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卒中偏枯//钩藤汤——来春茂医案胡××,女,69岁,住昭通。患者于1972年4月23日早晨突然昏倒,人事不省,牙关紧闭,气粗面红,痰声如锯,二便闭阻,脉弦数。经多方抢救无效。第二天邀请往诊,脉证如上,家人已料理后事,当即先用针刺水沟、十宣、人中等穴以冀神清,并急处以搐鼻醒神散:牙皂、细辛各9克,忙冲细成粉,用草管蘸药吹入鼻中,如此数次,即得喷嚏连声数个。随即撬开牙关,察看舌苔老黄,牙齿干黑污垢,此即肝阳暴张,心肝热盛,痰火上扰,蒙蔽清窍,拟急下存阴,通降泻火,用生大黄、芒硝各9克浓煎灌下。另处羚羊钩藤汤全方(羚羊角用山羊角9克代,砍片一并入煎),局方至宝丹1丸,嘱如有转机得矢气,再煎服汤药。4小时后,腹鸣,大小便均通,此时口能张开,目睁眼动,舌能伸缩,惟右半边上下肢失灵。家人始煎上方调至宝丹与服。24日复诊,病情大有好转,大便又泻2次,色黑腥臭,已能说话,痰鸣气促均消失,能喝米汤,惟头痛胸闷,尚烦躁不宁,原方再进两剂,每剂仍调用至宝丹1丸。 27日第3次复诊,测血压182/120毫米汞柱。仍用羚羊钩藤汤加减,去山羊角、甘草,加生石决明30克,黑玄参24克,以育阴清热。守服8剂,血压降至130/90毫米汞柱。 5月15日再诊,能撑架支持走路,为了恢复右侧功能,应填补肾阴,调营卫,和脾土,化痰通络,勿贪急功,服丸药徐徐图治,才能巩固疗效,是治本之法。方用二丹丹(治健忘,养精神,定志和血,内安心神,外华腠理)。 丹参45克丹砂15克(另研)远志15克熟地45克茯神30克人参(党参代)30克菖蒲15克炙甘草30克天门冬45克麦门冬30克(去心)(《医学正传》)合气血双补的八珍汤:白术30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杭芍30克(《正体类要》)上药碾细合匀蜂蜜合丸,每丸重15克,早晚各服1丸,开水送服。 患者于1973年1月丢掉撑架,自行走路,迄今健在,血压稳定,仍在合营旅社做轻便工作。 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羚羊片3克桑叶9克川贝9克生地15克钩藤30克杭菊9克茯神12克白芍9克甘草3克竹茹1团。《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风专辑》 论:这类医案,看不懂了。急下存阴?弦数,弦为厥陷,数为阳逆,此阳伤阴?本来痰声如锯,又成了伤阴。哦,应该是二便闭阻,才用的大黄芒硝,先通阳腑,以阳降有路。可中风湿寒,二便不通,又慎用大黄、唉,可又治愈了。 22偏枯/三痹汤——岳美中医案尉某,男,55岁,干部。于1973年8月就诊。患者左半身偏枯已近5年,手足举动不遂,下肢麻痹尤甚,不能下床。《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明代秦昌遇加以分析云:“风痹之症,走注疼痛,上下左右行而不定,名曰行痹”。“寒痹之症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瘦”。举.........拘挛作痛,踡缩难伸,名曰著痹”。此证合于著痹致成偏枯。察其脉紧而虚,舌质淡。因患病日久,气血兼虚,拟攻补兼施,取补多攻少之三痹汤。 生黄芪18克 川续断6克 川独活6克 大秦6 克 北防风6克 辽细辛3克 川当归9克 川芎6克 熟地黄9克 杭白芍9克 桂心9克 云茯苓9克 川杜仲9克 怀牛膝9克 东人参9克 炙甘草1.5克 嘱连续服 30 剂再复诊。 服20 剂后即来诊。云药后大见好转,已能下床活非常高兴。因照原方加量配制丸药一料,以便常动,宣痹祛湿,增强体力。 这一方剂,即《千金方》独活寄生汤去桑寄生加黄芪、川断。黄芪强壮肌表而能祛湿,故为主药;续断性味主治与牛膝相近,且具宣而能补之力;独活、细辛温通肾经,伍以秦艽、防风,合群力疏通经,升发阳气,祛逐寒湿;主要用归、地、芎、芍四物以活血养血;用参、苓、桂、草以益气助阳;合杜仲、牛膝强筋健骨,共成振颓起废之功。喻昌云:“此方用参芪四物一派补药,内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桂心以胜寒,细辛独活以通肾气。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患者,宜准诸此。” 费伯雄云:“此方峻补气血,而祛风除寒利湿之法,悉寓乎其中,本末兼赅,诚治痹之上策也。”《岳美中医案集》 论:脉紧,紧则为寒,用以辛温,通经解肌,以开寒凝。 23定时瘫痪/小柴胡——岳美中主治季某,女,10岁。合目哆(音齿,张口貌)口,伏在背上,四肢不自主的下垂软瘫,如无知觉之状,已3天。