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男性患者因为左足大脚趾下方疼痛就诊,某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看到这个部位疼痛,首先考虑是痛风性关节炎,因为痛风大多数的首发症状就是大脚趾的红肿热痛。 查血尿酸430微摩尔每升,略高于正常值,加上局部皮下有结节,有按压痛,所以医生又开了左足CT,结果如图: 痛风石很小,仅有0.01厘米 影像学显示多发小痛风石 图中显示关节周围有微小痛风石结晶,然后就直接诊断了:痛风;痛风石,开了一些降尿酸的药物。 但是,患者吃了一阵子发现没什么用,走路的时候还是疼痛,所以来到门诊。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痛风患者不一定有痛风石,但是,一旦有了痛风石就一定有痛风么?很多人认为肯定是这样。 痛风石,其产生原因就是尿酸持续升高,尿酸盐沉积在软组织中,尤其是关节周围、和血液循环差的机体末端。 就是说,只要是尿酸持续升高,尿酸就一定会沉积在软组织、内脏等位置,但是大多数时候并不表现为痛风石,因为产生痛风石的原因是高尿酸血症,如果痛风患者血尿酸控制的很好,也不会产生痛风石。 当然,一个有痛风石的人,如果病程中没有痛风急性发作,也不能诊断为痛风。 这个患者就是如此,病程中始终没有痛风发作,局部关节疼痛也并不是痛风发作的特点,所以不考虑诊断痛风。 而且,常规的抗痛风治疗并没有很好的疗效,也印证了这个判断。 科技加成的仪器检查有取代医生判断的趋势,像这个患者,医生是看不到痛风石的,那么仪器检查出来的到底算不算呢? 影像检查和临床诊断以及医生经验之间往往有难以跨越的鸿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