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为什么要坚持“写意”精神

 四合村夫 2023-05-07 发布于云南
中国画为什么要坚持“写意”精神

——水墨研习社写意作品展第二期

先说写,作为与西画“写实”相对的概念,“写意”一开始并不是中国画的核心观念,而是随着绘画工具及绘画理念的演变而逐步确立的,简而言之这种主观性绘画观念始于唐,立于宋,盛于元。但中国画从诞生起就具备了写意的特质,那就是线条的运用,有人会说,传统工笔画也有线条,西画素描也有线条,难道它们不具备写意性吗?是的,工笔画的基础是白描,西画的基础是素描,为什么两者的线条都叫“描”,而不是“写”?就是因为写意画中的线条是书写性,这种书写动作的连惯性、跳跃性、快速性、灵动性,是白描线条和素描线条不具备的,但西方人物绘画大师“速写”中线条却具备这种“书写”的线条特质,所以叫“速写”,而不是“速描“,所以,在书写线条的特质上,我们习惯性说“书画同源”,准确地说不是书法线条的形状等同于写意画线条的形状,而是指在笔法的生动性、变化性、丰富性上,两者是共通的。显然,传统白描和西画素描的中的线条不具备这种特质。总之不管是国画写意中的线条,还是西画速写中的线条,都是高度概括,形象提炼、以少胜多、以快胜慢,以简驭繁、节奏强烈的线条。

再说“意”,虽然与“写实”观念相对,但绘画中的真正写实是不存在的,只要是徒手绘画,不论是什么工具,作画速度,所诞生的一切作品都是包含画家主观观念的,排除主观念的绘画作品是不存在的,除非AI作画,那么中国画为什么还是要强调画家的“主观之意”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国画审美传统决定,从东晋人物画论第一条“气韵生动”到六朝山水画论中“澄怀观道”,无不在推崇画家的主观感受对画面的决定性作用,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是成为后世画家不二法门。意思就是客观世界是可以用来取法学习的,但赋予作品的生命必定来源于画家的心中之真“意”,再加上我们传统文化中最大的艺术门类从诗词歌赋到戏曲表演,无不在审美上强调作品的“抒情性”和“主观性”,这和写意画的“写意”是一脉相通的。
写意是中国画的立命之本,没有写意的精神的国画是缺少灵魂的,因此“水墨研习社”全体社员坚持写意山水画的创作,并欢迎志同道合之人加入。

以下是本社社员写意作品(不分先后排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