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手拍〕老北京城的筋骨血脉

 新用户8926AVU2 2023-05-08 发布于北京
〔每日手拍〕老北京城的筋骨血脉——走街串巷话胡同(九十三)
民国时期建的出租房长啥样
里弄式院落:义达里

走到西四南大街,总是被路东侧的“义达里”所吸引。拱券式门楼,中西合璧,有别于传统的中式形制,门楼的上方上书繁体字“义达里”三字,一看就知道这是有年头的老建筑。想进里边看看,转转,可惜,三年的疫情,这里的门口总是封了开,开了又封的,总没逮着机会。疫情终于过去了,今年二月下旬的一天,趁着到义达里边上“大地西餐厅”吃饭排队叫号的机会,深入到这处大院里转了一圈。
没进去之前,总有一种神秘感。资料上说,这里最早是一座王府,20世纪30年代王府后裔将府邸出卖,被天津韩姓商人购得,并建起了12所民居出租,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胡同,胡同口建门楼,内部形成7条小巷。
“义达里”的匾额出自书法家张济新之手,此人曾是张作霖的幕僚,后又是“少帅”张学良的老师。据说原来门楼两侧墙壁上还曾刻有“义达里宝地福田境由心造,缸瓦市忠言笃行道在人为”的对联。
进入院内,早已没有昔日王府留下来的半点痕迹,似曾相识的房屋建筑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少了门楼那样的独特,成排的房子也见不到民囯时期的建筑特色,看着倒也整齐有序,突出的感觉就是各类建筑一片灰色。临走,才发现在中间的巷子北侧的墙后,有一处已年久失修的民国时期原装建筑(图9),大院其余的房屋可能都经历了改动,看不出初建时的面貌了。
义达里只有一个出入口,与我们常见的胡同有所不同,虽曰胡同,但格局呈大肚扁口的坛子状,确切点讲,更像一座大院儿。
为何要建成坛子状的大院而非北京常见的胡同状?这要从这块儿地的结构和民国时期兴起的里弄式住房说起。前面提到,早前这是一处王府,王府的大院本就方方正正的,韩姓商人购得这块地后,他主要是建供出租的住宅。建大院好管理,而且当时京城兴起了如上海一般的里弄式住宅。里弄更为独立私密,更受租客的喜爱。民国时期,北京流动人口增多,不光旅店业发达了,而且长期居京的各类人等对长期租住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韩姓商人正是看准了这种商机,不惜花费15万大洋把这块地买下,又花巨资建起了这座供出租用的院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