封信,王诚汉在征得万海峰政委的同意,以他们两人的名义,分别送给军委杨尚昆副主席和杨得志、余秋里、张爱萍、洪学智副秘书长。

这封建议信,从四川和成都在西南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完整地陈述了军区机关定点由昆明改为成都的优越性,明确建议军委将定点昆明改为定点成都,同时也表明,军委最终怎么决定,我们都坚决执行。

在随后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王诚汉和万海峰按照这封建议信的内容,作了联名发言。他们的发言逻辑清晰,言之有物,为此在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大单位的领导同志在分组讨论中,也是认可他们的意见的。

图丨邓小平

王诚汉和万海峰的意见,引起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军委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后在会议上作出了改原定点昆明为定点成都的决定。事后,邓小平在谈起王诚汉时,称赞道:“王诚汉同志,敢于提意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脚踏实地地工作,很不错!”

在军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全军便立即行动起来,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战略决策。为搞好精简整编工作,中央军委决定向各合并军区派出协调小组:

协调小组受军委委托,协助军区领导贯彻落实军委关于改革体制、精简整编的指示和决定,执行军委赋予的任务。

原昆明军区政委谢振华任成都军区协调小组组长,王诚汉和原昆明军区政委谢振华任副组长,一道协助成都军区新领导班子进行精简整编工作。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工作后,鉴于新的军区机关已经建立,军区新老班子交接顺利,协调小组的使命也已经完成了。

图丨王诚汉旧照

王诚汉作为一名老同志,在部队里工作了几十年,看着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看到军队事业后继有人了,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王诚汉重新出山

1985年8月,精简整编协调小组的工作任务基本结束。

68岁的王诚汉少将也正式向组织上提交了退休报告,并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然而,他的这种退休生活并没有持续几个月,便被邓小平点将重新出山工作:

你有新的任务了!组织上经过商讨,决定安排你到军事科学院工作,担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党委书记。

王诚汉在接到军委的命令后,内心很是激动,一方面是他可以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实,另一方面则是党中央领导对他的信任。

要知道,军事科学院是1958年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创建的,是全军最高军事科研机构。长期以来,这里集中了一批著名的高级将领和军事理论专家,比如说叶剑英、粟裕、王树声、宋时轮等。

图丨王诚汉(左四)

不过在激动之余,王诚汉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过去军事科学院的主要领导,都是由德高望重的老首长、老同志来担任,而现在党中央将这份重担交付给自己,自己决不能辜负党中央的信任和重托。

王诚汉在上任后,便受到了宋时轮院长、梁必业政委和全院同志的热情欢迎。不久后,军事科学院召开了领导班子交接大会,宋时轮和梁必业发表了讲话,对军事科学院20多年来的工作作了总结,并对今后怎样继续开创军事科学院的新局面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而当时军事科学院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军事科学院的科学研究,要紧紧跟上和适应新的形势和军队建设战略转变的要求。为能够达成这一目标,便需要有一位组织能力、大局观强的同志来领导军事科学院的工作。

在邓小平眼中,王诚汉将军非常合适,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能力都得到了实战的检验,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同志。

图丨王诚汉

王诚汉在上任后,即抓政治思想工作,也和其他党委成员一起抓学术研究工作。为了充分调动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王诚汉和其他领导同志商量后决定在科研管理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一是对编制进行了局部调整,撤并和增编了一些研究部门,初步理顺了一些关系;二是按照宏光控制、微观搞活的原则,改革了科研管理体制;三是,落实主编主笔制,充分发挥学术骨干的作用;四是改革学术成品审查办法……

这些办法的实施,大大增加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诞生”。

随着王诚汉在军事科学院的工作时间越长后,他也被广大科研人员安于清贫、献身科研的精神所感动,但同时也听到许多同志反映,军事科学院太穷了,大多数干部不能按标准住房,几名干部合住一套住房的情况很普遍……

王诚汉在得知这些情况后,便意识到要把全院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繁荣和发展军事科研事业,就必须设身处地地关心大家的疾苦,下功夫改进院务保障工作。王诚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深刻地认识到军科主要负责人最核心的工作有三点:一是科研队伍建设,二是多出学术成果,三是做好后勤科研保障。

图丨王诚汉在成都双流机场迎接邓小平

在王诚汉看来,最后一点是前两点的重要基础,最后一点倘若做不好,前两点也会受极大的影响。为能够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后,安心地进行科学研究,王诚汉一方面积极地向军委、总部首长反映军事科学院的实际困难,请求上级机关给予经费和物资的支持,另一反面,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开源节流,以弥补资金的严重短缺。

在不长的几年时间里,在院常委的领导下,经过院务部等有关部门的努力,在改善全院的生活条件、科研办公条件方面,做了一些得人心、暖人心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说,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新建了8幢宿舍楼,使得干部、职工住房紧张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可以这么说,王诚汉将军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四年时间里,他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付诸于行动,效果明显,并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称赞。

1988年9月14日,是王诚汉将军一生中最值得铭记的日子之一,在这一天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这也无疑是党中央对他工作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所做出成绩的一种认可。

1990年4月20日,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军事科学院的领导班子作了调整,王诚汉也退出了领导岗位。这时的王诚汉已近73岁,在人民军队中奋斗了60年,他在想到自己为党为人民多工作了几年后,便开心地笑了起来,对于退下来,他早就有了思想准备。

图丨王诚汉和张爱萍合影

王诚汉在退休后,他喜欢到祖国各地去考察,看看各地的发展情况,学习一下他们经济建设成功的经验。

为此,王诚汉每次回家乡红安,或红安的乡亲来北京看望他时,王诚汉总会将自己知道的外地经济建设先进经验介绍给家乡,并结合红安的实际情况,谈一些借鉴外地经验,扬长避短,引导农民致富的看法。

王诚汉将军的想法很简单:

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战士的心里也就踏实了,否则,真是做不安稳,睡不安神。

王诚汉的退休生活

王诚汉将军在退休之后,还是坚持学习,他将周总理所提倡的“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一般情况下,军事科学院传达上级文件的会议、报告会、座谈会等,王诚汉只要是接到通知,他都尽量参加。在平时的时候,王诚汉会学习阅读党的文件,秘书送来的文件和国际、国内参考资料,逐份阅读,重点内容还会用笔标出来,或者摘录下来,反复阅读和思考。

图丨王诚汉将军晚年

如果说王诚汉将军在退休下来后,还有什么爱好的话,那便是书法和开车了。只要有空余时间,王诚汉就会待在书房里一个人练字,他很享受写字时内心平静的感觉。至于说开车的话,根据王诚汉将军的回忆:

我年轻的时候,十分喜欢开车。记得抗美援朝时,身为师长的我有一次把吉普车开翻了,我整理一下军装,又钻进驾驶室,对同行的人说,怕再翻车的,就走路,不怕的,跟我来!我继续开车前进,不过从那次起,我开车再也没出现过任何交通事故。不过现在年纪大了,也有纪律规定,我就不再亲自驾车了。

王诚汉将军的退休生活,可以说是充实而幸福美满的。2009年11月20日,王诚汉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终年92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