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1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同步练习2
2023-05-07 | 阅:  转:  |  分享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第1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同步练习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
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以下甲的行为违背了
这一原则的是(?)A.甲方在合同中加重乙方义务,并注明“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B.甲公司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品排入河流,致使水
体污染C.甲明知其房屋南面邻地将建高楼,而将房屋出售给不知情的乙D.甲男与乙女在离婚协议中约定,乙女若再婚也不可再生育子女2.杨某
的下列行为无效的是(?)A.7岁时,受赠一辆儿童自行车B.10岁时,受赠一台数码相机C.13岁时,在父母陪同下选定并购买一部手机D
.16岁便不再上学,以打工维生,17岁时为庆祝工作满一年,购买一台平板电脑3.下列属于我国民法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是(?)①甲买彩
票中奖后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②甲向乙问路,乙欣然指路,但乙因疏忽而指错方向③甲男与乙女登记结婚形成的婚姻关系④甲向乙借100元
而形成的债务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一名学生到书店购买学习参考用书,售货员硬把一款新出的铅笔也搭配给顾客,售货员的
行为违背了(?)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公平原则D.诚信原则5.民事法律关系是(?)A.宪法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资格B.
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权利的资格C.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D.拒不履行民事义务的人必须承担的责任6.李小姐在逛街时发现A
商店的宣传海报上有自己的照片,李小姐即向A商店交涉,原来是A商店从甲照相馆花2000元买下李小姐的照相底片,用以制作宣传海报。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①A商店侵犯了李小姐的名誉权②甲照相馆侵犯了李小姐的名誉权③A商店侵犯了李小姐的肖像权④甲照相馆侵犯了李小姐的肖
像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某医疗美容公司为宣传推广整形服务,擅自在其公众号上发布描述演员林某外貌、体型的文章,并配有
林某多张照片。本案中,医疗美容公司(?)A.只侵害了林某的隐私权,没有侵害林某的肖像权B.只侵害了林某的肖像权,没有侵害林某的名誉
权C.既侵害了林某的肖像权,又侵害了林某的名誉权D.既侵害了林某的名誉权,又侵害了林某的隐私权8.近年来,一些网站用“AI换脸”“
换脸视频”等方式,提供用知名艺人“面孔”“嫁接”出的恶搞鬼畜视频,以吸引流量,这些视频往往涉嫌低俗色情,且难辨真假。相关网站的行为
侵害了相关知名艺人的(?)①身份权②名誉权③肖像权④隐私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某报社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披露未成年人甲
是乙私生子的事实,致使甲受到同学的嘲讽与奚落。甲因精神痛苦,自残左手无名指,给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该报社的行
为(?)A.未侵害甲的隐私权,侵害了甲的生命权B.侵害了甲的隐私权,未侵害甲的生命权C.是如实的报道,不构成侵权D.侵害了甲的生命
权10.一组女童被父亲暴打的照片在网上疯传。据调查,该女童因未完成父亲王某布置的课外作业,经常遭到王某拳打脚踢,致使其出现照片上的
伤痕。经法医初步鉴定,已构成轻伤。王某的这一行为侵犯了其养女的(?)A.肖像权B.受教育权C.健康权D.身份权11.“这次疫情暴露
出我国在应急法方面还存在不足。”回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的历程,某法学院教授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应急法律体系建设。这是因为(  )
A.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B.公民要学习法律常识C.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D.公民要遵守法律规则12.我国民法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和
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里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应该是(  )A.特殊主体B.一般主体C.平等主体D.财产主体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被称为“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这部法律直接体现的民法基本原则是
(  )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诚信原则D.绿色原则14.在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某法院开展宣传活动,推进“尊重知识、崇尚创
新、诚信守法”。强调“诚信守法”是基于(  )A.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B.学习其中的法律常识C.增强法治意识D.遵守法律规则1
5.我国对公民隐私的保护,是对宪法规定包括在内的公民权利的落实,如(?)①人身自由②通信秘密③住宅不受侵犯④不可告人的犯罪证据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二、材料分析题16.某小区一商品房内突然发生火灾,造成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条电热毯。火灾烧毁了该
房主严女士孩子的棉被、床单等所有床上用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千元。严女士非常气愤,于当日下午来到该市消费者协会投诉。经工作人员积极
调解,经销商谢某赔偿严女士全部经济损失。从“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17.小薇的爸爸发现,在某电影院北墙上有一幅很
大的广告牌,其中的小女孩很像自己3岁的女儿。他想起前段时间在照相馆给女儿拍过3周岁照片,就找到那家照相馆。经证实,果然是小薇的照片
,广告公司是从照相馆借走照片的。但广告公司认为,它已经向照相馆支付了照片的使用费,不属于侵权。小薇的肖像权是否受到了侵犯?如果受到
侵犯,侵权人是谁?18.某服装店店主怀疑来店购物的小琪偷衣服,于是将视频监控截图发到网上求“人肉搜索”。众多网民参与“人肉搜索”。
小琪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她被同学、朋友指指点,点,网上也是一片辱骂之声,小琪几乎因此精神崩溃。针对网络上的“人肉搜索”现象,谈一谈你
的看法。参考答案:1.C【详解】C:甲明知其房屋南面邻地将建高楼,而将房屋出售给不知情的乙,违背了诚信原则,C符合题意。A:甲方在
合同中加重乙方义务,并注明“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这违背了公平原则,A不符合题意。B:公司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品排入河流,致
使水体污染,这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B不符合题意。D:甲男与乙女在离婚协议中约定,乙女若再婚也不可再生育子女,这违背了自愿原则
和公平原则,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A【详解】A: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杨某7岁时,受赠一辆儿童自行车,受赠行为无效,因为当时杨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A符合题意。B: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杨某10岁时,受赠一台数码
相机,是有效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的民事行为有效,杨某13岁时
,在父母陪同下选定并购买一部手机的行为有效,C不符合题意。D: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
为能力人,杨某16岁便不再上学,以打工维生,17岁时为庆祝工作满一年,购买一台平板电脑,该行为有效,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
D【详解】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甲买彩票中奖后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①不符合题意。②: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
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甲向乙问路,乙欣然指路,但乙因疏忽而指错方向,属于社会道德关系,不属于民法调
整的民事法律关系,②不符合题意。③④: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甲男与乙女登记结婚形