每到白天午时、夜半子时上下即出现这种症状,呼之不应,过1小时许即醒如常人。子时是一阳生之际,午时是一阴生之际,子午两时正阴阳交替之候,于这两个时辰出现痴迷并四肢不收之症,治疗应从此着眼,小柴胡汤是调合阴阳之剂。投以2剂试治。服药 2剂,已霍然如常。(选自:新中医,1976,6: 26)《孟景春选评疑难病》 24中风偏枯——杜雨茂医案杨X x,女,80岁。国棉七厂职工家属。住院号48619。1976年4月24 日初诊;患高血压多年,神昏语蹇半身不遂3日。患者平素血压偏高,有时头晕,饮食行动尚正常。于3日前清晨家人发现患者床上有呕吐物,见其流涎,不语,右侧肢体不能活动,乃送至我院诊治。查患者神志朦胧,舌蹇语涩,时作鼾声,喉中痰鸣,大声呼之尚可开目视人,口角向左歪斜,右手指略可屈,右下肢不能活动,小便自遗,大便已5 日未解。 患肢肌张力减低,右下肢克氏征 (十),颈强,被动活动,时有苦楚表情,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应存在,体温38.6C,血压22.7/12.0KPa,心率62次/分,律不齐,每分钟期前收缩约 12 次,第一心音低钝。血液化验:胆固醇166mg%,血色素 11 克,白血球8000,中性77%,淋巴20%,单核 3%。脉弦劲不柔和,时见代象,舌质红,苔厚黄而燥,舌伸不抵齿。辨证:患者年迈,肾中真元亏虚,肝失涵养,肝阳上亢,亢盛则化风化火,挟痰浊上犯,阻遏清窍,横窜经络,故见神识朦胧半身不遂、痰鸣、便闭等证。脉弦劲不柔和乃肝肾阴亏之象。代脉为高龄心气不足,加之痰浊内阻,脉道不利所致舌质红器苔黄厚燥,为痰火内盛兼阴亏,遗尿为肾气本亏,失于固摄。诊断为中风,风中经络及脏腑之证。属本虚而标实,虚实错杂。治宜平肝熄风,清降痰火,宣窍开闭,佐以扶正养阴。处方:钩藤15克黄芩9克白芍12克怀牛膝12克二花18克竹茹9克元明粉12克(冲)大黄6克生地15克元参15克麦冬9克太子参9克竹沥15克(冲) 二剂,水煎服。局方至宝丹二粒,每次半粒冲服,日二次。 复诊(4月27日):服上药兼灌肠一次,泻青黑色硬粪块许多,今日神识略清,时睁眼看人,血压降至19.5/ 12.0kPa,舌苔较前薄仍燥,余如前。拟前方续服三剂,至宝丹,日一次、每次半粒。 三诊(5月3日):体温血压已趋正常,痰鸣减轻,颈较前软,右上肢稍可活动及握物,但握力差。二便不自控,大便糊状。脉缓略弱,舌红苔黄不燥,血压14.7/10.7kPa,体温36.6℃。拟转为育阴补肾,熄风通络,化痰宣窍。处方:生地12克首乌12克山萸肉9克巴戟9克肉苁蓉12克石斛9克白芍12克太子参9克秦艽6克钩藤12克菖蒲9克胆星6克竹沥15克(冲服)茯苓12克怀牛膝90克3剂,水煎服。 四诊(5月7日):神志清醒,能说简单语句,吐字不很清晰,能进少量饮食,二便仍自遗。脉弦缓,舌红苔黄,舌可伸出唇外,血压16.0/10.7Kpa。拟继用5月3日方去白芍,加川芎9克以助活血通络之力。4剂,水煎服。 五诊(五月十日):语言增多,吐字清晰,食欲增进,右下肢可自挪动,二便自遗,脉缓右细弱,舌红中心苔黄厚。血压19.5/11.5KP。拟育阴补肾,化痰宣窍补气化瘀通络。处方:生地12克首乌12克山萸肉9克巴戟9克石斛9克肉蓉12克胆星6克菖蒲9克竹沥15克(冲)黄芪24克地龙6克川芦9克怀牛膝9克秦艽6克太子参9克,5剂,水煎服。 六诊 (五月十七日):神志清,能讲一般语句,右下肢可自抬起,大便先干后溏,二便仍不自控。脉缓弱、偶而代。血压16.5/9.6kPa。拟宗前法增入温肾药,以摄二便。地黄饮子化裁。处方: 生地12克山萸肉9克巴载9克肉蓉12克茯苓12克石斛12克附片4.5克远志6克菖蒲9克胆南星6克竹沥15克(冲)黄咋整24克红花4.5克地龙6克川芎10.5克,6剂,开水煎服 5月20日患者右下肢可屈伸活动,食欲已近正常血压平稳,要求出院。嘱带药回家继服,用5月17日方增附片为6克,加山药15 克,去竹沥。并配合针灸,取穴肾俞、脾俞、大肠俞、百会、长强、三阴交等穴及头针隔日一次。至6月上旬患者精神、言语复常,可扶杖行动,二便亦转正常,嘱重饮食调养。 患者在住院期间曾用过新青霉素、ATP、细胞色素丙等,数日后即停,主要用中药治疗。《奇难病临证指南》 论:喉中痰鸣,此是气厥不降,大便五日未解,此是阴寒肠燥,也就是胃化脾湿,不化肠燥。也是下寒阴盛。小便自遗,此是肾虚寒滑。 本案太哆嗦了。看着都着急,明知肾虚,二便失司,又附子不敢多用。另外就是干姜,是脾阳之药,是中风病的必用之药,有干姜和没有干姜,疗效就是天差地别那么大。便秘,也是湿寒便秘也。 脉弦劲不柔和,时见代象。此代脉,作一脏无气理解,小便自遗,作肾气不足理解,肾为十二经之根,肾原不足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