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胎玉骨 | 瓷瓶瓶式大赏(二)

 悠悠岁月ab8vni 2023-05-08 发布于浙江

  研习君语 

本期收录:胆式瓶、葫芦瓶、橄榄瓶、蒜头瓶、荸荠瓶


图片

图片

胆 式 瓶

在众多瓶式中,“胆瓶”也是比较经典的一种。它的名称源于外形,“长颈大腹,形如悬胆”。

图片

哥窑灰青釉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藏

“悬胆”一说,还可以继续往前追溯,在我们熟知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故事当中,正有“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

同时,相面学中亦有一种“悬胆鼻”,鼻若悬胆还是大富大贵之相。据古代典籍记载,汉高祖刘邦、汉和帝皇后等都有鼻若悬胆的特征。可见胆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图片

但胆瓶究竟出现在何时,现在也只能根据文献资料和实物遗存考证到宋代,如宋代楼玥诗有一首写美人蕉的诗中提到:“垂胆新瓷出汝窑,满中几荚浸云苗。”胆瓶蕉一名的出现,已经可以证明胆瓶在宋代已有烧造。

一些学者研究后认为,胆式瓶应该是在宋瓷生产时期流行的仿古风尚影响下诞生的,一些较早期胆式瓶的造型更是与青铜器中的觯有相似之处,或许它就是胆式瓶的模仿对象。

图片

长颈纤长高挑,胆式腹圆浑而不失灵巧,二者结合巧妙,这种独特的优雅风韵在搭配花卉时更是发挥出色,胆式瓶也因此征服了文人雅士。

在文人笔下,胆瓶中盛放的往往都是姿容不俗的梅花等仙葩,“折取三花归,琉璃贮春碧”、“胆瓶清晓见冰澌”,乾隆帝也为宋瓷胆瓶赋过诗文:

芝为华彩玉为肌,火气全无古气披。

恰似白描吴道子,观音妙相手中持。

图片

宋 《胆瓶秋卉图》 故宫博物院藏

在明代瓶花专著中,文人们也没有吝惜对胆瓶盛花的肯定。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讲瓶花一道,还专门提到了胆式瓶的妙用:“若书斋插花,瓶宜短小,以官哥胆瓶、纸槌瓶。”

图片

图片

葫 芦 瓶

葫芦瓶如其名,是一种模仿葫芦造型的瓷瓶。据说是南宋时期龙泉窑首创,常带小口短颈,瓶体为两球体粘合而成。

图片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故宫博物院藏

葫芦谐音“福禄”,一直是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常用题材,具有深厚的吉祥寓意有时工匠还会在葫芦瓶上书“大吉”二字,即“大吉葫芦”寓意“大吉大利”。

图片

清乾隆 景德镇窑粉彩大吉葫芦式壁饰 上海博物馆藏

在葫芦造型基础上,工匠还会在尺寸比例上作一定变化,又可细分出八方形、上圆下方形(合天圆地方说)、扁腹形、长腹形等等。

图片

明 哥釉葫芦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的葫芦瓶展现出更强的创造性,三节、四节葫芦瓶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还有一孔葫芦瓶,带绶带葫芦瓶等。葫芦瓶甚至得到了外国商人认可,成为了外销瓷品种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葫芦在道教文化中有着特殊意义,甚至被当做道教法器和修行目的地,葫芦瓶上还会装饰一些带有明显道教色彩的纹饰。

图片

乾隆款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橄 榄 瓶

与葫芦瓶类似,橄榄瓶也是一种“制器尚象”的产物,它的经典形象是: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橄榄。

图片

清雍正 绿哥釉小橄榄瓶 故宫博物院藏

橄榄瓶诞生于何时至今还没有较肯定的结论,隋唐宋说者均有,从存世橄榄瓶来看,橄榄瓶属于清代瓷器的典型器,尤其是在康雍乾时期。

图片

清雍正 青花桃蝠纹橄榄式瓶 故宫博物院藏

2002年,著名收藏家张玉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用4150万港元竞得了一件清雍正时期的粉彩蝠桃橄榄瓶,后来她又把这件橄榄瓶捐给了上海博物馆,使这只身价高昂的橄榄瓶受到更多人的瞩目

图片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蒜 头 瓶

蒜头瓶的特征十分明显,即口部像蒜,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也记载了这种瓶式:“蒜头者,口似蒜头,而体段则近油锤,宋制已有之,后此尤夥。纯色、青花多有之。”

图片明嘉靖 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藏

它实际上源于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的蒜头壶,不过当时多用青铜和陶制,其肩部还会做一些额外堆塑。

《宣和博古图》中将这种蒜头壶命名为“温壶”,认为它是一种温暖手足的器具,后世许多学者则认为它应该还是一种酒器。

图片

蒜头的独特造型引来许多学者探寻,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崇尚“果实多”的生殖崇拜体现;也有人认为它模仿的并不是蒜,因为汉时才有蒜从中亚传入我国的记载,蒜头瓶更可能模仿的是“瓠”,它是葫芦的近亲。

图片

左:宋 青铜蒜头壶 临安博物馆藏

右:宋 官窑青釉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藏

将这种造型引入瓷器烧造的也是热爱仿古的宋人,据说宋人认为它口部便于加塞,长颈便于握持,所以常用它作酒器。而到了明清时期,它同样也是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陈设瓷瓶式,大放异彩。

图片

明清时期的蒜头瓶

图片

瓜 棱 瓶

瓜棱是造物中最常见的一种造型,早至唐代,瓷器中就已经开始应用瓜棱设计。宋时瓜棱造型的瓷器更是得到了大量生产,一直到明清时期,瓜棱瓶还十分流行。

图片

唐 越窑青釉四瓣瓜棱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成化 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 故宫博物院藏

瓜形饱满圆润,瓣瓣分明又为其增添了几丝变化和生动感,兼具简洁美观两大优点,自然在审美艺术中有一席之地。

且《诗经·大雅》中有一篇曾提到“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意思是绵延的藤蔓上瓜一个接着一个,周朝子民发祥于沮水和漆水旁。

图片

明 《瓜鼠图》 大英博物馆藏

瓜瓞绵绵,恰如周朝国祚不衰、子孙孳息,故而,瓜便被赋予了重要的吉祥寓意,即祝颂子孙昌盛、繁衍不绝。

图片

荸 荠 瓶

清代还流行过一种特别的瓶式,直口,粗长颈,扁圆腹,状似荸荠,也就是马蹄,所以得名“荸荠瓶”。

图片

清康熙 郎窑宝石红釉荸荠扁小瓶 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瓶式是康熙朝首创,当时多是民窑烧造这种产品。康熙朝荸荠瓶颈部较长、腹部更圆,后世烧造的荸荠瓶大致与其类似,形制规范。

图片清雍正 青釉荸荠式三系瓶 故宫博物院藏

-  END  -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