成的婚姻关系,甲向乙借100元而形成的债务关系都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4.B【详解】A: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
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相互之间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材料没有体现,A不选。B:材料中的铅笔并非顾客想买的行为,而是售货员硬要让顾客
买的,违背了自愿原则,B入选。C: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材料没有体现,C不
选。D: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材料没有体现,D不选。故选B。5.C【详解】C:民
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C
符合题意,排除ABD。故本题选C。6.D【详解】③④:A商店和甲照相馆未经李小姐的同意使用其肖像权,均侵犯了李小姐的肖像权。①②:
均不符合题意,①②不选。故答案选D。7.B【详解】A: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使用其肖像,侵害了其肖像权,A不选。B: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使用
其肖像,侵害了其肖像权,材料中并未涉及对林某名誉权的侵害,B入选。C: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组织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
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具体人格权,林某的名誉权没有被侵犯,C不选。D:本案中林某的名誉权没有被侵犯,D不选。故选B。8.C
【详解】①:身份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一定行为或基于相互之间关系所发生的一种人身权利,材料没有体现身份权,①不选。②③:这些换脸视频为
吸引流量,往往涉嫌低俗色情,且难辨真假,侵害了相关艺人的名誉权和肖像权,②③入选。④: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
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材料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选C。9.B【详解】B:报社披露了
甲的隐私,故侵害了甲的隐私权;但是该报社的行为与甲自残的行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报社的行为并未侵害甲的生命权。B正确。A
CD:均不符合题意,ACD不选。故答案选B。10.C【详解】ABC:“经法医初步鉴定,已构成轻伤”表明王某的行为侵犯了其养女的健康
权,材料未涉及该女童的肖像权和受教育权受到侵犯,A、B排除,C正确。D:健康权属于人格权而非身份权,D排除。故本题选C。11.A【
详解】A:从法律的作用的角度说明了加强应急法律体系建设的原因,A正确。BCD:是从做法的角度阐释的,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2.C【详解】C: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C正确。ABD:与课本表述不符,均
错误,ABD排除。故本题选C。13.D【详解】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旨在保护生态环境,D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4.A【详解】A: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所以某法院开展宣传活动强调“诚信守法”,A正确。BC
D:选项不是强调“诚信守法”的原因,而是“诚信守法”的具体做法,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5.D【详解】②③:隐私是自然人的
私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
的落实,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人身自由、犯罪证据等不属于公民的隐私权,①④与题
意不符。故本题选D。16.①民事法律关系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②在材料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两个主体分别是消费者严女士和经销
商谢某。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材料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交付电热毯的行为。④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主
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由于谢某经营的商品质量存在问题,严女士家遭受经济损失,严女士有获得赔偿的民事权利,谢某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
义务。【分析】背景素材:某小区的火灾事故考点考查:民事法律关系要素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
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的主观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
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考查的知识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衔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经销商谢某销售的电热毯引发
火灾,烧毁了该房主严女士的物品。可联系教材知识: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关键词②:严女士购买了电热毯。可联系教材知识:民事法律关系的客
体。关键词③:谢某经营的商品质量存在问题,严女士家遭受经济损失。可联系教材知识: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
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17.小薇的肖像权受到了侵犯。因为照相馆和广告公司使用小薇的肖像没有经过肖像权的主体小薇的监护
人的同意(小薇属于未成年人),二者都是侵权人。【分析】背景素材:广告公司侵犯小薇肖像权案 考点考查:肖像权、无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
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是说明类主观题。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法律与生活,设问指向是小薇的肖像权是否受到了侵犯?如果受到侵犯
,侵权人是谁?从肖像权、无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 等角度来进行分析说明。第二步, 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某电影
院北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广告牌,其中的小女孩很像自己3岁的女儿。经证实,果然是小薇的照片,广告公司是从照相馆借走照片的。但广告公司认为
,它已经向照相馆支付了照片的使用费,不属于侵权→可调用的法理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
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
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
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
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肖像权等人格权由其父母或监护人代为维护。因此,照相馆与广告公司未经小薇父母同意,公开小薇照片并用于营利,二
者共同侵犯了小薇的肖像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18.“人肉搜索”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
行为,如果用完善的法律来规范,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也可以成为正常的“寻人、征集信息”“发布悬赏广告”等的有效方式,是利用网络虚拟世界的优势行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的理想方式之一。由于缺乏法律手段的约束,人们在参与“人肉搜索”时,随意发表一些歪曲事实或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未经他人同意公布他人基本信息,甚至出现恶意侮辱他人人格、进行人身攻击的言论,因此,必须解决好“人肉搜索”产生的侵权问题。【分析】背景素材:“人肉搜索”案例考点考查:言论自由权利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公共参与、法治精神【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结合公民的民事权利与义务相关知识点进行答题,公民具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考生可进一步说明本案中,“人肉搜索”侵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及人格尊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5149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