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七讲 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

 朱熹学堂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年代最久、仍在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在修建都江堰以前,岷江时常泛滥,成都平原是一个水旱灾害严重的地方。战国时期,秦国日益强盛,他们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上有特殊战略地位,公元前272年,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
经过勘察,李冰最终设计完成了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飞沙堰、宝瓶口。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
鱼嘴,修建在山丘和平原分界的弯道处,汹涌的水流被这道“分水堤”分为内江和外江,只有内江的水进入成都平原。李冰让内江的河床低于外江,枯水干旱的季节,六成江水分入内江,保证成都平原的航运灌溉。夏季洪水到来时,将六成以上的江水泻入外江,以免成都平原遭受洪涝之灾。

宝瓶口,如同一个瓶颈控制着内江最终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当水量过大时,就会从第三道工程—飞沙堰溢入外江做到二次分洪。

飞沙堰,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

李冰治水用的是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方法,顺应了自然的水性,这是对道家学说主张道法自然思想最准确的诠释。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kui)门之雄合称为“蜀中四秀”。
公元143年,张陵长途跋涉来到青城山,他将毕生所学的黄老之学吐故纳新,创立了中国唯一的宗教—道教。青城山至今还保留带有道教色彩的建筑,以三为建筑构思,体现了道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乾坤观念。
青城山始建宫观,主要有:古常道观、祖师殿、上清宫、老君阁、建福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古常道观又名天师洞,当年张陵就在此“结茅传道”。
观内还有黄帝祠和三皇殿,殿内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观后的混元顶上有一个洞穴,相传张陵曾经在此修炼,最后羽化成仙,被封为张天师。因此,青城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天师道的祖山。
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述

第一讲  世界遗产:明清故宫
第二讲  世界遗产:万里长城
第三讲  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第四讲 世界遗产:莫高窟
第五讲 世界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第六讲 世界遗产:布达拉宫建筑群
第七讲 世界遗产:承德避暑山庄

第八讲 世界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第九讲 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

第十讲 世界遗产:庐山

第十一讲 世界遗产:平遥古城

第十二讲 世界遗产:颐和园

第十三讲 世界遗产:天坛
第十四讲 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第十五讲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