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降肝火的方子,消除患者的胃窦炎后,我才明白: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每一种治不好的病背后都是医生对金钱的渴望!

 秋江清雨 2023-05-08 发布于浙江
 我出生在中医世家,但到了父亲那一代,就逐渐没落了。我从小就一边上学,一边跟着爷爷学习中医。看诊、抓药、针灸,到了假期,还会每天都跟着爷爷去山上采药,在我十岁那年,就已经认识300种药材了。
 
再大些,我就学着熬药,认识各种草药的不同用法。18岁的时候,已经可以接诊一些简单病症的患者了。后来,我就开始了自己的行医之路。
 
前段时间,接到消息说老家的房子要拆迁了,让回去收拾东西,看有还要用的。整理书房的时候,看到了一张方子。
 
仔细一看,是治胃窦炎的,这张方子是爷爷给我的。当时我觉得太简单,就一直没用过,随手夹在了一本书里。
 
碰巧的是,回去后没多久,医馆就接诊了一位胃窦炎患者。他从一年前开始,就时不时地胃部不适。反酸、吃饭胀、便干尿黄等现象,都先后出现过。经过检查,是胃窦炎。
 
不过在那时,患者还可以忍受,所以简单治疗后,也就得过且过了。之后再复发,患者用之前的药顶一顶,也就好转了。
 
可最近半月来,症状变严重了。胃痛难忍,而且大口反酸,经常干呕。胃里头嘈杂不适,说不上有什么东西在里头“搅和”。
 
整个人在病痛折磨下,变得心烦急躁。这时候再用之前的药,根本没效果。怎么办?患者这次决定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舌红,苔黄,面色萎黄,身体消瘦。
 
于是,开方:黄连、吴茱萸、柴胡、白芍、川楝子、栀子、黄芩、知母、竹茹。
 
结果如何?患者服药一周后,表示反酸的症状减轻,口苦口干消失,食欲也有所增加。这时,效不更方,患者继续服药。前后调理了一个半月,患者的胃痛消失,诸症悉平。随访至今,未曾复发。
 
这张方子有什么道理呢?
 
这个患者,胃痛、反酸、纳呆,甚至干呕,这说明什么?是不是胃气不得通降啊?
 
胃的天职,是把食糜往下输送。所以说,胃气降,才算正常。现在,患者反酸、纳呆、干呕,可见胃气不降反升。胃部气血失和,故而患者胃痛。
 
那么患者的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呢?
 
从中医辨证的视角来看,就是所谓肝火犯胃。
 
患者就诊时,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口苦,脉弦,这是典型的肝火旺。肝和胃,是欢喜冤家。肝火一旺,他就拿脾胃撒气。胃气就天然地受到影响,导致胃气失常。肝火犯胃,就是这么形成的。
 
因此,从整体症候来看,患者的问题,就是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方中,黄连能够清胃火,姜制以后,降逆止呕之效有所提升;吴茱萸,疏肝下气,降逆止呕,制衡黄连的寒性,同时还引黄连药性入肝,起到清肝火的作用。这两个配合起来,清胃疏肝,下气降逆,十分关键。
 
柴胡、白芍用于疏肝柔肝,化解肝郁;栀子、黄芩跟上,用于清肝火;川楝子可以理气止痛。
 
最后,加一个知母清热滋阴,以免诸多苦寒之品伤阴;再用竹茹清胃热而止呕。
 
就这样,患者胃火得降,肝火得清,肝胃之气得以调和,胃气得以顺降,一切不适也就随之化解了。
 
这张好方子被搁置了这么久,没有早点用它帮助更多的人。其实,中医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很多有针对性的方子都失传了,所以有些病就没法治了。
 
这个世上真的有治不好的病吗?
 
我觉得没有,医院的费用越来越高,治不好的病也就越来越多,说到底,这背后都是医生对金钱的渴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